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0)
- 2023(4810)
- 2022(3929)
- 2021(3680)
- 2020(2989)
- 2019(6517)
- 2018(6302)
- 2017(11683)
- 2016(6295)
- 2015(6960)
- 2014(7165)
- 2013(7006)
- 2012(6519)
- 2011(5728)
- 2010(5854)
- 2009(5007)
- 2008(5025)
- 2007(4589)
- 2006(3858)
- 2005(3693)
- 学科
- 济(22895)
- 经济(22871)
- 业(22574)
- 管理(22088)
- 企(19035)
- 企业(19035)
- 技术(12399)
- 方法(11640)
- 数学(10077)
- 数学方法(9942)
- 技术管理(6774)
- 财(6364)
- 中国(6271)
- 学(6208)
- 农(5649)
- 制(5037)
- 业经(4790)
- 理论(4732)
- 银(4329)
- 银行(4315)
- 务(4236)
- 财务(4219)
- 财务管理(4210)
- 行(4130)
- 农业(4106)
- 企业财务(4103)
- 融(3957)
- 金融(3957)
- 贸(3772)
- 贸易(3764)
- 机构
- 大学(91702)
- 学院(91335)
- 济(34748)
- 经济(33876)
- 管理(33732)
- 研究(31330)
- 理学(29217)
- 理学院(28855)
- 管理学(28197)
- 管理学院(28017)
- 中国(22952)
- 科学(20550)
- 京(19555)
- 农(17730)
- 所(16358)
- 财(15978)
- 业大(15722)
- 研究所(15006)
- 中心(14866)
- 江(14390)
- 农业(14131)
- 技术(13070)
- 财经(12666)
- 北京(12078)
- 经(11677)
- 范(11615)
- 州(11423)
- 师范(11407)
- 院(11407)
- 省(11190)
- 基金
- 项目(64325)
- 科学(50448)
- 基金(46782)
- 研究(44086)
- 家(42525)
- 国家(42219)
- 科学基金(35764)
- 社会(27678)
- 社会科(26379)
- 社会科学(26372)
- 省(25459)
- 基金项目(24692)
- 自然(24250)
- 自然科(23777)
- 自然科学(23769)
- 自然科学基金(23370)
- 划(21583)
- 教育(21194)
- 资助(19156)
- 编号(16042)
- 重点(14923)
- 创(14394)
- 部(14280)
- 创新(13561)
- 发(13302)
- 计划(12767)
- 成果(12541)
- 科研(12538)
- 性(12202)
- 国家社会(12021)
共检索到138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轩 程卫凯
传统的工作设计方法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模式,员工对工作任务,工作关系的自主选择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工作重塑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工作变得更有自主性,更有意义和乐趣。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喜洲 彭小平 郭新宇
无论是工作重塑研究的北美学派还是欧洲学派都认为,工作重塑不仅是一个概念或行为,而且是一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干预手段,即工作重塑干预。工作重塑干预的设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基于认知、关系与任务改变的工作重塑干预和基于工作要求与资源模型的工作重塑干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工作重塑干预不仅会对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工作重塑行为本身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工作重塑干预的作用机制、不同条件下的干预效果、基于个体优势的工作重塑干预以及中国组织情境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竞争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倪得兵 戴春爱 唐小我
在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存在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将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技术柔性水平的选择纳入一个统一框架进行分析,给出了柔性技术的价值函数及其特征。结果表明,给定技术柔性水平,柔性生产行为价值不会低于非柔性生产行为的价值;给定生产行为,柔性技术的价值不会随着其柔性增加而降低。进一步,在一定条件下,柔性生产行为比非柔性生产行为更具价值,柔性技术的价值随着其柔性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晓勤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侧重于制度、纪律的约束和物质的刺激,凭借高校的规章制度、奖助学金、纪律处分等奖惩手段管理学生,学校管理者对学生重教育轻指导、重管理轻服务,只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和管理的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飞 姚冠新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做好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实践中,高校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借鉴并运用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伴随"以人为本"观念渐入人心,体现人本观念的柔性管理思想逐步得到学者的关注。高校管理的对象是人,对人的理解和把握是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把握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原则要求和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学生工作建立柔性管理模式的原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瞿济伟 郭康权 宋树杰 TRAN Van Cuong 李翊宁
【目的】分析农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机构工作参数对其运动与动力性能的影响,为柔性底盘转向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转向理论,以电动轮转速与载荷为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柔性底盘偏置转向时纵、横向驱动力及偏置臂转角相对误差构建综合指标,通过柔性底盘试验台测试二者对综合指标的影响,分析电磁摩擦锁锁紧电压与转向电桥步进电机转速对各个转向性能指标的单因素作用,并以转向内、外侧锁紧电压和步进电机转速为因素,通过L_(16)(4~5)正交试验,探讨两侧偏置转向机构参数的分配特性。【结果】电动轮转速、载荷及交互作用对综合转向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莹
柔性管理理论的观点运用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以加强管理工作的"人性化",还有助于加强组织内部所有成员的主体地位,在提升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质量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概述了柔性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针对高等教育管理引进柔性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建立以教育工作者团队建设、学生管理两方面为中心的运用思路,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柔性管理 教师发展 学生管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冬梅 刘维奇 宋志红
基于企业层面和技术层面双重视角,以激光光盘行业BD、HD DVD和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iOS的标准竞争作为比较案例,考察了技术发起者可占有性战略如何影响主导设计形成。研究发现:①技术发起者对技术标准采取更加开放的战略,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扩大标准联盟规模并提高标准联盟多元性,另一方面,技术发起者鼓励组件生产商参与技术标准开发与商业化,有助于改进技术标准,而技术标准性能改善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组件生产商。标准联盟规模与标准联盟多元性之间的自我强化效应最终促进主导设计形成;②技术柔性不仅受到可占有性战略的影响,也受到技术发起者在标准开发过程中所确立的技术规范内在特征的影响。柔性程度较高的技术标准往往能够得到更多改进,从而有助于弥补特定技术标准存在的初始设计缺陷。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尹奎 刘娜
不同于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方式,工作重塑是员工主动对工作特征做出的调整,强调员工改变的主动性。通过对307名员工的调查,本文在自我决定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工作重塑对工作意义的影响,以及任务复杂性、任务互依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重塑对工作意义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任务复杂性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意义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工作重塑对工作意义的积极作用在低任务复杂性情境下更强,任务互依性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意义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田喜洲
组织中的个体不仅有一双手,也有一颗心。同样,工作重塑行为可能产生于理性驱动,也可能产生于情感需求,或二者兼备。本文把主要由情感或价值理性驱动、满足情感需要的工作重塑称为情感型工作重塑(emotional job crafting, EJC)。相对于由工作绩效、人-职匹配、工作控制等工具理性驱动的工作重塑行为,EJC是为了消除或减少负面情感(如遗憾、惭愧、沮丧等)及增加积极情感(如自豪、意义感、归属感等)而进行的工作重塑。从理论上讲,EJC存在于成功老龄化、无法回应的呼唤、工作身份转变和假设自我等研究领域。它的诱发因素包括老龄化、死亡意识、生活转折点、工作场所精神性与领导风格等;影响结果有职场成功老龄、主观幸福感、工作意义、心理可控环境等。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EJC测量、影响机制以及EJC与理性工作重塑的交互作用等主题。
关键词:
情感 工作重塑 情感型工作重塑 老龄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闫培林
工作重塑作为一种员工主动性行为,正日益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往研究分别探讨了工作重塑对人-工作匹配、工作意义、工作投入的影响,而未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性研究。对263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一个串联中介模型。研究表明:人-工作匹配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意义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意义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工作意义在人-工作匹配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人-工作匹配、工作意义在工作重塑与工作投入关系中具有串联中介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欧阳霞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柔性管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将柔性管理应用于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和学校管理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用大学生情感激励机制、加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管理、注重大学生行为管理等柔性管理活动,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柔性管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淑 李佳雯 陆擎涛
以612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新的视角——动态能力理论,探讨人力资源柔性(员工技能柔性、员工行为柔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人力资源柔性其各维度员工技能柔性、员工行为柔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在二者关系间发挥并列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