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7)
2023(6551)
2022(5197)
2021(4899)
2020(3877)
2019(8734)
2018(7848)
2017(15001)
2016(7181)
2015(7546)
2014(7328)
2013(7127)
2012(6257)
2011(5344)
2010(5462)
2009(5514)
2008(4377)
2007(3725)
2006(3187)
2005(2869)
作者
(17486)
(14473)
(14168)
(13716)
(8895)
(6769)
(6588)
(5558)
(5389)
(4924)
(4850)
(4813)
(4498)
(4385)
(4323)
(4295)
(4240)
(4097)
(4085)
(3883)
(3388)
(3361)
(3300)
(3288)
(3230)
(3218)
(3090)
(2990)
(2905)
(2846)
学科
(25542)
(24556)
金融(24556)
(24436)
经济(24400)
(21553)
银行(21553)
管理(21408)
(20996)
(19579)
企业(19579)
中国(15984)
(11307)
中国金融(10938)
(10653)
(9265)
农业(8743)
方法(8593)
(8156)
财务(8138)
财务管理(8127)
业经(8060)
地方(7851)
企业财务(7831)
数学(7284)
数学方法(7219)
收入(5761)
(5667)
(5254)
贸易(5245)
机构
学院(92776)
大学(90648)
(41977)
经济(41156)
管理(36232)
理学(31195)
理学院(30934)
管理学(30608)
管理学院(30448)
中国(29739)
研究(27980)
(22762)
财经(17973)
(16988)
中心(16439)
(16410)
(15723)
(15632)
金融(15441)
银行(15121)
经济学(14695)
(14185)
财经大学(13779)
经济学院(13511)
科学(13343)
人民(12792)
(12738)
国人(11762)
(11719)
中国人(11711)
基金
项目(63670)
科学(51779)
研究(51175)
基金(47565)
(39896)
国家(39488)
科学基金(35321)
社会(35152)
社会科(33552)
社会科学(33546)
基金项目(25108)
(24732)
教育(22475)
编号(20609)
(20075)
自然(19985)
自然科(19561)
自然科学(19560)
自然科学基金(19231)
资助(17675)
成果(16577)
国家社会(15441)
(14932)
(14701)
(14592)
重点(14416)
(14194)
创新(13872)
课题(13849)
(13788)
期刊
(42623)
经济(42623)
研究(29400)
(26998)
金融(26998)
(18280)
中国(18253)
管理(12580)
(11086)
学报(10105)
科学(10043)
财经(9000)
大学(8787)
教育(8632)
学学(8429)
(7744)
业经(7505)
经济研究(7439)
技术(6655)
农业(6528)
问题(5326)
财会(5215)
理论(5088)
中国金融(4728)
会计(4728)
实践(4595)
(4595)
(4222)
现代(4213)
商业(4166)
共检索到14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卫  黄云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依然存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扶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并针对当前扶贫工作的特点不断优化精准扶贫的方法论。工匠精神以其"持久专注"的精神内核、"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行为目标、"创新进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充满"梦想与爱"的人性化关怀,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高度契合。基于此,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可驱动精准扶贫路径的优化与升级,以"追求卓越"重构扶贫的全面扶贫目标,以"创新驱动"推动扶贫方式的不断创新,以"梦想与爱"重塑精准扶贫的基本使命,以"精益求精"促进扶贫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饶卫  黄云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扶贫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依然存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扶贫置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并针对当前扶贫工作的特点不断优化精准扶贫的方法论。工匠精神以其"持久专注"的精神内核、"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行为目标、"创新进取"的行为方式以及充满"梦想与爱"的人性化关怀,与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高度契合。基于此,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可驱动精准扶贫路径的优化与升级,以"追求卓越"重构扶贫的全面扶贫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随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机构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红  党志琴  党志文  
金融是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具有带动农村各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但是,贫困地区缺乏金融发展的基础环境,金融精准扶贫有效性受到制约。本文从经济学视角阐述了中国精准扶贫的发展演化,并分析了金融体系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供需求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发挥金融精准扶贫的作用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薇  屈广玉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销号,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引导下,聚焦减贫、脱贫的研究成为了"官产学"各界探讨的热点问题。资产扶贫新模式弥补了原有收入扶贫的不足,建立起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将扶贫资金由"不可再生资源"变成"可再生资源"。从资产贫困视角制定扶贫战略和标准,能抓住贫困人口的贫根,并且能激发或改善脱贫家庭的未来发展现状,因为资产具有长期的发展功能。同时通过与传统扶贫政策的效率相比,可以为政策的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葫芦岛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建忠  
普惠金融是在平等、商业利益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全方位、有价值的金融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国家层面确定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意义。金融精准扶贫是从金融的角度为扶贫攻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撑,以脱贫为目标,要求统筹协调宏观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商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建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两个确保"的新时期脱贫攻坚目标。新疆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域,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南疆四地州作为全国十四个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地区之一,具有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典型特征,是与全国同步小康"短板"中的"短板"。"十三五"开局之年,新疆确定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261万贫困人口全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浩  
从当前我国出现的七类经典精准扶贫模式来看,不同贫困户人群获得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是不同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扶贫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科学采用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精准实现因村派人、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翠英  
从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市中心支行立足实际,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主动承担金融服务职能,在金融精准扶贫、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金融扶贫帮困成效显著。但是,金融精准扶贫仍面临瓶颈制约。金融精准扶贫的瓶颈受自然条件限制,扶贫难度加大。以国家级贫困县和顺县为例,受地形、气候条件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涌  
由于金融排斥,扶贫贴息贷款的"贫困瞄准"目标会发生被动偏离,因而需要改变金融扶贫机制,遵从市场化原则锁定贫困户,开展精准扶贫自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将缩小瞄准单位作为实现减贫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01年开始将瞄准单位下沉至村、户,建成了包含村级和户级信息的网络系统,"建档立卡"制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贫困个体瞄准制度之一。金融精准扶贫正是建立在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识别基础之上的制度安排,也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建华  
为做好青海省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以中央和人民银行总行精准扶贫工作新要求为指导,对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青海省贫困地区现状青海省是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以外最大的藏族聚居区,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是全国较为特殊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阚晓西  刘宝军  
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助力。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探索出不少金融扶贫的新路子、新经验,取得积极成效,但也暴露出精准度不高、风险敞口大、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全面梳理安徽、四川两省金融扶贫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推动金融扶贫更加精准、有效、可持续,需要从改善农村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德汉  操基平  
金融是具有配置其他资源功能的资源,其配置总量、配置效率直接决定了经济发展水平,事实上处于严重金融排斥状态的贫困乡村及其农户能否获得适量的金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精准扶贫的成败。人民银行安庆市中心支行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辖区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县探索开展特惠金融扶贫工程,将信用养成寓于反贫困过程中,使贫困农户的信用增进与信贷获得相互强化,有效地实现了扶贫扶志的同步,激发了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内生动能,开辟了一种可持续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