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67)
- 2023(5571)
- 2022(5104)
- 2021(4819)
- 2020(4320)
- 2019(10281)
- 2018(10158)
- 2017(19960)
- 2016(11210)
- 2015(13000)
- 2014(13290)
- 2013(13497)
- 2012(12932)
- 2011(11820)
- 2010(12073)
- 2009(11345)
- 2008(11540)
- 2007(10903)
- 2006(9421)
- 2005(8356)
- 学科
- 济(49543)
- 经济(49388)
- 管理(31970)
- 业(30214)
- 方法(26319)
- 企(25418)
- 企业(25418)
- 数学(21332)
- 数学方法(21171)
- 农(14753)
- 中国(12748)
- 财(12562)
- 学(11436)
- 业经(11188)
- 和(10349)
- 理论(9542)
- 制(9377)
- 地方(9339)
- 农业(9233)
- 贸(8749)
- 贸易(8740)
- 易(8461)
- 务(7315)
- 财务(7297)
- 财务管理(7275)
- 企业财务(6852)
- 银(6790)
- 银行(6762)
- 行(6399)
- 融(6260)
- 机构
- 大学(169272)
- 学院(166679)
- 济(68046)
- 经济(66521)
- 管理(64853)
- 理学(55756)
- 研究(55451)
- 理学院(55101)
- 管理学(54136)
- 管理学院(53818)
- 中国(42389)
- 京(35852)
- 科学(34789)
- 财(32061)
- 农(31509)
- 所(29095)
- 中心(26506)
- 江(26473)
- 研究所(26315)
- 业大(26099)
- 财经(25175)
- 农业(24884)
- 经(22704)
- 范(22670)
- 北京(22544)
- 师范(22443)
- 经济学(20843)
- 州(20642)
- 院(19018)
- 经济学院(18908)
- 基金
- 项目(106874)
- 科学(83400)
- 研究(77845)
- 基金(76967)
- 家(66561)
- 国家(65975)
- 科学基金(55922)
- 社会(49932)
- 社会科(46019)
- 社会科学(45998)
- 省(41983)
- 基金项目(41300)
- 教育(36821)
- 自然(36031)
- 划(35387)
- 自然科(35181)
- 自然科学(35169)
- 自然科学基金(34578)
- 编号(32707)
- 资助(31620)
- 成果(27553)
- 部(24571)
- 重点(24043)
- 发(22475)
- 课题(22086)
- 创(21644)
- 教育部(20957)
- 科研(20869)
- 大学(20444)
- 人文(20175)
共检索到251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包艳
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视角,结合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从一个中观层面——社会组织中寻找工作倦怠的成因。其中包括社会组织分化带来的职业专门化、现代组织中无处不在的规训和监控以及组织中的人作为"决策人"、"创新人"的行为特征。本文认为,只有深刻认识到组织中的人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还是"创新人"、"决策人",才能在组织内通过相应的途径消减工作倦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红斌
工作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是不可调和的压力反应产物,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对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与成因进行调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学政治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倦怠虽然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但已经普遍性地存在。最主要表现在低成就感,接着依次是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等方面。(2)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中学政治教师在情感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3)中学政治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与社会对政治课学科的偏见、繁重的教学任务、竞争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诸多因素显著相关。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超平 时勘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中经常需要确定各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而优势分析则是提示不同自变量重要性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以程序公平、分配公平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采用优势分析来确定各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预测玩世不恭时,程序公平相对来说更重要,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56.07%;预测情绪衰竭时,分配公平相对来说更重要,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59.09%;预测成就感低落时,程序公平相对来说更重要,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93.55%。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昶
文章提出工作倦怠的组织转向研究尝试,以职位群体分层来分析职位性倦怠。跨行业实证结果表明,三个职位层面的工作倦怠结构尽管可用三个相同维度进行描述,但是它们的权重影响程度却是有差异的。文章最后深入讨论了相应工作倦怠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
职位分层 职位性倦怠 干预策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志毅
对德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社会学的分析和建构在我国尚未完全开展,本文对此做一尝试性探讨。 一、开展德育评价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长期以来,学校德育评价缺乏一套科学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以考代评(以思想品德课考试成绩代替品德评定)和包办代替(以班主任一次期末操行评语代替品德评定)的现象普遍存在,旧的德育评价模式因其脱离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而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凌霞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逃课、沉迷网络游戏、考试作弊、荒废学业等现象。面对大学生消极对待学业的状况,文章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寻找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倦怠 成因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德斌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倦怠 表现 成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了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高职院校依托"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学生成就感和专业认同感;构建现代教学育人体系,提高教学内容实践性;构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系统,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倦怠 原因分析 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柳美花
"职业倦怠"于1973年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首次提出,在以后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目前造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有组织因素,有学生因素,也有教师个人及专业发展因素,分析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职业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可以帮助该教师群体尽早走出倦怠的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期刊] 求索
[作者]
余练
当前,基层政府的目标设定权、检查验收权和激励分配权发生了变化。治理转型下的基层目标设定权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基层检查验收权从“及格达标”转向“末位淘汰”,基层激励分配权从“监督较软”转向“监督下乡”。针对部分村干部胜任力出现的困境,应通过强化正式激励和拓宽非正式激励,引导本土性人才、返乡农民工和青年创业群体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优化农村干部年龄结构,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智航
组织社会学有关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我们解释当下中国司法权运行的复杂结构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作为一种正式组织存在的司法机构需要将自身嵌入到特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结构中,从而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资源交换和持续互动,实现环境与组织的双重进化。司法权行使的过程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过程,司法者需要在组织体的框架下做出裁判和决策。政法体制这一特殊的制度环境强调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部门具有相近似的性质地位、业务的高度关联性和社会声誉的连带性。这种组织合法化机制促进了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三机关的组织行为和组织形式的趋同化。构建符合司法权运行规律的环境合法化机制理应是下一步司法改革关注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
司法权 政法体制 制度环境 组织社会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慧秀 张亚莉 徐祎飞
通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分析对50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工作支持、员工价值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分层回归的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工作支持、员工价值认同对职业倦怠具有较强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优势分析表明,预测职业倦怠时,工作支持的贡献更大,占已知方差的55.5%。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学云 张廷广 任俊义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用国内修订的马斯拉奇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对烟台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275名图书馆员进行随机调查。检验了MBI-GS量表在我国图书馆行业的适用性,检测其信度和效度;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会影响图书馆员工作倦怠水平。论文最后提出了预防、减缓和消除图书馆员工作倦怠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图书馆员 工作倦怠 调查分析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方方 秦韬 张冰梅 任竞
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对660名图书馆员进行多段抽样调查,了解馆员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工作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发现馆员工作倦怠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工作倦怠三因素可以联合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变异的38.30%,分析认为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在安全性需求和尊重需求上满足度不高。最后提出了3条提高图书馆员主观幸福感的措施。
关键词:
图书馆员 主观幸福感 工作倦怠 职业倦怠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玉莉,姜琪
市场经济的浪潮,使我国以传统医德维系的医德关系面临着巨大冲击。我国现实医疗服务中所存在的“小红包”正是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仕会现象。客观地认识、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对深化医院的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而在这方面的需要必然和医疗卫生服务发生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愈来愈高。医生和患者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便突出出来了,小红包现象便是这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为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