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6)
- 2023(14077)
- 2022(11485)
- 2021(10265)
- 2020(8439)
- 2019(19112)
- 2018(18703)
- 2017(35730)
- 2016(20057)
- 2015(22826)
- 2014(22927)
- 2013(22056)
- 2012(20597)
- 2011(18628)
- 2010(19012)
- 2009(17516)
- 2008(17311)
- 2007(15946)
- 2006(13837)
- 2005(12613)
- 学科
- 济(79888)
- 经济(79819)
- 管理(57267)
- 业(55191)
- 企(45509)
- 企业(45509)
- 方法(32653)
- 数学(28101)
- 数学方法(27706)
- 农(23869)
- 中国(22661)
- 业经(22188)
- 财(20856)
- 贸(16509)
- 贸易(16503)
- 地方(16418)
- 易(16036)
- 农业(15624)
- 制(15097)
- 学(14739)
- 理论(14662)
- 策(14038)
- 技术(13565)
- 银(13278)
- 银行(13255)
- 产业(12894)
- 务(12718)
- 财务(12678)
- 行(12670)
- 财务管理(12648)
- 机构
- 学院(288335)
- 大学(278360)
- 济(114891)
- 经济(112241)
- 管理(106832)
- 研究(95163)
- 理学(91114)
- 理学院(90113)
- 管理学(88481)
- 管理学院(87926)
- 中国(70502)
- 京(58574)
- 科学(57090)
- 财(53923)
- 所(47715)
- 江(45621)
- 农(45020)
- 中心(44037)
- 研究所(43029)
- 财经(42156)
- 范(40819)
- 师范(40478)
- 业大(39503)
- 经(38021)
- 北京(36840)
- 州(36585)
- 技术(36354)
- 农业(35396)
- 院(34644)
- 经济学(34449)
- 基金
- 项目(184304)
- 科学(145271)
- 研究(143109)
- 基金(128867)
- 家(110344)
- 国家(109343)
- 科学基金(93703)
- 社会(87561)
- 社会科(82956)
- 社会科学(82935)
- 省(75588)
- 教育(69206)
- 基金项目(66767)
- 编号(62948)
- 划(62811)
- 自然(57713)
- 自然科(56328)
- 自然科学(56311)
- 自然科学基金(55279)
- 资助(52178)
- 成果(51996)
- 课题(44721)
- 重点(42406)
- 发(41693)
- 部(40600)
- 创(39240)
- 项目编号(37568)
- 年(37467)
- 性(36683)
- 创新(36371)
- 期刊
- 济(129795)
- 经济(129795)
- 研究(84151)
- 中国(59023)
- 教育(45338)
- 财(42093)
- 农(40995)
- 学报(39025)
- 管理(38691)
- 科学(36910)
- 大学(29571)
- 技术(29282)
- 农业(27774)
- 学学(27364)
- 融(26278)
- 金融(26278)
- 业经(23033)
- 经济研究(21162)
- 财经(20364)
- 经(17579)
- 问题(16794)
- 职业(16731)
- 图书(15306)
- 坛(15117)
- 论坛(15117)
- 业(14989)
- 贸(14835)
- 技术经济(14322)
- 商业(13408)
- 理论(12910)
共检索到429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君青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4.0时期,教育领域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在数字化、智能化层面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而教师具备合格的数字化知识和能力以及积极的态度是促进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从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出发,对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内涵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8个代表性文献所提出的教师数字能力框架,构建了包括公民数字能力、数字教学能力、专业数字能力3个方面12个能力因素的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框架,提出从“文化引领+靶向认证”“数字赋能+正非结合”“组织架构+平台支撑”三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加强科研创新,发挥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功效是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奋力推进“双高”建设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氛围尚未形成、现有考核激励机制设计尚无法激活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创新的内生动力,部分教师自身层面的科研创新意识不强、科研基础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可以从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机制优化和教师自我价值实现两方面发力,实现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文章从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理念的转变、科研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科研服务优化、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打造的外部宏观层面,以及教师自身科研素养培育、科研定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内部微观治理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实施建议。
关键词:
“双高”建设 高职院校 科研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文胜 何兴国 梁宁森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诉求,体现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对优质职教资源的需求,也源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从教育产出的角度来看,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流的国际化办学水平、一流的社会声誉和美誉度。为此,可以从强化产业贡献力、提升城市服务力、扩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同行辐射力等四个方面加强一流高职院校建设。
关键词:
一流 高职院校 院校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宽斌 黄丽丽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职业院校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与核心竞争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成为一项系统工程。突破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教师教学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学校培训体系缺失、环境建设不完善的困境,应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主体两个层面着力:转变观念,提高信息化教学意识;健全体系,确保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质量;以赛促新,促进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提升;优化环境,夯实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根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一鸣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社会服务成效的保障、办学内涵建设的牵引,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以技术应用为内核、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区域高地为指向、以平台协同为支撑,应重点从建设目标、工作机制、推进成效等方面对其进行实践考量。为全面加快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职院校应立足办学定位推进战略性变革,聚焦区域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着力多元融合推进共生式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刘英
创新发展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学诊改是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教学诊改,必须深刻理解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基本理念:诊改目标的持续改进、诊改动力的内生性、诊改方式的常态化、诊改程序的透明化、诊改结果的多样化。同时要从优化状态数据平台、建立数据采集与整合专业队伍、健全数据采集与使用机制保障等方面协调展开,进而推进高职教学诊改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 高职教育 教育质量 教学诊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雷群泌
文章基于高职教育创新管理背景指出在教学管理体制改革、高职专业学科建设以及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高职青年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主力军,理应担负起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职责,分析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最后结合教育创新管理的要求提出了提升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管理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称萍 徐书培 卢建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阶段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万扩招的机遇与挑战既为高职院校进行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也倒逼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的高职院校彰显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凸显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责与效能。面对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高职院校需要从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校企"双主体"育人,建立人才培养共同体;探索多元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打造终身教育基地等方面施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百万扩招 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丽英
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呈现出诸多不足。文章指出,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制度,奖励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应搭建多维度用人机制,加强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教师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职教改革,坚持应用型科研导向,深入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职业精神,夯实自身实践能力,促进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江珩 徐紫冷
信息化背景下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高校应对时代挑战的应然选择,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诉求。研究选取湖北省某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考察在信息化时代下教师对在线课程的认知、意愿态度和行为能力的现状,提出高校需整体规划设计,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行有效激励及科教融合的策略,以促使教师尽快完成信息化时代下角色迁移、提升其专业化发展能力、增强创新动力、促进反思行为,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能力内涵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文章在界定大数据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触发的消费行为新特点,阐述了消费者行为驱动下企业营销战略(4P战略),提出了营销组合策略(4P策略)的新内涵。
关键词:
大数据 消费行为 营销战略 营销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转向培育具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通用人才。教育环境和培养目标的改变使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转变。教育转型时代,教师应具备纵向的终身学习能力,横向的跨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调查显示,职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力与"教师媒介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媒介教学能力、学校的政策及软硬件支持、媒介相关的培训"存在相关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和数字化企业建设,建立国家、社会、教师、学校"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4.0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易烨 薛锋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培育数字化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随机抽样浙江省335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调查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结果显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字素养整体水平中上;不同性别、不同职称和不同学历的教师数字素养不存在显著差异;所属院校办学性质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年龄组别不同的教师数字素养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需要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内化与升华、加快提升教师"数字+教学"实践技能、坚持统合提升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制定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评估标准和建立数字技术与专业技能相互支持的终生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职院校 教师 数字素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晓寒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行为的变革,全球范围内教学和学习的信息技术发展得到了普遍重视。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教学具有四方面特征:学习者参与的开放性、在线资源的生成性、学习行为的独立性、数据资源的可用性等,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普通教育,亦适用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背景下,职业教育更需要技术的渗透,职业院校学生需具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信息素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技术是基础、标准是导向、课程是依托、教师是支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丽娜 孟莉 金明盛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文章从赋予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内涵的演进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高职发展智库等统计数据分析,佐证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偏低,需要探寻提升社会服务效能的有效路径。为此,提出建立和完善激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制度;将社会服务工作成效与绩效工资挂钩并列入职称评审条件;搭建综合性、"落地式"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打通教师社会服务的通道;建立大师名师工作室,积极推动和实施技术技能帮带互促提高战略等措施,为高职院校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院校教师 社会服务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