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2)
- 2023(11289)
- 2022(10064)
- 2021(9636)
- 2020(7949)
- 2019(18375)
- 2018(18336)
- 2017(35453)
- 2016(19374)
- 2015(21469)
- 2014(21459)
- 2013(21381)
- 2012(19592)
- 2011(17680)
- 2010(17521)
- 2009(15712)
- 2008(15212)
- 2007(13169)
- 2006(11276)
- 2005(9995)
- 学科
- 济(72343)
- 经济(72252)
- 管理(56597)
- 业(52829)
- 企(44827)
- 企业(44827)
- 方法(35773)
- 数学(30600)
- 数学方法(30242)
- 财(19224)
- 农(18695)
- 中国(18611)
- 学(18323)
- 业经(16073)
- 地方(14161)
- 理论(13674)
- 制(13333)
- 务(12804)
- 财务(12737)
- 财务管理(12716)
- 农业(12589)
- 贸(12383)
- 贸易(12373)
- 和(12341)
- 技术(12185)
- 企业财务(12152)
- 易(11996)
- 银(11339)
- 银行(11302)
- 环境(11170)
- 机构
- 大学(271584)
- 学院(267586)
- 管理(109598)
- 济(101637)
- 经济(99323)
- 理学(96059)
- 理学院(94946)
- 管理学(93240)
- 管理学院(92756)
- 研究(87670)
- 中国(63994)
- 京(57846)
- 科学(56380)
- 财(46735)
- 所(43958)
- 农(43435)
- 业大(41673)
- 研究所(40354)
- 中心(39884)
- 财经(38016)
- 江(37855)
- 北京(36352)
- 范(36134)
- 师范(35791)
- 经(34724)
- 农业(34107)
- 院(31929)
- 州(31220)
- 经济学(29584)
- 师范大学(29152)
- 基金
- 项目(189075)
- 科学(148709)
- 基金(138125)
- 研究(136555)
- 家(120664)
- 国家(119671)
- 科学基金(103151)
- 社会(84760)
- 社会科(80207)
- 社会科学(80187)
- 基金项目(74430)
- 省(73192)
- 自然(69162)
- 自然科(67588)
- 自然科学(67572)
- 自然科学基金(66367)
- 教育(62722)
- 划(62114)
- 资助(56836)
- 编号(55640)
- 成果(44882)
- 部(41703)
- 重点(41628)
- 创(39252)
- 发(38864)
- 课题(37448)
- 科研(36656)
- 创新(36486)
- 教育部(35737)
- 大学(35367)
- 期刊
- 济(107609)
- 经济(107609)
- 研究(78208)
- 中国(49600)
- 学报(45389)
- 科学(40900)
- 管理(39612)
- 农(38518)
- 财(34478)
- 大学(34065)
- 学学(31717)
- 教育(31686)
- 农业(27057)
- 技术(22064)
- 融(21019)
- 金融(21019)
- 财经(18113)
- 业经(17450)
- 图书(17088)
- 经济研究(16879)
- 经(15341)
- 理论(14402)
- 科技(14037)
- 业(13679)
- 问题(13610)
- 实践(13304)
- 践(13304)
- 版(12607)
- 技术经济(12389)
- 现代(11810)
共检索到381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贝妮 杨河清
工作场所隐性缺勤行为指的是由于健康问题导致的员工虽然出勤但工作低负荷、低绩效的行为。长期的隐性缺勤会比缺勤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也会严重影响到员工个人的身体状况,但国内对于隐性缺勤行为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隐性缺勤发生、发展、测量、经济损失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述评,提出隐性缺勤行为理论框架,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丽
随着网络给公司员工带来的便利,使得本已存在的“在岗不工作”现象暴露得愈加明显。本文就此定义了“隐性缺勤”的概念,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运用博弈论分析了隐性缺勤的原因,并将假设扩展,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博弈论 隐性缺勤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侯文静 詹婧
出勤主义是指工作场所员工带病工作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企业生产率的减损。测量出勤主义的生产率减损后果是出勤主义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国外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在对出勤主义测量工具开发动机和整体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现有工具在测量出勤主义的生产率减损后果时采用的不同方法,减损结果可否量化为具体的生产率减损数值,相关生产率减损的货币转化等三个问题。最后,针对出勤主义生产率减损测量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出勤主义 测量工具 生产率减损 货币转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谭亚莉 廖建桥 王淑红
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类组织中,并对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本文基于文献述评,阐述了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的概念,介绍了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两种主要的测量方法,分析了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三个主要的情境诱发因素,总结了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影响因素,指出了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主要后果,最后指出了在我国开展工作场所员工非伦理行为研究的重点议题。
关键词:
工作场所 非伦理行为 组织伦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静 宋继文 王悦
"正念"(mindfulness)是源自东方佛教的一个古老概念,正念在工作场所研究中被定义为"一种对当前事件和经历的可接受的注意力和觉知"(Brown等,2007)。近年来,西方已有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对工作场所员工幸福感、工作绩效、领导力水平等有积极影响,正念训练在一些知名公司已得到实际应用并获得员工好评,正念研究在工作场所未来潜力巨大。但此类研究尚未在国内引起重视。基于国外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正念的起源、概念内涵和测量情况。继而从正念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正念作为调节变量三方面,对工作场所正念相关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既有研究成果框架图,并就前因变量、结果变量、调节作用、测量和研究方法、本土化研究等方面的不足,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
正念 正念训练 觉知 员工幸福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军 朱征 王琦琦 杨朦晰
劳资关系紧张、不道德行为泛滥和员工职业健康受威胁等问题反映出追逐利益对人类美德的挑战。作为"美德之源",感恩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感恩的内涵,整理了感恩在工作情境中的测量工具,并依据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两条线索对组织管理领域的感恩研究进行了回顾。研究表明,领导的特质感恩正向影响领导行为和领导效果,员工的特质感恩正向影响工作行为和职业健康;员工的状态感恩被组织因素和人际因素激发,并通过其互惠动机和亲社会动机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绩效。最后,本文指出管理学中感恩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感恩 状态感恩 特质感恩 工作场所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静 宋继文 王悦
正念(mindfulness)是源自东方佛教的一个古老概念,正念在工作场所研究中被定义为"一种对当前事件和经历的可接受的注意力和觉知"(Brown等,2007)。近年来,西方已有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对工作场所员工幸福感、工作绩效、领导力水平等有积极影响,正念训练在一些知名公司已得到实际应用并获得员工好评,正念研究在工作场所未来潜力巨大。但此类研究尚未在国内引起重视。基于国外现有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正念的起源、概念内涵和测量情况。继而从正念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正念作为调节变量三方面,对工作场所正念相关实证研究
关键词:
正念 正念训练 觉知 员工幸福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杜丽群
隐性合同(Implicit Contracts)是一种理论上的构想,用以阐述雇主和雇员之间各种书面的心照不宣的复杂协议。隐性合同理论起源于这样一种信念:那就是在竞争的劳动市场工资恒等于劳动边际产量以及劳动市场总处于均衡状态,然而这个劳动市场不能对工资和就业中所观测到的变动做出充分的解释。在制做一个劳动市场模型以便更能解释所观察的现象方面,西方的隐性合同理论是一个尝试,尽管它不是唯一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雨峰 潘楚林
工作场所中的年龄歧视是对任何年龄员工潜在的不公和歧视,包括对年轻员工或老年员工的偏见和不公。年龄歧视经历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消极表现,给企业的声誉和商业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但国内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内涵、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超虹 叶茂林
工作场所孤独感是在工作场所中领导者或追随者的人际关系(社交关系和亲密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个人期望,且个体缺乏弥补这种差异的能力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理感受。在结构与测量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基于双维观的LAWS量表。个体特征、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等显著影响工作场所孤独感,同时工作场所孤独感也会危害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心理与生理健康。本文建构了工作场所孤独感整合模型,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五点思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雨峰 潘楚林
工作场所中的年龄歧视是对任何年龄员工潜在的不公和歧视,包括对年轻员工或老年员工的偏见和不公。年龄歧视经历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消极表现,给企业的声誉和商业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但国内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内涵、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凤香
在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工作场所代际差异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外有关工作场所代际差异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在整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作场所代际差异整体模型,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作场所 代际差异 整体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振源 姚明辉
机器人在人们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与各行各业进一步深度融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场景与组织模式。人机协作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人机协作对员工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比传统人机交互与当下人机协作,厘清了人机协作的概念内涵,并归纳了其核心要素;然后,从人机协作的要素出发,系统地总结了人机协作引起的员工心理和行为反应;接下来,进一步梳理和评析了现有研究涉及的理论并讨论了理论的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机协作对员工影响的研究框架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人机协作 员工反应 员工行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振源 姚明辉
机器人在人们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机器人与各行各业进一步深度融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场景与组织模式。人机协作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关于人机协作对员工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尚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比传统人机交互与当下人机协作,厘清了人机协作的概念内涵,并归纳了其核心要素;然后,从人机协作的要素出发,系统地总结了人机协作引起的员工心理和行为反应;接下来,进一步梳理和评析了现有研究涉及的理论并讨论了理论的使用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机协作对员工影响的研究框架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人机交互 人机协作 员工反应 员工行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肖静 黄丽
工作场所中充斥着导致员工产生羞愧的情景,这种现象已成为组织管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但迄今为止,仍鲜有文献对该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鉴于此,本研究围绕工作场所羞愧的内涵及测量、引发因素、作用后果及调节效应进行总结。通过梳理发现,既有研究主要是对直接羞愧的探讨,而忽略了对替代羞愧及引发因素和作用结果的关注。故未来研究应延展工作场所羞愧的概念内涵,侧重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概念区分,引入实验情景法等捕捉工作场所羞愧;深入探讨其引发因素及形成机制,强调对替代羞愧引发条件及调节因素的探讨,展开对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的引发条件差异对比;继续拓展工作场所羞愧的结果效应及边界条件,探讨其对职业健康、组织承诺等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对比分析直接羞愧与替代羞愧在结果效应上是否存在不同;探索中国文化下工作场所羞愧的本土化研究,聚焦羞愧的特有引发因素和作用后果。
关键词:
羞愧 内疚 尴尬 工作场所羞愧 道德情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