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5)
2023(7689)
2022(6661)
2021(6347)
2020(5390)
2019(12501)
2018(12335)
2017(23968)
2016(12722)
2015(14234)
2014(13995)
2013(13336)
2012(12304)
2011(10835)
2010(10460)
2009(9006)
2008(8495)
2007(6976)
2006(5679)
2005(4520)
作者
(33827)
(28600)
(28401)
(26912)
(18343)
(13585)
(12799)
(11161)
(11086)
(10029)
(9990)
(9740)
(8971)
(8954)
(8699)
(8590)
(8503)
(8494)
(8290)
(8280)
(6873)
(6836)
(6831)
(6830)
(6513)
(6382)
(6235)
(5947)
(5683)
(5664)
学科
(50392)
经济(50340)
管理(35359)
(34582)
(28541)
企业(28541)
方法(27780)
数学(25061)
数学方法(24671)
(13246)
(13107)
中国(11749)
业经(10210)
(9794)
地方(9714)
(8930)
贸易(8928)
农业(8895)
(8674)
(8667)
财务(8641)
财务管理(8624)
企业财务(8223)
技术(7995)
理论(7786)
(7720)
环境(7503)
(7476)
(7043)
金融(7041)
机构
大学(172607)
学院(170698)
管理(70481)
(69911)
经济(68624)
理学(62415)
理学院(61738)
管理学(60530)
管理学院(60185)
研究(53025)
中国(38365)
(33981)
科学(32859)
(30790)
(26997)
中心(26091)
业大(25986)
财经(25958)
(24902)
(23949)
(23876)
研究所(23147)
(22904)
师范(22652)
经济学(22070)
农业(21182)
经济学院(20173)
北京(19916)
财经大学(19916)
(19506)
基金
项目(128510)
科学(103050)
基金(96306)
研究(92698)
(84134)
国家(83449)
科学基金(72949)
社会(60217)
社会科(57154)
社会科学(57139)
基金项目(51647)
(49034)
自然(48362)
自然科(47306)
自然科学(47290)
自然科学基金(46432)
教育(43924)
(42381)
资助(38715)
编号(36353)
(29441)
重点(29235)
成果(28110)
(27588)
(27182)
创新(25825)
教育部(25685)
科研(25664)
国家社会(25630)
人文(24852)
期刊
(66384)
经济(66384)
研究(44623)
中国(27435)
学报(26629)
科学(25394)
管理(24858)
(23805)
(22905)
大学(20966)
学学(19921)
教育(16992)
技术(16004)
农业(15671)
(13286)
金融(13286)
财经(12418)
业经(10728)
(10671)
经济研究(10652)
问题(9209)
(8550)
(8274)
统计(8215)
技术经济(8055)
理论(7992)
资源(7848)
图书(7730)
科技(7641)
实践(7306)
共检索到231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程欣  王欢  关晶  
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对75名上海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不同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基本一致。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上,工匠较为认可个人和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对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在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上,工匠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等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在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上,工匠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时下正热议工匠精神,因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已进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确非常缺乏工匠精神。这里的工匠精神应当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仅局限于制造业,他指的是工作者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对服务业等来说也同样是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工匠精神,这是提升竞争实力的基础。然而在工匠精神的培育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思。什么是工匠精神?通常把它解释为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耐心专注、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中国,很多新词需要借助于政治手段,特别是借助领导人讲话才能火起来,而每年春天的全国两会往往是新词的"爆发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工匠精神",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新词之一。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会场上从不同侧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制造手机的雷军说"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做精致";演员张国立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从生产摩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红萍  颜铠晨  
"工匠精神",本意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现引申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勤恳敬业、传承创新、砥砺前行的勇气和决心。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国际比较,阐释德国、日本、美国等制造业强国"工匠精神"的不同源起和制度,给"中国制造"未来的引导及深化以借鉴和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栋  
提炼和概括"什么是中国工匠精神"是增进工匠精神社会共识与教育引导的首要问题。基于"工匠"内涵的解读及其"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历史探究,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初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高级阶段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则体现为"作为工匠的境界追求"。"精益求精、宁静致远"作为高级阶段中国工匠精神的具体表述,应成为"中国制造人"建立和培养质量意识的价值指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洪银  
聚焦学徒自主成长能力培养是现代学徒制摆脱社会歧视的关键。运用社会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学徒到大国工匠的成长路径。研究发现,重塑工匠精神需要人格品质、心理资本、技能能力和政策法规的支持支撑。从学徒到工匠的蜕变既需要掌握实操技能,也需要锤炼人格品质和心理资本,还需要培养管理能力、人际情感能力、学习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但现代学徒制教育偏离了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中职教育不注重人格品质塑造,高职教育轻视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建议将核心素养和工匠精神纳入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立法,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建设技能大师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蓝麒  刘辉  
培育工匠精神不能只靠喊喊口号,基础在于完善工匠制度;不能只靠情怀,而要完善激励机制。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培育"工匠精神"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我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工匠的责任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蓝麒  刘辉  
培育工匠精神不能只靠喊喊口号,基础在于完善工匠制度;不能只靠情怀,而要完善激励机制。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得培育"工匠精神"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我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工匠的责任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中求  
超过1400岁的日本企业金刚组,其第40代当家人金刚正和说:"等到两三百年以后,把这些建筑物拆开的时候,人家负责拆房子的木匠会想起我们这些匠人来的。他们会感叹说,瞧这活儿,干得真棒!"最近,"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但是,我认为,热炒"工匠精神"实际是对工匠精神的不尊重和不理解。就其实质看,工匠精神反倒是更加强调"板凳一坐十年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云河  王靖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育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是孵化制造业急需的大国工匠的重要渠道。基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工匠人才培养,主要可依凭三条路径:内发型实践进路、外发型实践进路及综合型实践进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工匠精神的热炒,难免被不当泛化,出现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混淆的情况。泛化实际上是对工匠精神的一种神话,一种戕害,一种无思的表现。从逻辑关系角度、哲学角度和适用对象角度辨析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的差异与不同,揭示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尚巧、求精、崇德、执念;职业精神的内涵是:敬业精神、精业精神、创新精神、立业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工匠精神"火了!这几年,从日籍作家柳宗悦关于日本手工艺研究丛书被翻译、引进到国内,到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热播,再到"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各界开始对"工匠精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要走向高端,要实现供给侧改革,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似乎成了一种"神器"。然而,仔细想想,"工匠精神"似乎不是"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倡导学习工匠精神,最美好的愿望应该是:既要保持"生意做得好",还能学到"产品做得精",即汲取工匠精神中的有益养分,优化自己。近年来,有两个矛盾的现象让人们看不透,很纠结:一是当今中国社会心浮气躁,万事都追求"短、平、快"的投机心态浓厚,忽略了认真打磨产品的精神和耐心。随着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到海外"爆买"各类用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可见,作为供给侧主体的中国制造企业务必走出浮躁,潜心研究并认真打磨自己的产品,把精益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佩昌  
通过职业教育,德国不仅造就了大批的精工人才,而且为每一个好学青年打开了大学之门。战后德国经济快速增长,重要的是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的建立,为企业发展、经济腾飞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说职业教育是支撑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如今,德国经济在风雨飘摇的欧元区内成为中流砥柱,也有职业教育助推制造业的一份贡献和功劳。德国职业教育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不仅包含数量庞大的职业学校、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还包括二百多所应用技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君录  
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工匠精神"是传统工匠精湛技艺、审美志趣、实践品格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要在信息社会的时代变迁中得到彰显与弘扬,亟待赋予新的价值内涵,融入时代内容,实现现代性转换,从而使"工匠精神"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