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6)
- 2023(12455)
- 2022(10942)
- 2021(10377)
- 2020(8644)
- 2019(19643)
- 2018(19564)
- 2017(37643)
- 2016(20163)
- 2015(22628)
- 2014(21807)
- 2013(21502)
- 2012(19610)
- 2011(17616)
- 2010(17550)
- 2009(15787)
- 2008(15167)
- 2007(13281)
- 2006(11460)
- 2005(9780)
- 学科
- 济(75891)
- 经济(75804)
- 管理(65062)
- 业(60823)
- 企(52558)
- 企业(52558)
- 方法(36280)
- 数学(30873)
- 数学方法(30539)
- 中国(20609)
- 农(19896)
- 财(19734)
- 技术(19061)
- 业经(18441)
- 学(16354)
- 地方(15561)
- 理论(14256)
- 制(13969)
- 农业(13525)
- 技术管理(13178)
- 贸(13095)
- 贸易(13078)
- 和(12702)
- 易(12666)
- 务(12545)
- 财务(12486)
- 财务管理(12463)
- 划(12268)
- 环境(12123)
- 银(12067)
- 机构
- 大学(276841)
- 学院(274886)
- 管理(117165)
- 济(108050)
- 经济(105701)
- 理学(102644)
- 理学院(101562)
- 管理学(99951)
- 管理学院(99450)
- 研究(86311)
- 中国(64278)
- 京(58216)
- 科学(53685)
- 财(48770)
- 所(41475)
- 业大(40567)
- 农(40152)
- 中心(39912)
- 江(39461)
- 财经(39452)
- 研究所(37958)
- 北京(36460)
- 经(36034)
- 范(35931)
- 师范(35630)
- 州(32285)
- 院(31859)
- 经济学(31630)
- 农业(31168)
- 商学(30838)
- 基金
- 项目(195665)
- 科学(155859)
- 研究(144885)
- 基金(143016)
- 家(123616)
- 国家(122559)
- 科学基金(107384)
- 社会(91875)
- 社会科(87060)
- 社会科学(87040)
- 基金项目(77176)
- 省(76899)
- 自然(70104)
- 自然科(68568)
- 自然科学(68555)
- 自然科学基金(67361)
- 教育(66453)
- 划(64050)
- 编号(58933)
- 资助(57384)
- 成果(46573)
- 创(45062)
- 部(42917)
- 重点(42819)
- 创新(41185)
- 发(40855)
- 课题(39842)
- 国家社会(37404)
- 教育部(37328)
- 项目编号(37050)
- 期刊
- 济(114149)
- 经济(114149)
- 研究(80176)
- 中国(54002)
- 管理(44334)
- 学报(41268)
- 科学(39101)
- 财(35775)
- 农(35439)
- 教育(33793)
- 大学(31731)
- 学学(29472)
- 农业(25035)
- 技术(24675)
- 融(22009)
- 金融(22009)
- 业经(19580)
- 财经(18598)
- 经济研究(18094)
- 图书(16896)
- 科技(15905)
- 经(15855)
- 理论(14384)
- 技术经济(14242)
- 问题(14227)
- 业(13531)
- 实践(13385)
- 践(13385)
- 现代(12559)
- 商业(12448)
共检索到394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门贺 赵慧军 焦昕婷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了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存在损耗效应与增益效应,并考察了知识获取和家庭支持型领导在工作强化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作用机制。通过对339份领导员工配对样本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工作强化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倒U型影响;知识获取在工作强化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型领导正向调节工作强化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倒U型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甜 陈春花 宋一晓
本文基于压力—情绪理论与激活理论,本研究从员工工作体验入手,探讨了两种挑战性压力源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PRO CESS宏程序及M E D C U RV E宏程序分析技术,对多时点收集的289名员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中的学习需求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而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呈倒U型关系;工作繁荣(学习与活力)在学习需求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在时间压力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倒U型关系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挑战性压力源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黑箱",对挑战性压力源进行分类,为解决学者们关于二者间关系的分歧提供了新思路,并对管理者如何实施有效管理策略、促使员工保持工作繁荣状态及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莉 罗瑾琏 张芹
组织创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员工创新活动,而创新活动离不开员工对职业意义与信念的体会。然而,职业召唤在刺激员工创新行为过程中具有两面性。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角色理论,探索了职业召唤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本研究以中国创新型企业236名员工为研究样本,路径分析和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职业召唤既可以通过工作繁荣推动创新行为,又可能通过工作负荷阻碍创新行为。内部人身份感知是上述双刃剑效应的重要边界条件。当内部人身份感知高时,职业召唤对工作繁荣发挥促进作用,工作繁荣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强。当内部人身份感知低时,职业召唤对工作负荷发挥抑制作用,工作负荷在职业召唤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越弱。本研究为企业如何指导员工职业信念与价值管理及有效创新管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辉 肖宇婷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解释水平理论,构建了以角色模糊和工作自主性为中介变量,上级响应性为调节变量的远程工作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运用SPSS 23.0和MPLUS 7.0软件对254份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角色模糊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负向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并且工作自主性比角色模糊的中介作用更大;②上级响应性负向调节远程工作与角色模糊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远程工作与工作自主性的关系;③上级响应性负向调节角色模糊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同时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在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且上级响应性对工作自主性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更强。研究结果丰富了远程工作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研究,同时对企业有效实施远程工作安排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穆鑫岩 毛日佑 王婕
随着人工智能在工作场所的应用不断加深,其逐渐演变为员工工作的协作者,人工智能的使用对员工心理及行为的影响仍需深入探索。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分别从“温度”和“效率”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双刃剑效应,以及团队建设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调节作用。本研究对使用人工智能开展工作的全职员工开展三阶段的问卷调研,通过对收回的360份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职场孤独感没有显著的影响;(2)当团队建设较强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的正向影响较强,而当团队建设较弱时,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心理可得性没有显著的影响;(3)团队建设越弱,人工智能使用通过职场孤独感对员工社交性网络闲逛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4)团队建设越强,人工智能使用通过心理可得性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的间接效应越强。本研究有助于深化人工智能使用对员工影响的理解,为组织在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的同时,规避其潜在的消极影响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恒 高中华 李慧玲
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的应用给组织行为和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诸多挑战。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深入回答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场所应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采用情境实验法和两阶段问卷法开展两个独立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要求,可通过增强工作不安全感的损耗路径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作为工作资源,可通过增强工作自主性感知的增益路径激发员工创新行为。员工学习目标导向是开启上述不同影响效应的关键“钥匙”。具体来说,学习目标导向的增强会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损耗路径,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增益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智宁 陈宇航 叶新凤
作为典型的负面领导风格,剥削型领导对员工的消极影响已引起学界重视,但既有研究难以对实践中剥削型领导下的员工创新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本研究认为,剥削型领导的效应具有两面性,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正反两条路径提出剥削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依据日记研究和体验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某地级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连续10个工作日的调查,运用Mplus的“TWOLEVEL RANDOM”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剥削型领导对研发人员的情绪耗竭与自我效能感均具有显著影响,继而作用于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显著调节剥削型领导对情绪耗竭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剥削型领导影响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过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辉 李湘晴
基于调节焦点理论和公平启发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差异化人才管理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在差异化人才管理与员工创新绩效之间起正向中介作用,防御定向工作重塑在二者间起负向中介作用;组织公平感正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促进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差异化人才管理与防御定向工作重塑之间的关系;组织公平感增强促进定向工作重塑的正向中介作用,削弱防御定向工作重塑的负向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平青 刘园园 刘东旭 刘淑桢
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飞 郭泓嵩 章婕璇
探索团队断裂带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创新导向型多元化团队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团队断裂带如何影响团队整体创新行为,对个体创新的影响缺乏关注,且有限的相关研究之间也存在观点分歧。本文基于社会促进理论,阐述了团队断裂带如何作为一种社会促进因素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自我呈现观和分心冲突观的双重视角,探索并检验团队断裂带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效应及边界条件。本研究通过两时点的在线调研收集到来自55个创新导向型团队的347份配对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创新导向型团队中,员工会对团队断裂带产生两种差异化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个体任务复杂性较低时,团队断裂带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使其在“奋起”状态下增加个体创新行为;当个体任务复杂性较高时,团队断裂带会诱发员工的情绪耗竭,导致其在“躺平”心理下减少个体创新行为。本研究深化了团队断裂带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微观解释机制,为多元化团队的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秉 张苏串
作为根植于中国本土的重要文化符号,面子常被看作分析中国人心理活动和行为导向的关键切入点。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已有相当多学者对面子的内涵及影响效应进行了研究,然而现存文献多集中在个体面子观念对行为选择的影响上。本文基于认同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的多层线性模型指出,组织“挣面子”文化和“护面子”文化将分别对员工道德认同造成正向和负向的跨层影响,进而对亲组织非伦理行为产生“双刃”效应。因此,企业管理者正确看待面子文化,确保集体荣誉感不走样;重视员工道德教育,树立正向职场伦理价值观;灵活调整关系契约,降低员工非伦理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奔 仇勇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企业保留核心科技人才,激发企业创新,对形成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皆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警惕上市公司利用这一激励手段达成不当目的。基于2014—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A股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持续期内发生不当行为的概率更高。其原因:一是部分员工持股计划沦为变向的高管绩效式激励工具,二是员工出于自身利益发挥了合谋掩饰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存续期较短、由金融机构代管、存在杠杆融资及激励人数处于特定区间的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不当行为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类似于高管绩效式激励的“双刃剑”效应同样存在于员工激励中。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强监管,以保障更好的政策效果进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韩雨卿 谢富纪 许科 于晓宇
产品创新性是新产品开发项目成功的重要标准。既有研究发现新产品开发团队领导的先前经验是产品创新性的重要决定因素,但研究结论相反。一个原因是没有区分先前经验的来源,例如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同时检验先前经验的正向和负向影响。据此,研究以新产品开发项目为研究情景,探索项目失败经验对产品创新性的非线性影响,合并考察交互记忆系统三个维度在此非线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项目失败经验对产品创新性、团队专业性有倒U型影响;项目失败经验对团队协作性有正向影响,对团队可靠性无显著影响;团队专业性在项目失败经验与产品创新性之间的倒U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协作性和团队可靠性未发挥中介作用。探...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超 张树满
基于社会分类—信息加工模型,构建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模型。使用多来源与时滞式研究设计,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64个团队343名成员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双刃剑”效应,且团队横向监督显著调节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与团队知识整合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团队横向监督水平较高时,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促进作用;当团队横向监督水平较低时,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对团队知识整合具有抑制作用。第二,团队知识整合对团队创造力具有促进作用。第三,团队知识整合能够中介团队横向监督在团队成员工作重塑差异与团队创造力间的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倪丹 张梦怡 郑晓明
众多企业已引入正念训练以期提升员工效能,但近来研究发现,正念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消极影响。本文基于特质激活理论,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正念对人际反生产行为的双重效应。通过对一家高新技术企业862名员工进行多时点的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正念通过同情他人减少了员工的人际反生产行为,并通过自我宽恕增加了员工的人际反生产行为;感知到的团队合作性调节了工作场所正念与同情他人、自我宽恕的关系以及上述中介效应;感知到的团队合作性越高,正念对同情他人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越强,而正念对自我宽恕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越弱。本文揭示了正念对人际反生产行为存在双刃剑效应,研究结果启示企业应辩证地看待正念及其人际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