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3)
2023(5789)
2022(4472)
2021(4501)
2020(3239)
2019(7580)
2018(7350)
2017(11827)
2016(7899)
2015(9094)
2014(9067)
2013(7991)
2012(7473)
2011(7062)
2010(7356)
2009(6253)
2008(6232)
2007(5744)
2006(5212)
2005(4825)
作者
(19873)
(16579)
(16570)
(16014)
(10580)
(7924)
(7498)
(6686)
(6214)
(6140)
(5794)
(5757)
(5386)
(5327)
(5276)
(5264)
(5182)
(4962)
(4885)
(4877)
(4452)
(4308)
(4069)
(3975)
(3928)
(3916)
(3763)
(3715)
(3505)
(3320)
学科
教育(20242)
(18565)
经济(18546)
中国(13429)
管理(13167)
(11116)
理论(8957)
(8278)
(8221)
企业(8221)
(7768)
教学(7296)
方法(5900)
(5871)
业经(5423)
农业(5253)
发展(5206)
(5083)
数学(4583)
数学方法(4416)
技术(4351)
地方(4276)
(4236)
思想(4109)
研究(3959)
政治(3911)
学法(3800)
教学法(3800)
学校(3775)
(3762)
机构
大学(103774)
学院(101172)
研究(40649)
教育(30897)
(28220)
管理(27688)
经济(27210)
(26741)
师范(26600)
科学(25187)
(24310)
理学(23573)
理学院(23098)
中国(22726)
管理学(22305)
管理学院(22092)
师范大学(21888)
(20803)
研究所(19115)
(17935)
技术(17694)
职业(17243)
中心(16456)
北京(16288)
(15447)
(14862)
(14545)
(13777)
业大(13423)
农业(12039)
基金
项目(64089)
研究(55886)
科学(51710)
基金(41277)
(35693)
教育(35230)
国家(35165)
社会(31226)
社会科(29045)
社会科学(29036)
科学基金(28406)
(27429)
编号(26353)
(25774)
成果(24643)
课题(22823)
基金项目(20573)
(19625)
重点(16818)
规划(16546)
自然(16143)
(15957)
资助(15798)
自然科(15729)
自然科学(15722)
(15685)
自然科学基金(15408)
(15093)
项目编号(15067)
(14430)
期刊
教育(53072)
研究(39641)
(33910)
经济(33910)
中国(32873)
学报(16093)
职业(14938)
(14878)
科学(14265)
技术(14222)
大学(13322)
学学(10693)
农业(10433)
(10200)
技术教育(10090)
职业技术(10090)
职业技术教育(10090)
管理(9640)
(7670)
论坛(7670)
(6218)
高等(6082)
(5930)
金融(5930)
成人(5706)
成人教育(5706)
业经(5646)
图书(5478)
财经(5408)
(5331)
共检索到164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宏伟  
理性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础,其内涵从"主体理性"到"主体间交往理性"的演变既有历史现实性,又具有逻辑必然性,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在生活世界视域中,主体间交往理性以真实性、真诚性以及正当性三原则为标志,在其统摄下技术理性、创新理性等主体工具理性与合作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等主体价值理性能够被整合与统一起来,从而保证技术实践行为的有效性,充分凸显工匠精神的整体意义。职业教育需选择合理路径来培养学生的"理性",孕育工匠精神:"理性"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导引工匠精神;"理性"养成融于"共同体"构建,培育工匠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金光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更应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深层开发、教育改革和发展平台三个问题。因此,探索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亟需做好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成果转化四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工匠精神不只是人的感性生发与表达,更是人的"理性"选择和实践。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创新理性构成了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其中技术理性是根本基础,审美理性是灵魂升华、伦理理性是责任担当、创新理性是永续动力。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包括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涵育工匠精神;塑造"工匠之师",传承工匠精神;完善培养过程,革新工匠精神;实施整体评价,导引工匠精神四个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云飞  徐涵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工匠精神"是匠人们基于高技能水平,在工作过程中所渗透出的"德、研、新、艺"的职业精神。社会对"工匠精神"的不当使用有时出现以偏概全或肆意滥用的现象。"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形成了教学盲点。通过围绕职业教育内外部环境,正读"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缺失缘由,重塑"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深切召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陈磊  
《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认为,工匠精神培育是构建未来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思想基础,个体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激发力量,环境因素是工匠精神形成的支持力量,个体、环境与行为的互动是工匠精神内化的维持力量。职业教育助力工匠精神培育可围绕“匠心”“匠行”“匠品”等内容,通过专题教育、课程渗透、文化浸润、活动养成等路径开展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舒通  
本文阐述了对"工匠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提出的几个重要背景形成一条连贯的发展线。从国家战略需要、经济发展需要、社会价值需要等3个方面总结得出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诉求。从双创人才的培养等5个方面详细描述"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关于"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应当关注3个方面内容,指明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东海  吴全全  闫智勇  徐纯  
工匠精神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工匠精神视阈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包括:工匠文化孕育缺乏,教师隐性流失严重;工匠价值认识不足,专业发展动力激发不够;工匠制度建设滞后,专业发展保障机制疲软;工匠培养机制落后,专业能力结构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创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即重构信仰和价值系统,激发教师专业动机和动力,加强文化和制度建设,重树教师专业尊严和地位,完善法律和标准体系,规范教师专业伦理和道德,创新培养和培训模式,重塑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鹤  
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要考虑产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主要包括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勤奋努力、致力创新的精神。针对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存在主体意识不强、缺乏规范化设计、价值取向忽视人文性、校园文化没有形成等问题和困境,职业院校要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塑造以工匠文化为特征的学校文化体系,加强专兼结合的"工匠之师"团队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培养体系,多途径激发学生内化工匠精神的主体意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婕瑜  潘海生  闫智勇  
面对世界工业格局的深度调整,提升中国制造品质成为当下发展共识。培育技能型人才具备现代工匠精神,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通过分析学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厘清工匠精神现代内涵,解构其发展层次;借助环境决定论和品德心理成分相互作用系统明晰工匠精神生成机理,确定工匠精神生成的理论支点,对探究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具备现代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子飞  
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不断深化。菲律宾作为东盟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基础较好。探索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是加强双边职业教育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两国乃至整个东盟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系统梳理菲律宾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及特征,基于中菲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基础,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强化双边职业教育合作的政策和机制协同、构建职业教育标准对接和文化交流机制、打造职业教育资源合作开发与共享平台、探索设立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颖娜  申承林  
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中国制造由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本文在分析了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面临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以工匠精神培育为职业人格培育建立专门的内容框架,可以通过5个途径来实现,即设计专门的课程,建设具有工匠精神内涵的校园文化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校园活动中渗透与工匠精神相符的品格教育;与家庭和企业合作营造学校外的人格培养第二学堂;利用现代社交网络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形成与工匠精神相符的职业人格品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秀玲  余熙  
德国与日本被广泛地认为是富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强国,然而历史上它们的工业品也曾以"价廉质劣"为特征。因此,研究与总结德日制造业转型过程中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对中国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培  夏海鹰  南旭光  
新时代强国战略需要大量现代工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充沛动力。从关键要素、时代背景、目标导向、驱动力量等方面审视,技能社会建设、现代工匠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从参与主体看,政府部门、职业教育、市场组织、社会力量等四个参与侧可组成现代工匠培养的"四面体通道"式系统性逻辑框架。作为现代工匠培养系统性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侧应该面向技能社会建设和产业工人技能形成过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功能目标和层次定位,在具体的行动路线选择上要着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深化书证融通制度实施、深化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深化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深化社会政策支持建构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文勇   孙婵婵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鲍风雨  杨科举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大国工匠"培养,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结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可以从三个层次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一是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