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70)
2023(16005)
2022(13656)
2021(12563)
2020(10622)
2019(24041)
2018(23879)
2017(46243)
2016(25019)
2015(27900)
2014(27670)
2013(27391)
2012(24898)
2011(22161)
2010(22122)
2009(20920)
2008(20752)
2007(18446)
2006(16442)
2005(14928)
作者
(71003)
(58938)
(58689)
(55750)
(37639)
(28094)
(26615)
(22932)
(22331)
(21202)
(20124)
(20023)
(18816)
(18696)
(18132)
(17807)
(17543)
(17381)
(16835)
(16797)
(14539)
(14470)
(14161)
(13520)
(13257)
(13193)
(13175)
(13059)
(11725)
(11523)
学科
(102174)
经济(102015)
(96022)
管理(89111)
(86220)
企业(86220)
方法(44336)
数学(34680)
数学方法(34295)
(33596)
业经(32766)
(32248)
中国(25084)
(24240)
(23968)
财务(23894)
财务管理(23861)
企业财务(22628)
农业(22396)
技术(20204)
理论(19547)
(19087)
地方(18705)
(18402)
(17946)
(17743)
(17400)
贸易(17392)
(16884)
(16620)
机构
学院(358435)
大学(355753)
管理(146129)
(144444)
经济(141398)
理学(125738)
理学院(124455)
管理学(122643)
管理学院(121982)
研究(114452)
中国(88057)
(75766)
(69874)
科学(68806)
(56485)
(56381)
财经(55130)
(53771)
业大(51692)
中心(51419)
研究所(50737)
(49981)
北京(47699)
(44713)
师范(44357)
农业(43929)
(42982)
经济学(42449)
(41899)
财经大学(40662)
基金
项目(238201)
科学(188687)
研究(178363)
基金(173240)
(148750)
国家(147432)
科学基金(128663)
社会(113104)
社会科(107116)
社会科学(107087)
(93472)
基金项目(92159)
自然(82638)
教育(80800)
自然科(80708)
自然科学(80691)
自然科学基金(79258)
(77014)
编号(73253)
资助(70141)
成果(59126)
重点(52432)
(52369)
(51593)
(50456)
课题(49652)
创新(47488)
(47488)
国家社会(46061)
项目编号(45733)
期刊
(166766)
经济(166766)
研究(107647)
中国(67657)
管理(58774)
(56857)
(53282)
学报(51301)
科学(49169)
大学(40175)
学学(37892)
教育(37703)
农业(36913)
技术(32086)
(31485)
金融(31485)
业经(29661)
财经(27441)
经济研究(25287)
(23456)
问题(21378)
(20673)
技术经济(18960)
现代(18033)
科技(17214)
理论(17201)
财会(16660)
商业(16445)
(16172)
图书(16087)
共检索到531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汪莉霞  秦建辉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奇迹,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等发展问题,第二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下行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困境与难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新技术与服务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致使服务业经济地位逐渐凸显,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动能。对此政府提出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战略,希望通过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增加制成品附加值等方式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但由于我国服务业长久以来发展较为滞后以及制造业的创新意识能力不强的因素,致使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存在效率低下以及转型质量不高等问题,亟需通过打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举措,助力传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旭  
信息快速传递的电子商务时代给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传统制造型企业面临渠道的选择,选择新的电子商务渠道会对传统渠道造成诸如价格、顾客、经销商管理、渠道管理等方面的冲击。本文具体分析了传统渠道的作用原理,最后给出传统渠道与电子商务渠道协同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冯俊华  唐萌  
传统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征与当今时代追求技术与创新的实践应用显得格格不入,在改革开放40年的背景下,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探索势在必行。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并对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当今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分析得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最后结合当下"一带一路"倡议及改革开放的相关政策,从政府层面和传统制造业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政府应深入推进"走出去"战略实施、推进传统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智能制造发展;传统制造业企业应运用比较优势的动态变换,顺应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实现持续转型升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乾文  丁楠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美国审计署对此进行了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在贯彻落实产业政策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新常态下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的状态,传统制造业的弊端逐渐显现,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提出,国家审计也应跟上国家治理的步伐,在审计内容、方式、理念上有所突破。文章将中美两国审计署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审计的背景、内容、范围及报告建议进行了比较,探索完善审计策略,更好地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政府与企业关系,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创新投入,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广新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突破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德国则全面布局"工业4.0",毫无疑问,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日渐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的制造业而言,应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宏娟  范如国  张应青  
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不仅仅要转型升级,而且要走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是一个集群内企业互相作用,互相博弈,最终导致复杂现象涌现的复杂动态过程。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集群主体及其博弈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传统制造业集群内企业竞合博弈关系,构建了传统制造业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演化博弈模型,基于MATLAB平台,对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稳定均衡策略、关键影响因素等进行情景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促进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仿真手段来研究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能够很好地体现集群企业动态的低碳转型策略选择,反应出集群内企业根据所处博弈环境不断改变自身低碳转型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窦志铭  
通过质量提升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是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普遍道路,广东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制造中心,整体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且正面临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要在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赶超。传统制造业如何通过质量的提升、提质增效保持其优势地位,并实现与现代制造业有机结合。本文在分析了广东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清质量与制造强省之间的关系;构建传统制造和现代制造共生共荣的制造业生态体系;强化质量发展基础以及发挥优势行业、产业和领军企业技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海波  涂舟扬  
以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为样本,采用SPS案例研究法,结合传统制造企业有关特征,探讨微创新内涵及其演化过程模型。基于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探索大数据时代企业微创新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企业微创新过程是动态演化的,行业后发企业和先发企业都遵循初始、提升和稳定3个基本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在不同企业类型之间的跨越,行业后发企业微创新演化路径通常呈现外驱式特征,而行业先发企业微创新演化路径通常呈现出内推式特征;(2)在微创新过程中,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强度是决定企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许峰  
在新经济背景下 ,新经济部门的成长得到了高度重视 ,但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或被忽视或进展艰难。本文认为 ,传统制造业升级乃是应对新经济挑战的基石 ,利用新经济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性技术、中间技术和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两个重要支撑。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孟凡生  徐野  赵刚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相继提出,智能制造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基于“工业4.0”视角,以金风科技公司为例,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过程及机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经历了技术改造、自主研发、技术融合三个发展时期。企业的智能化水平经历了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三个时期的动态演化。数据整合能力、智能生产能力、智能管理能力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的主要因素,这三种智能制造能力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动态演化,成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对新能源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和智能化升级过程具有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阮陆宁  张鑫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以及资本投入刺激效应衰减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经济发展计划。其中,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备受瞩目。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键词为"工业4.0"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和国家战略等。我国应该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产业与技术的融合;重视人才开发,创新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