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9)
2023(16236)
2022(14067)
2021(13278)
2020(11090)
2019(25438)
2018(25072)
2017(48320)
2016(25867)
2015(29036)
2014(28308)
2013(27512)
2012(25075)
2011(22362)
2010(22104)
2009(19976)
2008(19226)
2007(16651)
2006(14277)
2005(12129)
作者
(70729)
(58877)
(58454)
(55774)
(37536)
(28366)
(26473)
(23136)
(22486)
(20753)
(20110)
(19726)
(18577)
(18331)
(18287)
(17792)
(17475)
(17443)
(16853)
(16728)
(14353)
(14318)
(14208)
(13544)
(13083)
(12964)
(12916)
(12904)
(11794)
(11601)
学科
(99428)
经济(99316)
管理(80049)
(74854)
(64606)
企业(64606)
方法(48831)
数学(41681)
数学方法(41081)
(26058)
(26027)
中国(25920)
业经(23660)
(21466)
技术(21102)
理论(19345)
地方(19276)
农业(17709)
(17470)
(16743)
(16691)
贸易(16677)
财务(16670)
财务管理(16635)
(16613)
(16154)
企业财务(15778)
环境(15565)
(15254)
(14950)
机构
大学(354883)
学院(352517)
管理(147002)
(139197)
经济(136218)
理学(128592)
理学院(127221)
管理学(124884)
管理学院(124250)
研究(110930)
中国(82719)
(74590)
科学(68984)
(62913)
(53042)
(52442)
业大(52271)
中心(51904)
财经(51057)
(50283)
研究所(48630)
(46757)
(46678)
北京(46383)
师范(46350)
经济学(41558)
(41277)
(40983)
农业(40794)
财经大学(38406)
基金
项目(250907)
科学(199251)
研究(184550)
基金(182988)
(158602)
国家(157275)
科学基金(137340)
社会(117246)
社会科(111050)
社会科学(111023)
(98202)
基金项目(97582)
自然(89538)
自然科(87527)
自然科学(87507)
自然科学基金(85961)
教育(85728)
(82258)
编号(75109)
资助(74187)
成果(59322)
重点(55711)
(55389)
(55302)
(52393)
课题(51127)
创新(51038)
国家社会(48175)
教育部(47987)
科研(47866)
期刊
(144725)
经济(144725)
研究(99292)
中国(67218)
管理(54553)
学报(53311)
科学(50127)
(48187)
(45824)
教育(43067)
大学(41659)
学学(38866)
技术(33221)
农业(32286)
(26509)
金融(26509)
财经(24473)
业经(24398)
经济研究(22780)
(20936)
图书(19901)
科技(18697)
问题(18367)
技术经济(17947)
(17526)
理论(17118)
(15944)
实践(15759)
(15759)
资源(15558)
共检索到501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淑桢  叶龙  郭名  
人力资本已成为全球企业竞争的重要因素,员工的创新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为了灵活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组织不得不采取裁员、重组等变革措施,导致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产生。很多研究基于压力理论发现是工作不安全感具有负向影响,倡导消除组织中存在的工作不安全感。但在"996"工作制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消除组织中存在的工作不安全感,为员工提供"无忧无虑"的工作环境却越来越难以实现。压力的两面性暗示了工作不安全感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提升并不一定总是坏的,取决于个体主动应对策略的实施及对自我效能感和外界收益的评估。本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构建了以领导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为边界条件、工作重塑为中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和作用的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模型。运用Mplus和SPSS等软件,以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12家企业的492名员工为调查对象,揭示了领导支持和自我效能感在改变员工对工作不安全感认知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重塑在"工作不安全感—领导支持""工作不安全感—自我效能感"交互影响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文从压力认知评价的视角探讨工作不安全感的积极效应,在丰富工作不安全感相关研究的同时为组织提高员工创新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平青  刘园园  刘东旭  刘淑桢  
根据压力交互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构建工作不安全感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双刃剑”影响理论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和阻碍性压力的中介作用、促进型焦点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作用。选取12家高新技术企业60个团队414份领导和员工的两时间点配对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挑战性压力认知和促进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动力”和“助推力”;另一方面,工作不安全感会通过阻碍性压力认知和防御型焦点的调节导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消极影响,成为个体创新行为的“负担”和“绊脚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迎伟  张露  毛竹  
创新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本是"第一资源",其创新往往需要一线员工的积极参与。本文以压力评价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服务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并重点分析了情绪劳动的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在其中起到的不同中介作用,以及验证了组织支持感的调节效应。本文分阶段收集到632份服务业员工问卷,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既能通过表层策略负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又能够通过深层策略增进员工的创新行为,而其中深层策略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组织支持感在表层策略和深层策略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并验证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弘  陈浩  
员工看似处于工作状态,但不安全感和焦虑像一张网将其紧紧束缚,使员工没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工作效率明显低下。随着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巨大冲击,高技能岗位加速崛起,企业大幅削减了低技能岗位的设置,而一些后备支持岗位(如行政、公关)更是惨遭"灭顶之灾"。这种变化引发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后续反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巍  陈翔宇  
在创新创业热潮下,员工的工作不安全感成为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绊脚石"还是"助动力"?工作不安全感不仅对员工的幸福感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以及组织的活力。从工作安全角度看,现在很多企业都采取类似的绩效工资方案来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光   卢娜  
本研究结合工作保存视角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以及底线心智和同事工作重塑分别发挥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三个时点对464名员工的调查分析发现:工作不安全感正向影响底线心智,并进一步正向影响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同事工作重塑有助于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底线心智的影响,以及工作不安全感通过底线心智对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间接影响。本研究从工作保存的角度揭示工作不安全感与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关系,丰富了对于工作不安全感影响机制与结果的理论见解,同时也为组织提供了有关如何有效干预和抑制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实践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瑜  李云健  马智妍  王小霏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在保护广大员工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对企业的制度与管理创新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或多或少地采取了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当组织的这种行为被新生代员工所感知后,对新生代员工的心理与行为会造成什么影响,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少关注和本研究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华南地区企业新生代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两次实证调查,在系统检验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工作不安全感和组织报复行为测量工具有效性的基础上,建构了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工作不安全感和组织报复行为关系的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新生代员工组织劳动合同法规避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不安全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朴义  胡蓓  
基于国内32家企业的749份问卷调查数据样本,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对员工可雇佣性与EVLN行为之间关系及工作不安全感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部可雇佣性对忠诚、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退出、忽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外部可雇佣性对退出、忽略、忠诚和建言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内部、外部可雇佣性与退出、忽略及忠诚行为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与建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为探讨EVLN行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外部可雇佣性干预员工的EVLN行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莉  陈龙  赵宁  刘轩  
从自我知觉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主动化行为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了数量工作不安全感和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两种类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差异化影响。通过调查222名制造企业的员工,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关系;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负向影响要大于数量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员工的主动化行为能够中介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才  周文斌  赵素芳  
工业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等多个制造行业得到广泛运用,且渐成规模之势,这对当前及未来制造业就业格局和制造业从业者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其运用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制造业青年员工对工作安全感知的微观视角出发,借鉴此前他人的相关研究,选取职业能力成长中的纵向发展维度和职业适应能力中的横向学习能力维度作为两个调节变量,利用上海、昆山、东莞、合肥等地数十家制造型企业273名员工的有效数据,研究了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对员工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和薪酬晋升不安全感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与员工工作不安全感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关系;(2)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学习能力在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与员工工作丧失不安全感、过度竞争不安全感、薪酬晋升不安全感关系中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员工职业能力发展水平越高和职业学习能力越强,员工所感知到的工作不安全感受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影响便越小。最后,本文从政府、企业、员工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可帮助员工降低因工业机器人规模运用所产生的工作不安全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润莹  
从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内容及测量、前因与结果等角度对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理清了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的概念特征、内容结构、影响因素及其对企业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  李业川  
工作不安全感无论对于组织长远发展还是员工的身心健康及工作态度、行为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一难题已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关注,文章通过文献内容分析的方法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社会、组织、个人三方面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指出工作不安全感给个人及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缓解对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涛  周玲  彭传新  
本文结合营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文献成果,对消费者的不安全感与怀旧产品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调查。结果发现,当消费者感受到现实世界中的威胁、压力、创伤而处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状态时,会试图通过对旧事物的怀念寻找安慰,对那些引起过去经历回忆的怀旧产品激发出强烈的感情和购买倾向,以此来缓解不安全感。因此,不安全感(包括存在不安全感、个人不安全感、社会不安全感和发展不安全感)的增加是促使消费者更多选择怀旧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使用怀旧营销策略以帮助消费者缓解不安全感而促进产品销售时,可以采用设计怀旧的产品样式、采取古老的制作工艺和为产品虚构一个有意义的怀旧故事三种策略,其中,第三种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毕楠  银成钺  
采用关键事件技术(CIT)对我国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进行了分类,通过对200个关键事件的内容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不安全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存在的不安全感、生活的不安全感、发展的不安全感及社会和自我的不安全感,而中国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则是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还对这些关键事件的消费者责任归因和心理距离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管理启示与研究局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毕楠  银成钺  
采用关键事件技术(CIT)对我国消费者的不安全感进行了分类,通过对200个关键事件的内容分析发现,中国消费者不安全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存在的不安全感、生活的不安全感、发展的不安全感及社会和自我的不安全感,而中国消费者最为担心的则是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还对这些关键事件的消费者责任归因和心理距离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管理启示与研究局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