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1)
2023(12556)
2022(10485)
2021(9384)
2020(7657)
2019(17008)
2018(16274)
2017(30897)
2016(17222)
2015(18773)
2014(18295)
2013(18033)
2012(16365)
2011(14842)
2010(14901)
2009(13963)
2008(13712)
2007(12528)
2006(11117)
2005(9949)
作者
(49767)
(42314)
(41664)
(39603)
(26233)
(20340)
(18512)
(16263)
(15862)
(14725)
(14528)
(13747)
(13401)
(13165)
(13110)
(12791)
(12664)
(12298)
(12126)
(11922)
(10699)
(10282)
(10145)
(9653)
(9537)
(9387)
(9353)
(9243)
(8463)
(8231)
学科
(68681)
经济(68570)
(58012)
管理(51276)
(46402)
(36501)
企业(36501)
农业(30644)
方法(25979)
数学(23284)
数学方法(23129)
业经(20870)
(20757)
中国(19945)
(19529)
(13986)
(13754)
贸易(13739)
(13465)
地方(12783)
(12047)
银行(12011)
(11735)
(11609)
财务(11590)
财务管理(11565)
(11443)
技术(11406)
环境(11151)
企业财务(11050)
机构
学院(244254)
大学(240248)
(106079)
经济(104153)
管理(93561)
理学(81826)
研究(81735)
理学院(81016)
管理学(79843)
管理学院(79421)
(64448)
中国(63795)
农业(49783)
科学(49364)
(49137)
(48432)
业大(45271)
(41309)
中心(38837)
财经(38458)
(37514)
研究所(37325)
(35137)
经济学(32673)
农业大学(31596)
经济学院(29785)
北京(29183)
(29139)
(28649)
(28635)
基金
项目(168800)
科学(133692)
基金(124655)
研究(121712)
(110165)
国家(109157)
科学基金(93444)
社会(81428)
社会科(77018)
社会科学(77001)
(66977)
基金项目(66734)
自然(59407)
自然科(58070)
自然科学(58048)
自然科学基金(57076)
(55161)
教育(54470)
资助(48533)
编号(47940)
(38193)
重点(37927)
成果(37384)
(37076)
(36821)
(35885)
(35706)
国家社会(34832)
创新(33569)
(33280)
期刊
(119274)
经济(119274)
研究(69249)
(67266)
中国(53464)
农业(45127)
学报(43195)
科学(37861)
(37493)
大学(33559)
学学(32226)
管理(30671)
(26230)
金融(26230)
业经(25652)
教育(21727)
(21673)
财经(19148)
技术(18314)
经济研究(17502)
问题(17261)
(16404)
(14384)
农村(14362)
(14362)
农业经济(13888)
世界(13285)
业大(12756)
科技(11703)
经济问题(11675)
共检索到364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频繁转换工作已经成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和重要特征,但工作转换能否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工作转换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传导机制又是什么?本文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估计了工作转换对受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作转换对受雇农民工就业质量产生显著负影响,受雇农民工工作转换不仅没有带来收入的提升,反而会增加工作时间,也不利于受雇农民工养老保险缴纳和签订长期或固定劳动合同。进一步分析工作转换影响受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传导机制,发现:工作转换并没有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可能与就业质量信息传导、专用人力资本迁移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约束三个机制有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瑶  彭开丽  李崇光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受雇农民工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职业流动能否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向着公平竞争、高质量就业的方向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职业流动对受雇农民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的发生对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0.78%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技能流动和行业内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升程度分别为4.84%和2.78%;低技能流动和跨行业流动都能显著降低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降低程度分别为2.87%和1.26%。平均处理效应显示,已经发生了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如果未发生职业流动时,就业质量会下降11.42%。倘若未发生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能发生职业流动时,其就业质量能上升15.46%。受雇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的最佳选择是高技能且行业内流动,低技能者无论是行业内流动还是跨行业流动都会显著降低就业质量。据此,提出针对受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受雇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理性、有序的行业内流动,降低跨行业流动造成的损失等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春芳  苏群  常雪  
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市民化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农民工与城镇职工高质量的经济同化是其社会融合和心理融合的物质基础。利用CLDS2014和CLDS2016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较低、迁移时间较长、社会资本较多的农民工自我雇佣的可能性较大;自雇农民工相比受雇农民工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较容易实现与城镇职工(平均水平)的经济同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同时,由于职业间的收入差距大于户籍间的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由受雇到自雇的职业转换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从高质量经济同化看:自雇农民工不但初始收入低于自雇城镇职工,且收入增速相对较慢,与自雇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扩大,难以实现高质量经济同化;而受雇农民工的初始收入虽然也低于受雇城镇职工,但收入增速相对较快,与受雇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具有经济同化的趋势。自雇农民工难以实现高质量经济同化,原因在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社会资本质量不高以及城镇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等导致其大多从事被动的生存型创业。为此,公共政策应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社会资本质量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制机制等,鼓励农民工积极自主地进行机会型创业,并对自雇农民工和受雇农民工实行差别化的市民化促进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工作转换被认为是从业者提升就业质量最快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而农民工非农职业转换频繁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劳动力市场一个普遍现象,工作转换能否有效提升其就业质量?本文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情况下,探讨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就业质量总指数来看,工作转换显著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就业质量,而对自营就业者的就业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将就业质量通过分指标表示时,发现工作转换降低了受雇就业者的收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和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增加了劳动时间。而对自营就业者而言,工作转换对工作时间和收入有显著负影响,但对养老保险参与率的影响不显著。而采用"三年内是否变换过工作"重新定义工作转换,估计结果仍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娟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调最低工资会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且当期影响大于滞后影响;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在短期主要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形式体现,在长期主要是通过缩减员工规模或企业退出市场等直接效应形式表现。考虑到目前最低工资的相对水平仍然偏低、最低工资的上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摆脱"技工荒"困境等现实原因,东部地区不应暂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明娟  王明亮  
有研究认为,工作转换是农民工群体为了提高其就业质量(工资水平)进行的主动选择,而现实中工作转换是否能够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有待深入考察。利用RUMIC2008—2010面板数据,在区分受雇就业和自营就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工作转换前的就业状态,考察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分析表明: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变动的影响与其转换前的就业状态有关,转换前就业质量越高,转换后就业质量提升空间越有限,工作转换对原本处于低质量就业状态的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更大的提升作用;参加养老了保险以及有固定或长期劳动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明娟  
基于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考察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工作原因带来的自愿性工作转换对就业质量的冲击最小。对于行业内转换和行业间转换,两者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均产生显著负效应;行业内转换的负效应要小于行业间转换。城市间转换和城市内转换对农民工产生显著负效应,城市内转换者的就业质量指数比未转换者低4.76,而城市间转换者的就业质量指数比未转换者要低6.65,城市内转换对就业质量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城市间转换。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海岚   黄秋妍  
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市场作用机制基础上,采用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和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数据进行匹配,以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具体表现为减少劳动时间、改善福利保障和提高工作满意度,但对其工资收入和工作稳定性呈负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提升信息获取便利度赋能农民工高质量就业,且该作用存在行业异质性。据此建议,优化数字经济平台,完善薪酬保障和支付体系;注重数字技术推广,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推动公平就业机会和福利保障,促进行业间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睿  
农民工对于城市的归属认同不仅反映了这一群体的"融城"意愿,也可能影响其在务工地的劳动行为偏好乃至就业质量。文章在理论分析和建立假说的基础上,使用2014年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人"的身份定位显著促进了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身份认同正向影响农民工就业质量可能存在某些内在机制,"城市人"身份认同有助于提升农民工对自身就业地位的认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劳动组织,并扩充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存在基于个体特征和工作特征的异质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闯  马旭鑫  管添  
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力,提升其消费水平,是实现潜在增长率的重要需求侧因素。本文从就业身份、契约关系和社会保障地位三个维度界定就业正规性,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就业正规性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规就业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样本平衡、正规就业概念界定的差异以及分析数据集的差异后都具有稳健性;从影响机制来看,正规就业在增加当期收入和持久性收入、破解流动性约束、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强融合意愿上都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从而促进农民工消费水平的提升。本文的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各种措施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正规性是破解农民工低消费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乾  
本文利用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行业内和行业间工作转换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人力资本、低就业层次和低收入是农民工转换工作的重要原因。年轻的、未婚的、进城年限短的、受教育程度低和未培训的、低收入的农民工倾向于行业内工作转换;高收入、自己找到工作的农民工更有可能进行行业间工作转换。行业内工作转换对低收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间工作转换对所有收入层次的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内工作转换对收入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内在原因在于,企业年资的累积效应不明显,而在行业内持续从事性质一样的工作,由此累积的资历在农民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基于中国七大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城市定居意愿均具有弱化作用,且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弱化作用更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作转换频率与城市定居意愿呈U型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工作转换具有"学习效应",在前期工作转换会降低其城市定居意愿,但随着工作转换频率的继续增加,其城市定居意愿开始回升。据此认为,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优化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工作转换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殷俊  刘一伟  
基于中国七大城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作转换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代际差异。结果显示: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第一代农民工,工作转换对城市定居意愿均具有弱化作用,且对第一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弱化作用更大;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作转换频率与城市定居意愿呈U型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工作转换具有"学习效应",在前期工作转换会降低其城市定居意愿,但随着工作转换频率的继续增加,其城市定居意愿开始回升。据此认为,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优化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工作转换加以引导,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农民工职业转换的"学习效应"提供制度环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学兵   吴珺璐  
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关注,但其比就业数量的影响更为重要。本文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土地流转和土地流转租金两个维度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CRITIC方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了测度,并通过IV-Probit和2SLS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对流转租金的影响显著为正,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深入考察异质性后发现,在配偶随迁和配偶子女同时随迁两种情形下,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显著为负,当农民工家属全部随迁后,影响效应已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农村拥有宅基地对土地流转具有遮掩效应,城市购买住房对土地流转具有中介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农民工家庭融入城市提供必要支持,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推动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有偿退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媛媛  
由于成长背景、家庭负担、教育水平以及思想差异等因素的不同,一代农民工和二代农民工在对待非农工作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前者更看重丰厚的收入养家糊口,后者更想融入城市生活,他们更看重工作的体面性、发展空间、舒适度,不再看重单纯工资收入。因此通过频繁的工作流动,一代和二代农民工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采用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职业流动对这两代农民工收入的不同影响,实证发现职业流动对一代农民工收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二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却不显著。在校正了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性偏误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