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3)
2023(1827)
2022(1654)
2021(1756)
2019(3456)
2018(3383)
2017(6468)
2016(3778)
2015(4456)
2014(4656)
2013(4711)
2012(4632)
2011(4075)
2010(4449)
2009(4298)
2008(4465)
2007(4188)
2006(3991)
2005(4090)
2004(3650)
作者
(12073)
(9694)
(9637)
(9619)
(6281)
(4710)
(4334)
(3837)
(3814)
(3734)
(3464)
(3390)
(3248)
(3243)
(3146)
(2979)
(2933)
(2910)
(2885)
(2797)
(2564)
(2463)
(2461)
(2311)
(2299)
(2298)
(2196)
(2110)
(2093)
(2076)
学科
(13129)
经济(13102)
管理(12609)
(10906)
(9067)
企业(9067)
中国(5617)
(5480)
(5194)
(5133)
(4170)
银行(4168)
方法(4059)
(3932)
(3696)
贸易(3683)
业经(3656)
(3583)
地方(3388)
(3378)
(3242)
制度(3240)
农业(3200)
(2967)
金融(2967)
(2941)
(2924)
(2923)
理论(2885)
教育(2884)
机构
学院(54200)
大学(53795)
(20757)
经济(20076)
研究(19836)
管理(19509)
中国(18663)
理学(15240)
理学院(15014)
管理学(14655)
管理学院(14559)
(12748)
(12422)
科学(12025)
(11230)
(10993)
中心(9938)
(9901)
研究所(9489)
(9211)
北京(8897)
(8894)
财经(8305)
(7864)
师范(7828)
(7364)
农业(7313)
(7244)
业大(7132)
人民(7042)
基金
项目(28046)
研究(21787)
科学(21228)
基金(18670)
(16048)
国家(15877)
科学基金(13034)
社会(12533)
社会科(11691)
社会科学(11688)
(11355)
教育(10006)
编号(9560)
基金项目(9541)
(9325)
成果(8970)
资助(8366)
自然(8139)
自然科(7935)
自然科学(7931)
自然科学基金(7780)
课题(7290)
重点(6452)
(5944)
(5938)
(5916)
(5843)
项目编号(5591)
(5192)
科研(5177)
期刊
(30914)
经济(30914)
研究(20479)
中国(17157)
(10590)
(9742)
(9548)
金融(9548)
管理(9034)
教育(9024)
学报(8269)
科学(7304)
大学(6380)
农业(6282)
学学(5607)
业经(5177)
技术(5037)
财经(4475)
图书(4433)
问题(4371)
(3937)
(3877)
经济研究(3752)
理论(3671)
会计(3572)
(3476)
书馆(3393)
图书馆(3393)
实践(3274)
(3274)
共检索到106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巍  张大伟  谢晋宇  
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探究及预防是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近年来也获得了广泛的成果。文章从对工作场所暴力研究的提出、范围界定、多角度分类以及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原因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各专业机构及企业组织提出的多种预防措施并综合探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曾云翔  张建荣  
暴力影视作品的主题看似以暴力对付邪恶,是伸张正义,伸张公理的,然而其本质上有文化的粗暴性、野蛮性,极易模仿。暴力影视作品的美学特性和文化特性与青少年的攻击暴力犯罪有很大的契合性。文章基于这种契合性,从暴力影视的特性以及青少年自身视角探析了预防青少年冲动性暴力犯罪的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方圆  何奕蒙  曾竣  余灏千  李梦凡  魏红梅  
走近校园暴力恶逆变问题,找到其重要的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现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恶逆变问题的防范工作的借鉴性,从而增强对此类校园暴力情况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预防校园悲剧的发生。制定《关于校园暴力恶逆变问题的调查问卷》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四个阶段的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双途径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调查问卷进行系统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校园暴力的频发使学校及周边逐渐成为学生的梦魇,以校园暴力恶逆变尤为典型且严重,学生对校园暴力恶逆变问题态度不明确以及转化犯罪可能性高。从而得出结论: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不良影响都是校园暴力恶逆变问题隐形的"助推器",因此要想对此恶逆变问题进行干预,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找到预防措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小波  
本文以心理契约为基础,从组织公正的三个方面来研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机制,指出组织不公正会引发员工越轨行为和组织报复行为,进而诱发工作场所暴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喻可  
具身认知理论摒弃身心二元论,强调身体、认知与环境三者相生相依、密不可分。当前中职学生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运用具身认知理论分析发现,中职学生校园暴力防控存在认知视角狭窄、对象界定模糊、防控途径缺乏整合等问题。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具身性、生成性、情境性、动力性等观点对校园暴力主体式成因进行分析后,提出校园暴力防控新路径:开展身心协同教育,剥离校园暴力依存主体;完善认知系统,理性层面杜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环境,根除校园暴力滋生土壤;关注发展变化,避免校园暴力固化蔓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益权  张浩  易招娣  
中国已进入社会矛盾凸显期,校园外来暴力形势严峻。没有公权力的积极介入并以完善法律的方式构建校园外来暴力的国家干预体系、社区防治体系、学校防治体系,同时促进校园外来暴力的家庭防范,难以有效防治校园外来暴力,保护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最终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当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学校、家庭、当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协作配合,多层面、全方位、主动性的学校安全防治法律制度和机制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琦  
家庭暴力是我国社会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其严重侵害了家庭成员、尤其是妇女的合法权益,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反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涉及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规范散见于多部单行法律中。虽然已经有多个专门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但是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对预防家庭暴力发生均缺乏效用。在美国法上,以1976年宾夕法尼亚州免于虐待之保护法案为肇端,至1989年所有州都通过引入民事保护令(civil protection order)制度以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反家庭暴力法制相关问题,分析了我国法的不足和缺陷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日光  杨杰  王碧英  
工作场所越轨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中所采取有意识的主观危害组织及他人的行为。本文首先对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分类进行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员工工作场所越轨行为的预警机制,为预防和控制员工越轨行为提供具体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鹏  范博深  贾蕤槄  
本文通过探究暴力事件的成因以及其舆论传播机理,为公共安全治理提出针对性策略。首先建立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当今社会发生暴力群体性冲突的原因及条件。探究了政府介入的情况下社会舆论观点的演化情况,用暴力事件因子对暴力事件的舆论影响做出了合理且有效的解释。最后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法律体系,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媒体监管,来减弱舆论的不良影响。双管齐下,达到公共安全治理的目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鹏  范博深  贾蕤槄  
本文通过探究暴力事件的成因以及其舆论传播机理,为公共安全治理提出针对性策略。首先建立社会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当今社会发生暴力群体性冲突的原因及条件。探究了政府介入的情况下社会舆论观点的演化情况,用暴力事件因子对暴力事件的舆论影响做出了合理且有效的解释。最后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健全法律体系,来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媒体监管,来减弱舆论的不良影响。双管齐下,达到公共安全治理的目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竞秀  张卫  姜薇薇  林诚彦  
日益泛滥的学校暴力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学校暴力干预方案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迫切需要。本文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学校暴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美国学校暴力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新特点,介绍了和平缔造者方案和快速成长方案这两个典型的成功方案,最后指出美国学校暴力研究的经验得失。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世岳  
2002年德国埃尔富特校园枪击案发生后,防范校园暴力犯罪化成为德国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目标。经过多方努力,德国校园中显性的肢体暴力行为呈现出数量减少、程度降低的趋势,但是更加隐蔽的语言暴力、网络暴力以及教师参与的校园暴力行为逐年增加,并受到德国社会的关注。在德国,校园暴力被视为青少年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力不足的体现,因而校园暴力治理的核心是提升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德国的学校、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参与了校园暴力治理,教师在治理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红  
近年来,由于教师的伤害性语言造成学生极端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语言暴力"比体罚给学生造成的伤害更大,后果更严重。文章试就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马建  
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我比较关注美国的税收。受近年媒体宣传所致,满目盈耳的是美国严密的税法、完备的税制、宽广的信息掌控、现代化的纳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智忠  易连云  
影像暴力在影像市场大行其道,既有其历史的渊源,人性的弱点等原因,又有人为的发掘和强化。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话语暴力、行为暴力和观念暴力,各有不同影响。应推行民族化的影像生产和艺术表现策略,高度重视影视文化安全,积极研究和防范影像暴力对中华民族特别是青少年大众的多种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