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19)
- 2023(5191)
- 2022(4457)
- 2021(4404)
- 2020(3617)
- 2019(8564)
- 2018(8588)
- 2017(16469)
- 2016(8977)
- 2015(10170)
- 2014(10310)
- 2013(9905)
- 2012(9022)
- 2011(8279)
- 2010(8775)
- 2009(8030)
- 2008(7927)
- 2007(6920)
- 2006(6053)
- 2005(5604)
- 学科
- 济(38017)
- 经济(37980)
- 管理(26187)
- 业(23046)
- 企(21005)
- 企业(21005)
- 方法(20536)
- 数学(17417)
- 数学方法(16901)
- 理论(10599)
- 中国(9811)
- 学(9034)
- 业经(7968)
- 农(7839)
- 财(7780)
- 和(6208)
- 制(6037)
- 教学(5647)
- 贸(5611)
- 贸易(5600)
- 教育(5446)
- 策(5408)
- 易(5407)
- 银(5355)
- 银行(5353)
- 地方(5311)
- 划(5284)
- 融(5225)
- 金融(5225)
- 技术(5213)
- 机构
- 大学(128151)
- 学院(127074)
- 管理(51068)
- 济(49467)
- 经济(48332)
- 理学(44553)
- 理学院(44082)
- 管理学(42837)
- 管理学院(42633)
- 研究(38912)
- 中国(30065)
- 京(27406)
- 科学(23959)
- 财(22964)
- 所(19320)
- 江(18719)
- 财经(18040)
- 中心(17792)
- 北京(17514)
- 研究所(17476)
- 范(17446)
- 师范(17302)
- 业大(17248)
- 农(16870)
- 经(16428)
- 州(15239)
- 经济学(15034)
- 技术(14139)
- 院(13843)
- 师范大学(13793)
- 基金
- 项目(82147)
- 科学(65325)
- 研究(59888)
- 基金(59627)
- 家(51448)
- 国家(51051)
- 科学基金(44831)
- 社会(37088)
- 社会科(35090)
- 社会科学(35079)
- 省(32243)
- 基金项目(30789)
- 自然(30133)
- 教育(29999)
- 自然科(29508)
- 自然科学(29504)
- 自然科学基金(28968)
- 划(27284)
- 资助(25790)
- 编号(25088)
- 成果(20424)
- 重点(18632)
- 部(18150)
- 课题(17436)
- 创(17411)
- 发(16451)
- 教育部(16053)
- 创新(16047)
- 大学(15869)
- 科研(15603)
共检索到189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蒋宁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力管理问题已是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工作压力管理能预防或减轻过重的工作压力对员工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维护和保持企业的人力资源。文章在对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工作压力管理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
压力 工作压力 理论模型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欣 刘倩 于玲玲
传统研究仅关注工作压力的负面结果,Karasek动态模型则首次强调其学习效应,引领了该领域近二十年的研究。本文围绕Karasek动态模型回顾相关研究文献,指出了工作压力理论由消极到积极、由静态到动态、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趋势,梳理了有关工作压力与员工学习互惠关系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压力学习效应三元互惠模型,阐述了工作压力、员工学习、工作特征间的循环互惠关系,最后给出了后续实证研究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夏福斌 林忠
工作压力研究指出,工作特征既可以引发工作倦怠损害健康,也可以激发动机提升工作投入。这为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和利用工作压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改变工作特征的角度来干预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影响。本文对工作特征压力模型及其发展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阐述了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工作要求 工作资源 工作特征压力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忠 孟德芳 鞠蕾
本文针对FE模型与JDC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提出了质疑,进而在重新界定工作需求与工作控制的内涵和拓展"压力假设"及"学习(缓冲)假设"内容的基础上,把具有一致研究目标、相似研究变量以及相近理论思路的FE模型与JDC模型融为一体,提出了全新的工作沉浸体验与工作需求-控制模型,即WFEJDC模型。WFEJDC模型是一个由总工作需求为横坐标轴,总工作控制为纵坐标轴构成的二维模型,其中,总工作需求包括显性工作需求与隐性工作需求两部分,总工作控制包括直接工作控制和间接工作控制两部分。WFEJDC模型的四个象限分别是高压力工作区域、消极工作区域、低压力工作区域和积极工作区域四种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区域,并依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欣 赵西萍 梁栋
针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发展中的问题,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层次回归技术对357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Karasek原始模型所提出的转化机制在扩展模型中没有出现;且在复杂工作条件下,工作激励机制出现不兼容现象,以工作控制为代表的内在激励机制与以工作社会支持为代表的外在激励机制不能同时起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闫焕民 蒋煦涵 何恩良
工作压力会影响工作质量与组织绩效,独立审计工作亦复如是。基于我国审计市场竞争环境与公司年报审计忙季特点,借鉴JD-C工作压力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取决于审计师针对工作需求实施的工作控制的有效程度,其作用传导机制受制于个体感知因素,包括个体异质性、事务所工作支持机制及外部法律环境等。因此,应立足行为个体视角探索审计师工作压力的应对机制与策略,为解决审计师工作压力实践问题提供理论指导与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审计师工作压力 个体感知 审计质量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林锋 胡君辰
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MBA班在职学员和(高级)管理培训班学员所填写的问卷,在208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SPSS、Amos和SmartPLS软件和4种方法来分析工作压力在工作控制感和工作倦怠之间是起到调节作用还是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用潜变量的因子得分作回归分析、分组结构方程模型和带乘积项PLS结构方程模型都不支持工作压力在工作控制和工作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假设;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支持工作压力在工作控制和工作倦怠之间存在非完全中介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顾远东
本研究以宁波、顺德、南京等地的企业员工为样本,以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为基础,实证探究工作压力影响离职倾向的过程机制。研究结果验证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理论模型,表明工作压力完全通过职业倦怠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R2达到0.51。在最终实证研究模型中,工作压力通过职业倦怠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有三条程度不同的路径,其中第一路径(工作压力→情感耗竭→犬儒主义→离职)的影响作用最强。研究还发现,过程机制中的三条影响路径都经过犬儒主义这一维度,即最终是犬儒主义直接引发了离职倾向,这给管理的重要启示是,可通过监控员工的犬儒主义这一最后环节降低员工离职倾向。
关键词: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 离职倾向 犬儒主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凤香
在组织管理研究领域,工作场所代际差异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外有关工作场所代际差异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在整合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作场所代际差异整体模型,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工作场所 代际差异 整体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西萍 赵欣 黄越
在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个体差异变量——自我效能感,提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控制的匹配性模型,并利用层次回归方法对来自医疗行业的344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验证该扩展模型。匹配性模型在详细解释高自我效能者如何应对工作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低自我效能者相匹配的工作压力模式,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作了扩展。
关键词:
工作压力 自我效能感 工作控制
[期刊] 预测
[作者]
赵欣 赵西萍
如何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已成为我国企业组织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引入个体差异变量——自我效能感,以解释工作控制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不同意义,进而提出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控制的匹配性模型。匹配性模型在详细解释高自我效能者如何应对工作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与低自我效能者相匹配的工作压力模式,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做了扩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工作控制 工作压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丽君 沈剑平
随着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雇佣实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最新的人力资本混合雇佣理论对此作出了回答。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该理论对人力资本类型的假设和混合雇佣模型 (四种雇佣形式 :内部开发、直接获得、租用及联盟 )的理论框架、实践操作要点 ,并探讨了其理论和应用价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国圣 李辉
中国旅游发展的社区响应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却很少关注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理论分析模型,以至于难以确定已有研究的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国外文献中有关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9种理论模型,并且比较了这些理论模型的理论内涵、使用情形以及相关的应用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有助于推进中国旅游学者把他们的研究定位于不同的理论模型脉络下增进该领域的理论贡献。未来研究应关注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社区利益群体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及内在原因;关注主-客、客-客、主-主互动对旅游发展响应的差异;吸收情感、权力、政治互信等变量对旅游发展社区响应的影响;关注不同社区群体社...
关键词:
社区旅游 旅游发展 社区响应 理论模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国礼 董奇
本文对问题行为综合理论模型进行了介绍。该模型一方面体现了引起问题行为的社会情境因素,另一方面说明了情境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即风险作用和保护作用。综合理论模型较之于已有理论模型更加全面和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系统论的观点和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但存在的问题是,该模型忽视了对情景之间相互作用、问题行为反作用、影响因素重要性和变化性的探讨。
关键词:
问题行为 综合理论模型 述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云 刘帅光 李宝伟 王壬玚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以及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银行挤兑再度成为经济学讨论热点。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银行挤兑理论的两大学说以及理论模型,从源头分析银行挤兑的内在原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银行挤兑危机归根结底是由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性错配,当某一时点上银行的流动性需求超过其短期资产价值时,挤兑就有可能发生;(2)银行挤兑危机的防范政策上以存款保险制度、流动性供应以及资本金管制为主。这三项政策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其通过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及对金融中介提供流动性支持降低了挤兑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将来如何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挤兑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银行挤兑 金融恐慌 经济周期 流动性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