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8)
- 2023(10103)
- 2022(9077)
- 2021(8767)
- 2020(7257)
- 2019(17191)
- 2018(17488)
- 2017(33048)
- 2016(18107)
- 2015(20350)
- 2014(20540)
- 2013(20079)
- 2012(18085)
- 2011(16178)
- 2010(16210)
- 2009(14619)
- 2008(14154)
- 2007(11838)
- 2006(10564)
- 2005(9302)
- 学科
- 济(66100)
- 经济(66013)
- 管理(50589)
- 业(45449)
- 企(39294)
- 企业(39294)
- 方法(30809)
- 数学(26369)
- 数学方法(26035)
- 中国(17922)
- 农(17213)
- 财(17009)
- 业经(15452)
- 制(15183)
- 学(14836)
- 地方(13660)
- 理论(12932)
- 和(11496)
- 农业(11180)
- 教育(11091)
- 贸(10860)
- 贸易(10849)
- 体(10685)
- 银(10619)
- 银行(10585)
- 技术(10507)
- 易(10496)
- 环境(10130)
- 行(10104)
- 务(9949)
- 机构
- 大学(245562)
- 学院(242943)
- 管理(99308)
- 济(91422)
- 经济(89197)
- 理学(86068)
- 理学院(85103)
- 管理学(83588)
- 管理学院(83141)
- 研究(80973)
- 中国(60063)
- 京(53372)
- 科学(50816)
- 财(43191)
- 所(40256)
- 农(36908)
- 研究所(36650)
- 中心(36611)
- 业大(36431)
- 江(35118)
- 北京(34287)
- 范(33765)
- 财经(33700)
- 师范(33448)
- 经(30698)
- 院(29857)
- 州(28849)
- 农业(28597)
- 师范大学(27213)
- 技术(26774)
- 基金
- 项目(168910)
- 科学(131771)
- 研究(125859)
- 基金(120643)
- 家(104493)
- 国家(103587)
- 科学基金(89136)
- 社会(76081)
- 社会科(71890)
- 社会科学(71869)
- 省(66005)
- 基金项目(64900)
- 自然(58627)
- 教育(58594)
- 自然科(57220)
- 自然科学(57207)
- 自然科学基金(56156)
- 划(55637)
- 编号(52586)
- 资助(49562)
- 成果(43108)
- 重点(37256)
- 部(36922)
- 课题(36296)
- 发(35224)
- 创(35033)
- 项目编号(32610)
- 创新(32518)
- 大学(32258)
- 科研(32116)
- 期刊
- 济(101918)
- 经济(101918)
- 研究(74809)
- 中国(49572)
- 学报(37862)
- 管理(37769)
- 科学(34511)
- 教育(34509)
- 农(33053)
- 财(31776)
- 大学(28992)
- 学学(26553)
- 农业(23262)
- 技术(23208)
- 融(20110)
- 金融(20110)
- 业经(16465)
- 图书(16278)
- 财经(15711)
- 经济研究(15324)
- 理论(13717)
- 经(13248)
- 实践(12859)
- 践(12859)
- 问题(12740)
- 科技(12515)
- 情报(11434)
- 业(11413)
- 技术经济(11204)
- 现代(11156)
共检索到360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田启涛 关浩光
工作重塑完善了传统工作设计理论与操作流程,这一概念认为工作设计不应只是由组织管理者主导,不应只是采取自上而下式的设计模式。员工也应是工作设计的参与者,他们推动工作设计进行自下而上的变革,将自身兴趣、偏好和能力等与工作相结合,发掘工作意义、工作认同和幸福感。作者通过相关文献梳理,总结和评析了工作重塑的原理、驱动因素、影响机制及结果等,探讨了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认为,随着员工知识水平及自我意识觉醒,组织不仅要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重塑行为,更要积极推动工作设计革命,引导和支持员工进行工作重塑,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组织竞争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匡爱平 汪明峰 张英浩
全球—地方互动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议题,然而关于数字化和全球—地方互动还缺乏系统的探讨。论文通过梳理数字化发展以来经济地理学的重要转向,探讨地理学者关于数字化的认识论,建构数字化与全球—地方研究的理论关联,厘清相关研究中空间观与理论范式的转变。研究发现,关于数字化的认识逐渐超越了孤立、静态和被动的技术论局限,转向更加强调关系、动态和开放的理解。数字化已经深刻参与到全球经济景观塑造、生产关系重组和区域发展中。已有研究从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和数字生态系统等理论框架来理解数字化的深刻影响,并关注其在企业关系、空间效应和互动机制等方面的重塑进程。最后,基于中国城市与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实践,提出中国情境下数字化与全球—地方互动研究的可能理论创新与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轩 程卫凯
传统的工作设计方法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任务分配模式,员工对工作任务,工作关系的自主选择性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工作重塑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工作变得更有自主性,更有意义和乐趣。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立勋 王雁飞 朱瑜
作为领导有效性的基础以及影响员工行为绩效的重要因素,工作场所喜爱受到了组织管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缺乏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对工作场所喜爱研究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概念内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工作场所喜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构建了整合性研究框架,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对工作场所喜爱的深层次理解并为国内工作场所喜爱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立勋 王雁飞 朱瑜
作为领导有效性的基础以及影响员工行为绩效的重要因素,工作场所喜爱受到了组织管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且缺乏对现有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和归纳。鉴于此,本研究首先采用了文献计量法对工作场所喜爱研究进行了可视化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概念内涵、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对工作场所喜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构建了整合性研究框架,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对工作场所喜爱的深层次理解并为国内工作场所喜爱的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雯轩
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在即,以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仅改变了既有行业的要素比例,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还会产生新的比较优势,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通过梳理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贸易体系、世界产业格局带来的变化,研究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对新的比较优势和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和比较优势重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雯轩
新一轮工业革命爆发在即,以人工智能、5G、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仅改变了既有行业的要素比例,使得各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还会产生新的比较优势,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入手,通过梳理前三次工业革命给世界贸易体系、世界产业格局带来的变化,研究了新一轮工业革命对新的比较优势和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力可能产生的影响,以期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和比较优势重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新工业革命 要素比例 产业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颖洁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重塑中国农村政治主体的革命。通过村民自治,中国农民的民主意识受到启蒙,政治参与意识空前活跃,民主政治的素质也在民主程序的操练中得到提升,农民政治人格日益重塑成型,这将极大撼动中国农村社会非民主化的社会文化根基,促进中国农村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发展。所有这些也必然要求村党组织自觉适应当前村民自治的大环境,积极探索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路径,有效领导和有力推动村民自治、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农村政治 农民问题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田喜洲 彭小平 郭新宇
无论是工作重塑研究的北美学派还是欧洲学派都认为,工作重塑不仅是一个概念或行为,而且是一种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干预手段,即工作重塑干预。工作重塑干预的设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基于认知、关系与任务改变的工作重塑干预和基于工作要求与资源模型的工作重塑干预,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员工与组织的共同目标。研究表明,工作重塑干预不仅会对员工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工作重塑行为本身及组织绩效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可重点关注工作重塑干预的作用机制、不同条件下的干预效果、基于个体优势的工作重塑干预以及中国组织情境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尤玉钿
工作投入作为一种积极的个人状态,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员工投入的提高对组织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是双赢的。本文在回顾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投入概念的内涵、结构与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工作投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讨工作投入的内涵与影响机制,进一步完善研究工具和方法,关注文化差异性。
关键词:
员工 工作投入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重塑能源"课题组 戴彦德 田智宇 朱跃中 白泉 杨宏伟
重塑能源体系对实现"美丽中国"和"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基于情景分析、案例分析以及模型定量测算等方法,课题组对中国实现2050年愿景目标的能源消费和生产革命的可行路径、实施效果和路线图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要以产业革命为契机推动工业用能率先步入平台增长期,以零能耗建筑为核心破解建筑物用能高增长的锁定效应,以交通模式创新和新技术革新为重点推动交通用能的多元化和去油化,以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突破口实现能源供应转型升级。研究表明,重塑能源能够以经济可行、技术有效、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彻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大幅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支撑实现全面现代化目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厦
工作动机理论是劳动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劳动者的工作动机与年龄有很强的相关性。半个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对劳动者年龄与工作动机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本文就年龄和工作动机概念与分类、工作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年龄与工作动机的静态和动态关系等方面,对学界的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便能为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也为政府决策者制定人力资源和劳动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年龄 年龄老化 工作动机 生命周期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温志毅 金冬梅 郭德俊
工作绩效成为工业组织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已有百年的历史,近年来又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工作绩效的内涵上,学者们已从关注行为的结果,逐步转向关注个体可控的、与组织目标实现有关的、动态的工作行为。随着八因素模型、二因素模型和三因素模型的提出,人们对工作绩效的认识也得到不断的深化;特别是适应绩效的提出,使得工作绩效的范畴得以进一步扩展。随着国外关于工作绩效结构研究的兴起,我国学者围绕传统的工作绩效框架、扩展后的工作绩效框架、工作绩效下位结构以及传统考核框架等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在工作绩效领域中,还有如多问题,如
关键词:
工作绩效 个体工作 绩效结构 组织目标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睿玲 田喜洲
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工作设计不同,工作重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行为,体现了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主动的行为去重新定义和塑造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以及与他人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重构工作身份、获得工作意义。工作重塑能够优化组织设计与工作关系,有利于员工产生工作认同和有效应对逆境。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工作重塑的特征、测量、重塑方式、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