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52)
- 2023(7750)
- 2022(6102)
- 2021(5700)
- 2020(4097)
- 2019(9186)
- 2018(8920)
- 2017(17024)
- 2016(9253)
- 2015(9958)
- 2014(9582)
- 2013(9653)
- 2012(8831)
- 2011(8026)
- 2010(7983)
- 2009(7390)
- 2008(7038)
- 2007(6634)
- 2006(6044)
- 2005(5310)
- 学科
- 农(49091)
- 济(43502)
- 经济(43463)
- 农业(32676)
- 业(32084)
- 业经(16398)
- 管理(16037)
- 方法(12997)
- 中国(12750)
- 农业经济(12394)
- 数学(12082)
- 数学方法(11998)
- 发(10101)
- 地方(9742)
- 企(9658)
- 企业(9658)
- 村(9411)
- 农村(9394)
- 劳(9323)
- 劳动(9305)
- 制(8770)
- 发展(8759)
- 展(8751)
- 收入(7564)
- 土地(7334)
- 建设(7303)
- 贸(7160)
- 贸易(7156)
- 易(7032)
- 策(6857)
- 机构
- 学院(132172)
- 大学(124048)
- 济(60150)
- 经济(59142)
- 管理(49125)
- 研究(46842)
- 农(46146)
- 理学(42757)
- 理学院(42395)
- 管理学(41777)
- 管理学院(41561)
- 中国(37384)
- 农业(34720)
- 业大(27424)
- 科学(27142)
- 京(24882)
- 所(23410)
- 财(22824)
- 中心(22800)
- 农业大学(21243)
- 研究所(21180)
- 江(20320)
- 财经(18229)
- 经济学(18017)
- 经济管理(17624)
- 范(17080)
- 师范(16953)
- 经(16785)
- 业(16675)
- 发(16536)
- 基金
- 项目(90285)
- 科学(71535)
- 研究(70918)
- 基金(64862)
- 家(56319)
- 国家(55692)
- 社会(47259)
- 科学基金(47189)
- 社会科(44300)
- 社会科学(44291)
- 省(37066)
- 基金项目(33906)
- 编号(30789)
- 教育(30232)
- 划(29408)
- 农(28567)
- 自然(26821)
- 自然科(26191)
- 自然科学(26188)
- 自然科学基金(25684)
- 资助(24728)
- 成果(23770)
- 发(22224)
- 部(20269)
- 课题(20112)
- 国家社会(20108)
- 重点(19897)
- 制(18987)
- 创(18973)
- 发展(18668)
共检索到199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琛 马彪 彭超
中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农民的共同富裕在当前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从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的视角出发,按照"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分析思路,阐释了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与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研究结论表明,实现工农劳动生产率趋同将有助于提升劳动力在农业的"粘性"、实现整个社会劳动力要素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城乡劳动收入的趋同。未来,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农民收入、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劳动生产率 农村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演化 战略演进 农民 农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华堂 王军 廖祖君
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帮助农民增强致富本领,为农民创造更多致富机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发展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振乡村振兴发展动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动力。数字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字创新服务是目前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的两类基本形式。基于普惠性和金融性的典型特点,数字技术赋能农村金融不仅能够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家庭财富结构“提低扩中”,也能够助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应进一步规范农村金融领域的数字创新,引导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进行“错位竞争”,鼓励数字金融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界定技术边界、强化信息安全。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村金融 赋能 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韩雷 冯彤 刘长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强调经济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富裕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劳动者的贡献与其报酬增长的同步程度过低,这已经影响了共同富裕的实现。为此,文章检验了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重点讨论了市场化改革和劳动保护对实现同步提高的不同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较低,不到31%;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步程度相对较高,但也不到50%。市场化改革和劳动保护是提高同步程度的两条主要路径。在市场化改革较为深入的情况下,最低工资能更好地促进同步提高。相比较来说,市场化改革能拉平企业间的工资差距,最低工资在短期内增加了企业退出概率、资本替代劳动的附加效应,从而降低了就业率。当前,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增长的同步程度,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通过低成本的市场流动和就业转换实现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一致;逐步健全劳动保护机制,“量力而行”不搞“冒进”,与市场化改革匹配形成合力。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丹丹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实现国家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经济追赶是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基于新古典增长经济学"趋同假说"的良好愿望至今是否实现了呢?文章在构建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数量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劳动生产率趋同的机制,并利用中国1999-2016年30个省份25个两位码和100位四位码工业行业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中国内陆地区(中部、西部和东北)是否在向沿海地区进行追赶。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不同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存在俱乐部趋同,而且跨地区间的差异也在不断缩小,这说明内陆地区正在利用其"落后优势"追赶沿海地区。因此,政府可以从鼓励落后地区提高工业就业份额,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距等方面努力,使得劳动生产率的趋同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趋同,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工业 地区 趋同 经济追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霞 张玉龙
文章使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农村劳动力迁移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实证检验人口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在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面板门槛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环境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越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各国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通常遵循一些一般性的规律,需要完成一些相同的任务,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类似的做法。对此进行归纳提炼从而得出若干特征化事实,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共同特征的有益描述。这种归纳也有助于揭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核心地位、提高的方式和途径。本文把农业劳动生产率作为推进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通过国际经验的比较,以劳动生产率达到的高度来定义农业强国。进一步地,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揭示了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特殊挑战,并从改善劳动力配置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着眼于破解农业劳动生产率徘徊局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劳动生产率 特征化事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君国 胡依洁
推动共同富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所在。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的重大职责和首要任务。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巍 李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构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利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验验证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是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