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9)
- 2023(16283)
- 2022(13865)
- 2021(13385)
- 2020(11018)
- 2019(25361)
- 2018(25344)
- 2017(47144)
- 2016(26543)
- 2015(30129)
- 2014(30028)
- 2013(28341)
- 2012(25751)
- 2011(23130)
- 2010(23646)
- 2009(21020)
- 2008(20013)
- 2007(17593)
- 2006(15299)
- 2005(13275)
- 学科
- 济(92154)
- 经济(92061)
- 管理(73978)
- 业(68665)
- 企(58884)
- 企业(58884)
- 方法(44251)
- 数学(38278)
- 数学方法(37509)
- 中国(30186)
- 教育(25421)
- 农(24731)
- 理论(22413)
- 技术(22368)
- 财(21901)
- 业经(21860)
- 学(21787)
- 地方(18191)
- 农业(16349)
- 贸(15991)
- 贸易(15980)
- 制(15918)
- 易(15491)
- 教学(15444)
- 和(15233)
- 环境(14249)
- 务(13856)
- 划(13836)
- 财务(13775)
- 财务管理(13753)
- 机构
- 学院(355382)
- 大学(354057)
- 管理(137518)
- 济(128505)
- 经济(125319)
- 理学(119462)
- 理学院(118093)
- 研究(115589)
- 管理学(115564)
- 管理学院(114915)
- 中国(80065)
- 京(76742)
- 科学(72593)
- 财(57439)
- 所(56905)
- 范(56048)
- 师范(55644)
- 江(52955)
- 研究所(52038)
- 中心(51589)
- 业大(51126)
- 农(50677)
- 北京(48989)
- 财经(46327)
- 技术(46014)
- 师范大学(44972)
- 教育(43523)
- 州(43300)
- 院(42580)
- 经(42109)
- 基金
- 项目(243198)
- 科学(192690)
- 研究(185561)
- 基金(171253)
- 家(147679)
- 国家(146299)
- 科学基金(126360)
- 社会(112441)
- 社会科(106249)
- 社会科学(106221)
- 省(99023)
- 教育(93601)
- 基金项目(90097)
- 划(83870)
- 自然(81690)
- 自然科(79871)
- 自然科学(79854)
- 编号(79485)
- 自然科学基金(78366)
- 资助(70640)
- 成果(65426)
- 课题(57769)
- 重点(55626)
- 部(53713)
- 创(53600)
- 发(52320)
- 创新(49252)
- 项目编号(48704)
- 年(47637)
- 教育部(46954)
- 期刊
- 济(138257)
- 经济(138257)
- 研究(107994)
- 中国(77144)
- 教育(76802)
- 学报(52118)
- 管理(51758)
- 科学(48613)
- 农(45612)
- 财(42583)
- 大学(40720)
- 技术(39571)
- 学学(36717)
- 农业(32471)
- 融(24748)
- 金融(24748)
- 业经(24304)
- 职业(22708)
- 经济研究(22207)
- 财经(21376)
- 图书(19920)
- 科技(18498)
- 经(18306)
- 坛(17652)
- 论坛(17652)
- 业(17577)
- 技术经济(17213)
- 问题(16717)
- 理论(15593)
- 发(15388)
共检索到519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兰 徐婷
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高度灵活化、弹性化、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应对工业4.0的挑战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教育应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英英 刘洋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工业4.0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俊骥
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交互融合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正扑面而来,它必将导致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变革;同时,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基于此,从分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和人才素质要求入手,从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手段、机制、师资等方面,整体构建高职教育应对并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华锋 陶慧
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认知模糊、机制不完善及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应从教育理念、顶层设计、制度机制、基础保障等方面着手,重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大力培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备受冲击,特别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需要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微课不仅符合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背景,同时更符合高职教育的创新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深入探讨高职教育中以微课教学模式为主的创新发展,以期促进高职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模式 创新 微课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勇 许宁
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结构有重大变化。文章对化工类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研究整体构建"大专业、多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大专业的构建、职业方向的打造、分流机制的建立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目的是使新培养模式具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专业定位更适合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兼顾人才培养的就业导向和个性化发展,并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学结合。
关键词: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模式 化工类高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明亮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核心,从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入手,总结了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办学理念、产学结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培养目标的确立方式及实现路径、专业学科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转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俊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介绍了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尽快转变,让高职教育变得更为有序灵活,从而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及全心育人的高效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 革新 转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凯 黄亚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本文提出以"股份制"为前提,以"机制共创""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创新合作机制、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绪信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现有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需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
旅游供给侧改革 高职 旅游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小星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征。处于第二次社会转型时期的高职教育,必须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等八个方面的对接,从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薄爱敬
文章梳理了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需求的必然相关性,并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下适合不同专业类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或"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经济类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技术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2+1"人才培养模式适合服务类专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相芬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协同创新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通过梳理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为高职教育明确目标、完善理念、修正不足提供参考,以此满足国际市场对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远
高职院校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缺乏自身特色,形式化、表层化现象严重,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本着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双创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理念,将"具有开创性的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创业与就业结合、与专业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实践结合,打造教育、培育、指导、服务"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质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文化氛围建设和培养制度创新,建设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外部支持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