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1)
- 2023(3968)
- 2022(3123)
- 2021(2768)
- 2020(2189)
- 2019(4499)
- 2018(4272)
- 2017(7875)
- 2016(4052)
- 2015(4489)
- 2014(4427)
- 2013(4394)
- 2012(4214)
- 2011(3720)
- 2010(3765)
- 2009(3810)
- 2008(3691)
- 2007(3163)
- 2006(2702)
- 2005(2598)
- 学科
- 济(17814)
- 经济(17794)
- 管理(13721)
- 业(12294)
- 企(10403)
- 企业(10403)
- 方法(7769)
- 数学(6465)
- 数学方法(6410)
- 财(5200)
- 学(5032)
- 中国(4668)
- 农(4532)
- 业经(4088)
- 人民(3937)
- 制(3594)
- 消费(3576)
- 教育(3501)
- 银(3437)
- 银行(3429)
- 理论(3398)
- 结构(3391)
- 务(3290)
- 财务(3289)
- 财务管理(3286)
- 农业(3249)
- 行(3225)
- 企业财务(3164)
- 融(2920)
- 金融(2917)
- 机构
- 大学(62614)
- 学院(62366)
- 济(25647)
- 经济(25157)
- 管理(22158)
- 研究(20485)
- 理学(19299)
- 理学院(19096)
- 管理学(18821)
- 管理学院(18714)
- 中国(16461)
- 财(12634)
- 京(12488)
- 科学(12199)
- 财经(10213)
- 所(9940)
- 中心(9482)
- 经(9320)
- 农(9318)
- 研究所(9093)
- 范(8878)
- 江(8869)
- 师范(8783)
- 经济学(8602)
- 业大(8351)
- 北京(7756)
- 财经大学(7703)
- 经济学院(7633)
- 院(7392)
- 农业(7356)
- 基金
- 项目(41907)
- 科学(33487)
- 基金(31446)
- 研究(30636)
- 家(27484)
- 国家(27205)
- 科学基金(23457)
- 社会(20712)
- 社会科(19445)
- 社会科学(19439)
- 基金项目(15861)
- 省(15580)
- 自然(14685)
- 教育(14531)
- 自然科(14349)
- 自然科学(14347)
- 自然科学基金(14092)
- 划(13235)
- 编号(12176)
- 资助(12024)
- 成果(9581)
- 部(9411)
- 重点(9400)
- 国家社会(9050)
- 创(8676)
- 教育部(8339)
- 课题(8324)
- 发(8238)
- 科研(8070)
- 创新(8010)
共检索到92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顺 程东杰
马克思消费观具有三个逻辑层次:工具层次——作为社会产品的物质性消耗,消费是生产的手段;价值层次——作为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消费成为社会生产的价值评判标准;本质层次——消费推进人的需要的发展及满足,其本真意义体现为人本质的确证及实现。马克思消费观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对消费的作用、地位及本质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拓展并深化了消费的科学内涵,对当今诸多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消费观 逻辑层次 工具 价值 本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亮
文章在分析梳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主要观点、科学价值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生态学 马克思主义 消费观 科学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欧阳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折射出马克思毕生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真正解放的追求、探索与实践。聚焦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的"形成历程""形成缘由""现实意蕴",分析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生成逻辑与确立原因及当代出场意义,对于在新时代凝结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意义重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认知 原因 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光
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大体经历了探索期、转变期、关键期、成熟期和发展期几个阶段。唯物史观的确立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分配思想奠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由否定到肯定并扬弃是马克思分配思想形成的逻辑前提。实现经济范畴内涵的超越是马克思分配思想的产生的必要环节。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分配思想产生质变的理论节点。探究马克思分配思想的形成逻辑可以使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分配思想的认识,正确运用马克思分配思想指导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分配现实。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何建华
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基础,也是马克思理解现代社会的基石。马克思在肯定资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伟大作用的同时,对资本和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批判。他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部,深入到资本矛盾的内在本质,将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关系等置于批判的核心,在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相统一的基础上揭示资本生产的基本规律及其财产分配关系。这对于我们认识资本的两重性,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有效地利用资本与规制资本,建构政府、资本、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逻辑 批判 当代价值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红柳 王时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主要从生产入手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逻辑及其整体结构。但在消费社会中,商品的"符号交换价值"成为与商品的"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相并列的新元素,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亟待确立一种消费社会的批判理论。本文以鲍德里亚所揭示的物的"功能性价值"与"符号性价值"的区分作为参照,将研究的视角从商品"交换价值"的可公度性转移到商品"使用价值"的二重性之中,论证了"符号交换价值"的内涵、意义与限度。本文的结论是,传统的"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的区分无法把握消费社会的特征。如何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的功能性价值与符号性价值之间的关系,既是拓展马克思消费观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入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学荣
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作为一种科学结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则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二者生长的"文化土壤"相去甚远,但却在消费问题上得出了如此相似的结论。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还是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均对认识当今消费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旭
价值转形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一个包含社会生产发展演化的价值转形条件生成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分析,蕴含其对价值转形过程的历史分期。按照马克思对这一进程的历史分期,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经历了由商品按照个别价值(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交换向按不完全市场价值交换、按市场价值交换和按生产价格交换的历史转化过程。这一历史转化进程所涉及的市场价值、资本及其构成以及生产方式演化等范畴,构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不同的中介,借由这些具有历史规定的中介范畴,马克思完成了价值转形逻辑过程的分析。因此,科学地把握价值转形理论,必须回到社会经济系统及各要素的生成历史,回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构建中所遵循的历史方式与逻辑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才能真正地理解价值转形为什么是一个自洽的科学的论断,进而消除各种纷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强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归纳基础上分析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内涵,并提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宏观经济运行层次的分配规律,应纳入按要素分配的范畴,是劳动力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共同进行生产活动时获得补偿与积累的规律;按劳分配是对具体劳动力的补偿标准,属于按要素贡献率分配的范围,是微观经济活动层次内的一种分配规则。在此基础上对按劳分配实施过程中衡量有效劳动的标准以及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及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按劳分配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按要素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中存在着形式上结论与逻辑上结论之间不一致的矛盾。从资本本质及其内在矛盾的逻辑发展看,资本积累的结果不仅是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一定是劳动供给的不足和工人阶级的富裕化;而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积累只是使他们得到权力与荣誉,但积累的主要成果却并不被他们所享有。因此,资本积累是对资本与资本主义的自我异化过程。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积累 竞争 市场经济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宫敬才 谷菁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政治经济学命题:"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命题内含经济哲学内容,概括性表述是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在马克思文献中,该逻辑存在于四种语境即原生态语境、一般性理论语境、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和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之中。不同语境中表现出来的逻辑样态各异,后人理解成百家争鸣之势,但其中有的内容被忽略,如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有的内容被主观性解读,如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农业公社命运的例外论。这种理论情势给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提出了问题: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东方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外力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是什么关系?俄国特定社会历史情势语境中的例外论是马克思基本立场吗?如果是,该立场与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的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相冲突如何解释?为了维护一般性理论语境中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的纯正性,语境问题成为必须在自觉意识层面被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研究不同语境中马克思原生态社会历史线性演化逻辑思想,是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的任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明桂
马克思公平分配思维具有追求整体公平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政治解放下的分配权利、实然层面的现实幸福、工人阶级意志的分配规制等多重逻辑。新常态下我国分配遭遇新的突出问题,存在"资本贫困"和"按级分配"倾向、"收入崇拜论"和"分配性努力"倾向、"权力中心论"和"审批红利"倾向。据此,该文从传承公平分配新思维出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层面强化贫困者的资本能力和资本权利、社会层面谋求有质量的收入数量增长、政治层面保障底层人民实际上有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长军
关注西欧社会财产现实,反思和批判对其形形色色的理论回应,揭示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从何处来"与"往何处去",在财产现实"原本"批判和理论"副本"批判、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中,马克思建构起科学的财产理论学说。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进程中,对于存在财产视域中的误读、误解、误判现象的当代中国,对财产问题做深入的"元方法论"思考,形成对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的高度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 财产理论 内在逻辑 方法论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