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2)
- 2023(5382)
- 2022(4718)
- 2021(4504)
- 2020(4051)
- 2019(9650)
- 2018(9634)
- 2017(18622)
- 2016(9872)
- 2015(11120)
- 2014(10855)
- 2013(10673)
- 2012(9579)
- 2011(8603)
- 2010(9092)
- 2009(8467)
- 2008(8175)
- 2007(6974)
- 2006(6278)
- 2005(5693)
- 学科
- 济(41805)
- 经济(41767)
- 管理(27053)
- 业(24586)
- 方法(21490)
- 企(21357)
- 企业(21357)
- 数学(19256)
- 数学方法(18711)
- 中国(10850)
- 农(9667)
- 理论(8438)
- 财(8392)
- 学(8058)
- 业经(7814)
- 地方(7500)
- 制(7396)
- 贸(6609)
- 贸易(6594)
- 易(6378)
- 农业(5968)
- 策(5692)
- 技术(5670)
- 银(5653)
- 银行(5644)
- 和(5549)
- 划(5526)
- 融(5429)
- 金融(5429)
- 行(5398)
- 机构
- 大学(131794)
- 学院(131192)
- 管理(52185)
- 济(51714)
- 经济(50536)
- 理学(45008)
- 理学院(44522)
- 研究(43348)
- 管理学(43183)
- 管理学院(42957)
- 中国(33931)
- 京(28454)
- 科学(26771)
- 财(23955)
- 所(21917)
- 农(21431)
- 江(20965)
- 中心(20593)
- 业大(19812)
- 研究所(19811)
- 财经(18305)
- 北京(18137)
- 范(17147)
- 师范(16975)
- 州(16709)
- 经(16642)
- 农业(16511)
- 院(15809)
- 技术(15520)
- 经济学(15298)
- 基金
- 项目(89418)
- 科学(70668)
- 基金(64815)
- 研究(63820)
- 家(57222)
- 国家(56803)
- 科学基金(49055)
- 社会(39543)
- 社会科(37513)
- 社会科学(37498)
- 省(35591)
- 基金项目(33505)
- 自然(33129)
- 自然科(32490)
- 自然科学(32484)
- 自然科学基金(31853)
- 教育(31439)
- 划(30053)
- 资助(28099)
- 编号(25894)
- 成果(20609)
- 重点(20413)
- 部(19502)
- 创(18778)
- 课题(18564)
- 发(18409)
- 创新(17434)
- 科研(17094)
- 教育部(16925)
- 大学(16785)
共检索到205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德鹏 贾良定 孙雀密 蔡亚华 杨椅伊
本文构建了一个工作场所同情的多层次的动态整合模型。该模型认为工作场所个体同情过程和集体同情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在同情使能特征的作用下,个体同情过程可以涌现为集体同情过程,而集体同情过程也会促进个体同情过程的发展。集体同情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已经形成集体同情能力或者同情涌现使能特征较高的情况下,之前经历的痛苦遭遇的总量和多样性可以影响组织现有的集体同情能力。该模型可以解释并预测工作场所对痛苦遭遇的不同回应及效果。本研究不仅整合了工作场所同情研究文献,还回应了关注组织研究人性化和"对社会负责的学术"的号召。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郭钟泽 谢宝国 郭永兴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近年来工作投入成为管理学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虽然以往研究者对员工工作投入与一些组织效果变量进行了大量探讨,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团队领导工作投入对团队成员工作态度与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团队效能启发模型,从团队氛围与个体认知双重视角采用两波调查数据检验了团队领导工作投入对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具体包括团队工作投入与团队成员乐观的中介作用。HLM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团队领导工作投入对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团队成员离职倾向有显著负向影响;(2)在团队水平上,团队工作投入中介团队领导工作投入与团队成员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3)...
关键词:
工作团队 团队领导 工作投入 工作态度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黄亮 彭璧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企业73个工作团队的主管及其355个下属,从个体自我表征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自尊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它对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没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作用。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员工创新绩效的管理...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章发旺 廖建桥
尽管以往研究显示,伦理领导能够有效抑制工作场所中的员工越轨行为,然而对于二者关系的权变性却关注较少。以领导替代理论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从18家企业收集337份上下级配对样本,探讨了组织伦理文化与员工道德认同对伦理型领导与员工越轨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体层面的伦理型领导对员工越轨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道德认同在二者关系间起负向调节作用;此外,组织层面的伦理文化对伦理型领导与员工越轨行为之间关系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表明,当组织尚未形成强有力的伦理文化或员工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时,伦理型领导在减少员工越轨行为方面能够发挥更为突出的作用。
关键词:
伦理型领导 越轨行为 伦理文化 道德认同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章发旺 廖建桥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及社会信息加工视角,文章探讨了伦理型领导激发员工报告组织内部伦理问题的多层次作用机制。文章采用两阶段问卷调查方式收集67名团队领导与302名员工调查样本,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个体导向的伦理型领导对员工伦理问题报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道德勇气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团队导向的伦理型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伦理问题报告,伦理氛围在二者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在伦理氛围更强的团队,个体导向的伦理型领导对伦理问题报告的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揭示了伦理型领导影响员工伦理问题报告的多层次作用路径及边界条件,对于加强组织的伦理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连超 陈建勋
客户是组织外部知识的载体。通过引入客户的外部信息,有利于降低决策的风险和提高组织的绩效。客户卷入组织的程度分为低度卷入、中度卷入和高度卷入,组织对客户知识的吸收也分为个体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三个层面,通过这三个层面的模仿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有利于提高组织的个体绩效、团队绩效和组织绩效。文章将这些变量整合进一个模型进行分析,从多层次视角提出了客户卷入动态模型,从理论上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客户卷入 知识吸收 组织绩效 多层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伟 王修来 马宁玲 张丽丽
本文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的综合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将科技资源细分为人才、资金、设备、项目、成果及科技机构等6部分,并基于此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标所体现出的"灰色"特征,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构建了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具体算例,阐明了对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及意义。
关键词:
科技资源 资源整合 多层次灰色理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子蔚 刘军 徐若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位企业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着力点。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高管海外背景正向影响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业绩期望落差在高管海外背景对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影响过程中发挥倒U型调节作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正向调节高管海外背景对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可以通过强化高管过度自信、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优化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在位企业探索式创新。
[期刊] 预测
[作者]
唐朝永 陈万明 胡恩华
不确定环境下,员工失败学习对于组织绩效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组织行为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构建了涵盖个体和组织层面的失败学习概念模型,从个体层面,模型描述了领导包容性、心理安全感以及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失败学习的正向关系;从组织层面,模型揭示了组织支持对失败学习的调节作用。通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从个体视角,领导包容性对失败学习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积极影响,心理安全感在领导包容性和失败学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能够有效促进失败学习的开展;从组织层面,组织支持对于领导包容性、心理安全感与失败学习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自我效能感与失败学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荣鹏飞 葛玉辉
本文针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各种影响因素,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的方法,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个体因素和团队因素是影响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2个主要因素,个体因素中的团队领袖对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具有重要作用,而团队沟通和团队冲突则是在团队层面上影响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关键;对江、浙、沪等地企业的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仅为一般水平,因此为了促进高层梯队共享心智模型,应充分发挥出高层梯队领袖的重要作用,培养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营造轻松、和谐的团队氛围,鼓励各种认知冲突,抵制情感冲突,以促进高层梯队内部的团队沟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红霞 生帆 谭凌峰 马鸿佳
[目的/意义]文章综合探讨了组织内和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及关键影响因素,整合不同层次知识转移研究,并基于能力视角建立多层次知识转移模型。[方法/过程]界定了知识内涵,阐述了知识分类及知识转移一般过程;在此基础上,关注不同层次上的知识转移过程,提出多层次知识转移模型,并从能力视角出发,依据能力对知识转移各过程的影响,构建基于能力视角的多层次知识转移模型。[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对知识转移基本模型进行全面拓展,基于能力视角的多层次知识转移模型表明组织需要在知识转移不同过程中重视相关能力的构建与提升,通过协调能力与不同层次上知识转移过程,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关键词:
知识转移 模型 影响因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军伟 龙立荣
从内容上看,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简称HPWS)确实能导致积极的结果。但如果HPWS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员工就不能感知到组织制定的HPWS,从而导致组织对HPWS的期望效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人力资源体系,而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9名HR经理、81名部门主管与399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组织层次、部门层次与员工感知的HPWS的一致性,以及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和员工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组织层次的HPWS与部门层次的HPWS的相关不显著,但是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在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当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较高时,组织层次的HPWS与部门层次的HPWS呈显著正相关,而当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较低时,两者的HPWS呈相关不显著;(2)部门层次的HPWS对员工感知的HPWS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低权力距离员工中更强;(3)部门层次的HPWS通过正向影响员工感知的HPWS,进而作用于员工工作绩效;(4)员工权力距离调节了员工感知的HPWS在部门层次的HPWS与员工工作绩效之间所起的中介效应。员工的权力距离越低,该中介效应越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军伟 龙立荣
从内容上看,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简称HPWS)确实能导致积极的结果。但如果HPWS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员工就不能感知到组织制定的HPWS,从而导致组织对HPWS的期望效果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也是为什么大多企业都有一套比较完备的人力资源体系,而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19名HR经理、81名部门主管与399名员工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组织层次、部门层次与员工感知的HPWS的一致性,以及部门主管的HR责任感和员工权力距离的调节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明 皮文华
目前国内对胜任力的研究多是单一层次的静态研究,文章基于文献分析,采用DEMATEL和系统仿真方法,从多层次和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管理者胜任力的维度构成以及胜任力系统的运行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胜任力由4个一级维度(认知胜任力、职能胜任力、社会胜任力和元胜任力)和15个二级维度构成,并且各维度间存在多层次的因果联系,其中元胜任力对整个胜任力系统起着重要的成长推动作用。同时,在仿真分析过程中,发现企业管理者胜任力系统在迭代过程中呈现指数型增长,其中以职能胜任力和元胜任力的发展速度最快,这为企业管理者成长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黄维德
创新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企业创新离不开员工。基于2017年收集的83家企业、805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匹配理论视角,以人岗匹配(包括要求—能力匹配和需求—供给匹配)为中介变量,探究高绩效工作系统(HPWS)对企业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包含的能力管理、动机管理、机会管理三个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均有正向作用,要求—能力匹配和需求—供给匹配在上述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且要求—能力匹配在高绩效工作系统、机会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大于需求—供给匹配的中介作用。建议组织在设计和实施高绩效管理系统时,要注意发挥各管理实践的协同作用,以提高员工的人岗匹配水平,进而促进员工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