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0)
- 2023(12665)
- 2022(11281)
- 2021(10769)
- 2020(9088)
- 2019(21383)
- 2018(21439)
- 2017(41937)
- 2016(22763)
- 2015(25932)
- 2014(25877)
- 2013(25426)
- 2012(23158)
- 2011(20476)
- 2010(20899)
- 2009(18858)
- 2008(18243)
- 2007(15953)
- 2006(13917)
- 2005(12094)
- 学科
- 济(90295)
- 经济(90182)
- 管理(64157)
- 业(61147)
- 企(51119)
- 企业(51119)
- 方法(45344)
- 数学(39786)
- 数学方法(39113)
- 农(23604)
- 中国(23283)
- 财(21579)
- 学(19705)
- 业经(18936)
- 地方(18077)
- 理论(16567)
- 农业(15869)
- 贸(15100)
- 贸易(15085)
- 制(14729)
- 易(14647)
- 和(14499)
- 技术(13723)
- 务(13412)
- 财务(13337)
- 财务管理(13306)
- 环境(13176)
- 银(12524)
- 企业财务(12519)
- 银行(12486)
- 机构
- 大学(313130)
- 学院(313105)
- 管理(127426)
- 济(121445)
- 经济(118765)
- 理学(110953)
- 理学院(109735)
- 管理学(107442)
- 管理学院(106891)
- 研究(100594)
- 中国(74335)
- 京(66938)
- 科学(63908)
- 财(55133)
- 所(50281)
- 农(49045)
- 业大(47462)
- 中心(46103)
- 研究所(45956)
- 江(45232)
- 财经(44135)
- 北京(42249)
- 范(41233)
- 师范(40874)
- 经(40113)
- 农业(38158)
- 州(37039)
- 院(36709)
- 经济学(35656)
- 技术(34572)
- 基金
- 项目(218210)
- 科学(171167)
- 研究(159521)
- 基金(157333)
- 家(137380)
- 国家(135977)
- 科学基金(116888)
- 社会(98379)
- 社会科(93137)
- 社会科学(93105)
- 省(86062)
- 基金项目(83487)
- 自然(77348)
- 自然科(75571)
- 自然科学(75556)
- 教育(74632)
- 自然科学基金(74157)
- 划(72140)
- 编号(66126)
- 资助(66119)
- 成果(53330)
- 重点(48427)
- 部(47614)
- 发(45636)
- 课题(45469)
- 创(45255)
- 创新(42044)
- 科研(41707)
- 教育部(41010)
- 大学(40970)
- 期刊
- 济(129541)
- 经济(129541)
- 研究(89909)
- 中国(60325)
- 学报(49392)
- 管理(46878)
- 科学(45348)
- 农(44267)
- 财(41630)
- 教育(38962)
- 大学(37430)
- 学学(34951)
- 农业(31136)
- 技术(29805)
- 融(23455)
- 金融(23455)
- 业经(21328)
- 经济研究(20681)
- 财经(20532)
- 图书(18756)
- 经(17471)
- 业(16716)
- 问题(16365)
- 技术经济(15842)
- 科技(15583)
- 理论(15476)
- 统计(15467)
- 实践(14307)
- 践(14307)
- 版(14197)
共检索到452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林忠 孟德芳 鞠蕾
移动互联网对工作一家庭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使得已有的工作一家庭增益理论模型不再适用。据此,本文深入剖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工作—家庭关系的新特点以及现有工作一家庭增益理论模型存在的主要缺陷。基于边界理论,从人与环境匹配,即"供需均衡"的视角出发,分别以工作弹性意愿和工作弹性能力,以及家庭弹性意愿和家庭弹性能力为关键变量,构建了工作对家庭增益二维模型和家庭对工作增益二维模型。在这两个二维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16种不同水平与不同质量的工作对家庭增益和家庭对工作增益组合状态的工作一家庭增益方格模型。员工在16个方格中所处的位置能够发生移动,而移动互联网增加了他们移动的契机和频率。基于工作—家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卞纪兰 林忠 王瑞林
文章基于北京、天津、云南、广西、黑龙江、江西、甘肃、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多个城市72家企业的527份有效问卷对工作-家庭文化对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和家庭对工作增益两个增益方向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选定工作投入为中介变量,选定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基于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应用AMOS软件分别对工作-家庭文化对员工工作对家庭增益的直接影响效应,工作-家庭文化对员工家庭对工作增益的直接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卞纪兰 钱阳阳
本文以工作—家庭双向增益路径模型为理论基础,以72家企业527份有效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工作投入在工作—家庭文化与员工工作—家庭增益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了结构方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仅工作投入的专注维度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工作→家庭增益方向上,专注在管理支持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发展之间以及在管理支持与员工工作对家庭资本之间均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时间需求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发展之间以及时间需求与员工工作对家庭资本之间均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在职业顾虑与员工工作对家庭发展之间以及职业顾虑与员工工作对家庭资本之间也均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另一方面,在家庭→工作增益方向上,专注在管理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祁大伟 宋立丰
随着员工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工作、家庭两方面的满足感成为了日益强烈的诉求,进而影响其工作绩效,文章从工作—家庭的双向增益、个体和组织两种层次,工作—家庭关系通过家庭满意度和员工敬业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
[期刊] 预测
[作者]
闫淑敏 金玥莲 陈颖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结构方程分析法,通过引入工作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来探索中国情境下女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家庭增益模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角色资源可以直接对工作对家庭的增益产生影响(如工作控制感),也会通过工作投入来影响工作对家庭的增益和家庭对工作的增益(如工作支持),家庭角色作为家庭相关的角色资源直接影响家庭对工作的增益;而且工作投入越高,工作对家庭的增益和家庭对工作的增益都越高,验证了工作投入可以有效预测工作-家庭增益的产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路路 赵曙明 战冬梅
工作和家庭是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处在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使得工作环境和家庭结构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变化,因而,工作—家庭增益问题就成了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研究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工作—家庭增益概念、理论基础、发生机理和前因后果变量等方面对有关工作—家庭增益的现有文献进行述评,然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洁 战冬梅 战梦霞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工作环境和家庭结构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和新趋势。对员工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和增益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对工作家庭冲突起着反向的削弱作用,而对工作家庭增益则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负向关系上起着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忠 杨阳
本文基于向后弯折的劳动供给曲线,论证移动互联网作为独立变量直接导致工作—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在深入分析移动互联网与工作—家庭关系结构的耦合性基础上,提出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衍进模型。该模型包括家庭域与工作域两个维度、四个象限、一个阈值点和一条工作—家庭心流体验线。基于此模型,笔者认为通过采取"碎片化时间整合管理系统"等措施,能促进移动互联网时代员工工作—家庭关系增益的实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邓文浩 杨添安 邓剑伟
Greenhaus和Powell (2006)所提出的工作-家庭增益概念及其开发的工作-家庭增益理论是现如今理解工作-家庭增益过程的基本理论框架。然而,自工作-家庭增益理论提出至今,尚未对该理论的内涵、命题在实证研究当中的实际应用与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性地归纳与分析,导致该理论的实际解释力与适用范围仍然模糊,阻碍了从理论层面对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进行延伸与展望。本研究聚焦工作对家庭增益的视角,对截止2023年7月国内外50篇中英文文章当中的55项独立研究(总样本量为23643个)进行元分析建模研究。在工作-家庭增益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细化并检验了11种促进工作-家庭增益的诱导资源以及3种工作-家庭增益的角色结果 ,且工作-家庭增益在诱导资源与角色结果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文化差异与性别差异分别在工作-家庭增益如何发挥角色效益以及资源如何促进工作-家庭增益的机制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以上结论有助于唤醒对工作-家庭增益理论的重视、对于进一步研究和管理工作-家庭增益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石伟 王静
工作家庭增益突破了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冲突视角,开始从积极视角揭露工作家庭关系的本质。已有研究证实工作—家庭增益对组织承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两者发生作用的机制却缺乏深入探讨。文章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了工作—家庭增益通过责任知觉影响组织承诺的心理机制,并分析了该作用可能的边界条件,为改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蓉晖 牛培锑 张振铎
社会成员成功的标志通常是达到事业家庭的双赢,社会个体如何达到这种双赢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以女性领导者为研究对象,从工作家庭关系出发,通过置入心理资本终结变量,研究社会支持水平对工作-家庭增益水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且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之间发挥了完全的中介调节作用。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工作-家庭增益 心理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蓉晖 牛培锑 张振铎
社会成员成功的标志通常是达到事业家庭的双赢,社会个体如何达到这种双赢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文章以女性领导者为研究对象,从工作家庭关系出发,通过置入心理资本终结变量,研究社会支持水平对工作-家庭增益水平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且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增益水平之间发挥了完全的中介调节作用。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工作-家庭增益 心理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阳 林忠
笔者基于个体特征和组织特征融合的研究视角,以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关系中边界弹性的匹配为个体繁荣形成的起点,以工作—家庭增益为个体繁荣形成的纽带,以企业326名员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对员工工作—家庭关系中个体繁荣的形成机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工作—家庭关系中,不同边界弹性的匹配能够给员工带来不同的个体繁荣效应,工作弹性匹配正向影响家庭繁荣,家庭弹性匹配正向影响工作繁荣;不同工作—家庭增益的方向能够作用于边界弹性匹配与个体繁荣之间的关系,工作对家庭增益对于工作弹性匹配与家庭繁荣具有积极作用,家庭对工作增益对于家庭弹性匹配与工作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上述发现为中国企业如何在员工积极工作—家庭关系管理中实现个体繁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
员工 工作—家庭增益 边界弹性 个体繁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三银 王冬冬 陶颖
员工建言因有助于组织集思广益应对变幻无常的外部环境而备受重视,然而,现有研究主要从工作领域的角度分析员工建言的前因,忽视了工作与家庭两个领域的相互渗透及其对员工建言的影响。鉴于工作与家庭互相渗透的对称性特征,本文探讨了工作-家庭增益对称性(工作→家庭增益和家庭→工作增益的匹配)对员工建言的影响,以及平衡满意感(工作-家庭平衡满意感的简称)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检验研究设想,对245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发现:当工作→家庭增益和家庭→工作增益不对称时,相比于“高-低”的不对称情境,在“低-高”的不对称情境中员工建言较高,而相比于“高-低”和“低-高”的不对称情境,在接近“高-高”的不对称情境中员工平衡满意感较高;当工作→家庭增益和家庭→工作增益对称时,相比于“低-低”的对称情境,员工在“高-高”的对称情境中会表现出更多的建言和平衡满意感;此外,平衡满意感在工作-家庭增益对称性与员工建言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工作-家庭增益对称性视角拓展了员工建言研究,同时,为管理者如何激发员工建言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