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5)
2023(7600)
2022(6255)
2021(5822)
2020(4727)
2019(10763)
2018(10596)
2017(18843)
2016(9893)
2015(10833)
2014(10409)
2013(10503)
2012(9826)
2011(8861)
2010(9024)
2009(8188)
2008(7947)
2007(7454)
2006(6559)
2005(5977)
作者
(30571)
(25522)
(25328)
(23957)
(16361)
(12186)
(11255)
(9962)
(9909)
(9061)
(8722)
(8602)
(8531)
(8226)
(7989)
(7974)
(7675)
(7539)
(7368)
(7355)
(6437)
(6307)
(6262)
(5908)
(5793)
(5772)
(5674)
(5548)
(5326)
(5163)
学科
管理(39369)
(35998)
(34761)
经济(34716)
(32380)
企业(32380)
技术(16665)
方法(14523)
技术管理(12888)
中国(11253)
数学(11208)
数学方法(11080)
业经(10498)
(10094)
(8851)
(8281)
理论(7796)
(7785)
(7603)
(7260)
人事(7167)
人事管理(7167)
(6972)
(6862)
贸易(6848)
(6680)
地方(6590)
(6346)
银行(6314)
农业(6270)
机构
大学(143489)
学院(141698)
管理(58083)
(56135)
经济(54980)
理学(50212)
研究(49835)
理学院(49607)
管理学(48722)
管理学院(48480)
中国(37613)
科学(32606)
(31171)
(26162)
(25505)
(24174)
研究所(23376)
(23115)
中心(22763)
业大(22629)
农业(20751)
北京(19222)
财经(18699)
(18487)
(18101)
(18087)
师范(17780)
(17064)
技术(16717)
(16678)
基金
项目(100496)
科学(80785)
基金(73572)
研究(70941)
(66501)
国家(65929)
科学基金(56865)
社会(45764)
社会科(43373)
社会科学(43366)
(40292)
基金项目(39217)
自然(38154)
自然科(37416)
自然科学(37401)
自然科学基金(36839)
(34264)
教育(32169)
资助(28233)
(27739)
编号(26968)
创新(24824)
重点(22939)
(21686)
成果(21669)
(21610)
(21404)
计划(19599)
国家社会(19320)
课题(19113)
期刊
(61909)
经济(61909)
研究(40830)
中国(36730)
管理(27598)
学报(25613)
科学(24377)
(22871)
大学(19088)
教育(18924)
(18118)
学学(17605)
农业(15736)
技术(13868)
(11428)
金融(11428)
科技(11343)
(10362)
图书(10255)
业经(10231)
经济研究(9809)
财经(9460)
技术经济(8556)
(8361)
(7785)
论坛(7785)
问题(7398)
书馆(7382)
图书馆(7382)
(6707)
共检索到221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爱华  黎子森  
本文从资源保存理论出发,以18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探讨了知识隐藏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关系的中介机制及任务互赖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正向影响知识隐藏间接对员工创造力产生负向影响;(3)任务互赖调节了工作安全感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对知识隐藏的影响越弱,反之越强;(4)任务互赖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的负向影响体现为第一阶段被调节的中介作用,即任务互赖程度越高,工作不安全感通过知识隐藏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越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商燕劼  庞庆华  李晓峰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借助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和相关技术,研究了创新激情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知识分享意愿和心理安全感对创新激情与员工创造力间关系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激情对员工创造力具有积极影响,知识分享意愿对创新激情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的心理安全感对创新激情与知识分享意愿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心理安全感对创新激情与员工创造力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部分通过知识分享意愿的中介作用实现。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勇  龙立荣  
创造力是组织创新、组织行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作匹配、工作不安全感对雇员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289对上下级匹配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作匹配对创造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对创造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工作匹配通过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间接对创造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通过负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间接对创造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调节的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不安全感通过抑制人—工作匹配对创新自我效能的直接效应进而弱化了其对创造力的间接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武朝艳  王端旭  洪雁  
文章基于信息多样化观点和社会认同理论对知识异质性影响团队创造力的不同解释,探讨了两种互补的团队共同信念——创意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194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回归的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发现:团队创意效能感调节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团队心理安全感也调节知识异质性与团队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朴义  胡蓓  
文章基于399份劳务派遣员工样本数据,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劳务派遣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对EVLN(Exit,Voice,Loyalty and Neglect)行为的影响及身份转换期望对工作不安全感与EVLN行为影响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不安全感对派遣员工退出行为、忽略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忠诚行为、建言行为影响作用不显著;身份转换期望在工作不安全感与EVLN行为关系中均存在显著调节效应,身份转换期望正向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退出行为、忽略行为的正向影响关系;对工作不安全感与忠诚行为、建言行为的关系方向进行了调节,而对关系强度不存在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智宁  孟丽君  
在动态复杂的环境下,团队反思对员工创造力的跨层次作用有待明确。整合社会嵌入模型和心理所有权理论,对团队反思、工作旺盛感、工作心理所有权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利用61个团队领导、360名员工的配对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及相关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反思对工作旺盛感、员工创造力均具有显著的跨层次正向影响;工作旺盛感在团队反思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发挥跨层次中介作用;工作心理所有权对工作旺盛感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敏  黄翠龙  徐泽盛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研究在缺乏有效劳动力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关系型求职对其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关系,重点关注农民工个体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到14家建筑施工企业305个有效样本。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关系型求职对其工作不安全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农民工个体社会资本(网络规模、网络成分和网络资源)对其关系型求职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拥有较低社会资本的农民工相比,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民工其关系型求职对工作不安全感才具有显著影响关系。最后,针对研究结论的启示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朱朴义  胡蓓  
基于国内32家企业的749份问卷调查数据样本,在相关分析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对员工可雇佣性与EVLN行为之间关系及工作不安全感在两者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内部可雇佣性对忠诚、建言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退出、忽略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外部可雇佣性对退出、忽略、忠诚和建言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在内部、外部可雇佣性与退出、忽略及忠诚行为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在与建言行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为探讨EVLN行为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外部可雇佣性干预员工的EVLN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范恒  张怡凡  
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主动性过程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揭示主动性人格经由知识探索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员工信任领导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家高科技企业的222名员工和86名领导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探索在主动性人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信任领导在主动性人格与知识探索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主动性人格通过知识探索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间接作用。上述结果既有利于学界了解主动的员工为何、何时会提出创新想法,又能够指导管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范恒  张怡凡  
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主动性过程理论,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揭示主动性人格经由知识探索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以及员工信任领导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四家高科技企业的222名员工和86名领导进行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探索在主动性人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中介作用;员工信任领导在主动性人格与知识探索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并正向调节主动性人格通过知识探索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间接作用。上述结果既有利于学界了解主动的员工为何、何时会提出创新想法,又能够指导管理者采取恰当的管理办法来提高员工创造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爽  陈莉  陈洋  马菲菲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模型和资源保存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在中国背景下企业员工工作要求对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要求与工作不安全感及出勤主义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在工作要求与出勤主义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心理资本能够缓冲工作要求对工作不安全感的消极影响,从而有效消除或限制了企业员工的出勤主义行为。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莉  陈龙  赵宁  刘轩  
从自我知觉的理论视角构建了主动化行为在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分析了数量工作不安全感和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两种类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差异化影响。通过调查222名制造企业的员工,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呈负相关关系;质量工作不安全感对组织承诺的负向影响要大于数量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员工的主动化行为能够中介质量工作不安全感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君  赵红丹  
激励不力始终困扰着创造力的理论发展与管理实践,背后折射出我们对于内外激励影响创造力的协同机理认知模糊。本文以动机整合调整为主导线索,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任务意义促进创造力,但增量递减;奖励调节二者关系,在任务意义处于低水平区间内,高程度奖励能够更好地促进任务意义转化为创造力,而在高水平区间内,低程度奖励即可维持并促进二者转化;(2)创造力角色认同加强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积极影响,并部分中介奖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3)心理框架干扰奖励的调节效应,高损失框架、高程度奖励组合下任务意义对创造力的影响最优。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认知学派与行为学派的理论分野,揭示员工从...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劲松  陈松  
领导-创造力关系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鲜有研究跨层次分析领导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本文整合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信息处理理论,构建了领导心理资本对员工创造力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102个领导-员工配对团队为研究样本,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两者关系中的关键中介机制和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领导心理资本分别与员工心理资本、员工创造力具有正相关关系;(2)员工心理资本在领导心理资本与员工创造力关系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3)领导心理资本对团队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向预测效果,且团队信任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张莉  林与川  张林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员工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源-压力框架,构建情绪劳动为中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影响和作用机制模型,从资源角度阐述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如何通过情绪劳动引发情绪耗竭,运用层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0家企业的197份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通过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种情绪劳动的方式消耗心理努力以导致情绪耗竭。因此,组织不仅可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