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49)
- 2023(5104)
- 2022(3918)
- 2021(3645)
- 2020(2904)
- 2019(6258)
- 2018(6146)
- 2017(11522)
- 2016(6623)
- 2015(7299)
- 2014(7398)
- 2013(6629)
- 2012(6211)
- 2011(5568)
- 2010(5607)
- 2009(5153)
- 2008(4910)
- 2007(4589)
- 2006(4024)
- 2005(3624)
- 学科
- 管理(21685)
- 济(20391)
- 经济(20353)
- 业(14935)
- 企(13109)
- 企业(13109)
- 财(9238)
- 制(8148)
- 体(7525)
- 中国(7280)
- 家(7172)
- 国家(6893)
- 农(6577)
- 业经(6029)
- 方法(5792)
- 学(5566)
- 工作(5223)
- 财政(5090)
- 体制(5058)
- 地方(4967)
- 理论(4644)
- 银(4537)
- 银行(4524)
- 数学(4441)
- 数学方法(4388)
- 行(4378)
- 融(4230)
- 金融(4223)
- 人事(4121)
- 人事管理(4121)
- 机构
- 学院(86452)
- 大学(85610)
- 研究(31580)
- 济(31535)
- 管理(31368)
- 经济(30701)
- 理学(26468)
- 理学院(26178)
- 管理学(25773)
- 管理学院(25595)
- 中国(23651)
- 财(18755)
- 京(18628)
- 科学(18566)
- 所(15594)
- 农(15289)
- 中心(14417)
- 研究所(14001)
- 江(13912)
- 财经(13619)
- 经(12386)
- 业大(12259)
- 院(12087)
- 农业(11825)
- 范(11597)
- 北京(11504)
- 师范(11436)
- 州(10905)
- 技术(10489)
- 财经大学(10010)
- 基金
- 项目(58106)
- 科学(45388)
- 研究(44775)
- 基金(40920)
- 家(36038)
- 国家(35724)
- 科学基金(29948)
- 社会(28212)
- 社会科(26543)
- 社会科学(26534)
- 省(23076)
- 基金项目(20895)
- 教育(20503)
- 划(19410)
- 编号(18694)
- 自然(17707)
- 自然科(17268)
- 自然科学(17262)
- 自然科学基金(16944)
- 成果(16641)
- 资助(15750)
- 课题(13888)
- 重点(13394)
- 部(12779)
- 发(12632)
- 创(12078)
- 制(11956)
- 国家社会(11934)
- 项目编号(11793)
- 性(11777)
共检索到135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闻效仪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人权利意识发育的背景下,工人群体性事件随着参与主体的改变正在发生转型,并呈现了利益增进诉求、破坏生产秩序和非组织化等新特征。这给政府的应对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体性冲突,政府需要转换治理模式,转变对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判断,让企业工会独立于雇主,积极发展行业自治组织,构建新的劳资冲突消解机制。
关键词:
工人群体性事件 劳动关系 政府治理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立华 程诚 刘宏福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效果;2.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速度、透明度、公正性、方式的现代性与多样性以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性等要素与事件的有效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政府回应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回应的主动性最为重要;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热度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了政府回应对事件解决的效果。面对网络群
关键词:
政府回应 网络群体性事件 利益诉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峰
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历史背景下,准确把握其特有的内涵和性质,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主动预防,妥善处理,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处理 原则 预警 方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层级分裂已相当明显,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日渐显现。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方式,逐渐增多。对于国家管理者来说,妥当处置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严峻挑战。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对域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力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论、发展观去理性认识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理,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生成机理 利益冲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皇平平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一呼百万应",短时间内便可造成严重的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虽然来源于传统社会冲突,但表现为瞬间爆发性,参与者也具有匿名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社会的弱控制力及其他种种触发因素,致使网络群体性事件恶性发展和蔓延。因此,如何妥善、公正地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安治理创新化和法治化研究必须认真对待的命题。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理性对待网络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并通过搭建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合理有效地疏导、规制和监管,进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社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网络社会治理法治的思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克 刘海燕
随着社会矛盾的凸显,由此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呈现了高发的态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与网络舆论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能否有效进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已成为能否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是辩证的,社会治理必须遵循网络舆论的特点及网络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机制,从科研、立法、政府网站的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才能稳妥处理群体性事件,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群体性事件 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于建嵘
本文通过对几起村民对抗基层政府的群体性事件进行观察、研究后认为 ,利益分化和冲突及基层政府行为失范造成的农村权威结构失衡 ,是农村社会政治性冲突的基础性根源 ;而制度错位使地方性权威膨胀在体制外造就的一批农民利益“代言人” ,是这些事件最为中坚的力量。为重建农村社会秩序 ,在进行利益整合的同时 ,需要对农村政治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其中最为现实的对策就是将具有对抗性的地方权威纳入到农村基层政权体制的运行之中。
关键词:
利益冲突 权威结构 集体行动 政治整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演变机理模型,即情境—感知—行为整合模型。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维持、重建和提升公信力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为引导政府创新和发展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借鉴。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府公信力 多案例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张南
研究目的:剖析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的话语,分析话语的产生、扩散和接收,实证测度地方政府防范征地冲突群体性事件话语的有效性和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定性(演绎、归纳和解释)和定量(结构方程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话语有效性与官方话语满意度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2)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公信力正相关,在1%的水平下显著;(3)官方话语满意度与政府形象正相关,在5%的水平下显著;(4)政府公信力对政府形象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论:提升话语的有效性、倾听民众的心声、做到办事有效及透明等,能够提高群众对官方话语的满意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德海 赵宁 邹华伟
在应急处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维稳原因迅速采取停建搬迁的应急处置决策,反而对其他地区的类似事件造成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本文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急策略的多周期声誉效应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维稳策略下全国各地爆发PX事件的扩散效应。研究表明,在无政府声誉效应的单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当周边群众完全采取妥协策略时,地方政府事前强硬表态绝不搬迁将会降低地方政府的期望成本。考虑政府声誉效应的多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地方政府做出停产搬迁决策将对未来时期(或其他地区)产生声誉效应,不仅地方政府的预期成本将会上升,而且声誉效应越大,地方政府预期成本增加值越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玲 尉建文
政治认同和政府信任是影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因素。作为流动人口聚集城市的北京市,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大,结构复杂,聚集程度高,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及行动取向。以流向北京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政府信任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的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感越高,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越小;政府信任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群体性事件参与风险中具有中介效应。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认同越高,其政府信任程度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
关键词:
网络群体性事件 政府公信力 多案例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何鸿勇 蔡明
对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多属性及其社会网络关系进行了刻画,构建了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信息交互与社会网络演变规则。然后运用多主体仿真技术分析了决策系统中各参数取值对参与主体的状态及社会网络演变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并依据仿真过程和结果给出了规避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志荣 谢锐勤
当前,因基层政府行为失范、农村中的"大宗族,小政府"现象以及"能人"权威的替代等造成的基层政府权威缺失,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基层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失控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巴纳德的"权威接受论",权威是否存在,不是来源于上级,而是来源于下级的认可;在乡村治理中,治理的权威不是来自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政府的授予,而是来源于基层民众的认可。因此,基层政府在乡村治理中权威地位的树立,应基于民众的认可,必须实实在在为民众办实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范琛
当前我国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并呈现出利益性、突发性、对抗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对政治统治、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因从发展农村经济、重构基层政府权威、畅通农民言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等多方面积极防范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群体性事件 理性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