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82)
- 2023(24322)
- 2022(20627)
- 2021(19343)
- 2020(16169)
- 2019(37097)
- 2018(36694)
- 2017(69482)
- 2016(38051)
- 2015(43047)
- 2014(42930)
- 2013(42452)
- 2012(39273)
- 2011(35554)
- 2010(35825)
- 2009(33607)
- 2008(33672)
- 2007(30290)
- 2006(26957)
- 2005(24466)
- 学科
- 济(159130)
- 经济(158887)
- 业(118190)
- 管理(117631)
- 企(101041)
- 企业(101041)
- 方法(67882)
- 数学(56318)
- 数学方法(55582)
- 农(46449)
- 中国(45523)
- 财(45334)
- 业经(40644)
- 制(34361)
- 地方(33241)
- 学(32320)
- 农业(31079)
- 贸(29971)
- 贸易(29950)
- 务(29371)
- 财务(29269)
- 财务管理(29205)
- 易(29070)
- 理论(27762)
- 企业财务(27674)
- 和(26660)
- 银(26186)
- 银行(26121)
- 技术(25543)
- 行(25003)
- 机构
- 学院(548410)
- 大学(548047)
- 济(222122)
- 经济(217247)
- 管理(210532)
- 研究(187920)
- 理学(179738)
- 理学院(177676)
- 管理学(174488)
- 管理学院(173470)
- 中国(144605)
- 京(118279)
- 科学(115073)
- 财(106250)
- 所(95883)
- 农(92636)
- 研究所(86385)
- 中心(85284)
- 江(84298)
- 财经(83171)
- 业大(80250)
- 北京(75506)
- 经(75389)
- 范(73120)
- 师范(72409)
- 农业(72342)
- 院(68010)
- 州(67363)
- 经济学(66751)
- 财经大学(61334)
- 基金
- 项目(358453)
- 科学(281611)
- 研究(263069)
- 基金(258774)
- 家(225113)
- 国家(223157)
- 科学基金(191333)
- 社会(165955)
- 社会科(156837)
- 社会科学(156794)
- 省(140112)
- 基金项目(135714)
- 自然(123430)
- 教育(122022)
- 自然科(120550)
- 自然科学(120516)
- 自然科学基金(118357)
- 划(117556)
- 编号(108127)
- 资助(107189)
- 成果(89240)
- 重点(80516)
- 部(79067)
- 发(77782)
- 课题(75263)
- 创(74564)
- 创新(69339)
- 科研(68252)
- 国家社会(67900)
- 教育部(67794)
- 期刊
- 济(255792)
- 经济(255792)
- 研究(165534)
- 中国(113995)
- 学报(86249)
- 农(86024)
- 财(84973)
- 管理(81684)
- 科学(79418)
- 大学(65717)
- 教育(64523)
- 学学(61602)
- 农业(58477)
- 融(52058)
- 金融(52058)
- 技术(49593)
- 业经(42371)
- 财经(41487)
- 经济研究(40147)
- 经(35662)
- 问题(33114)
- 业(32265)
- 图书(28140)
- 技术经济(27652)
- 贸(26822)
- 版(26512)
- 统计(25303)
- 理论(25092)
- 科技(25051)
- 现代(24751)
共检索到8381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阮陆宁 张鑫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以及资本投入刺激效应衰减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经济发展计划。其中,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备受瞩目。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键词为"工业4.0"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和国家战略等。我国应该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产业与技术的融合;重视人才开发,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玉焕 刘娅 王淞 李浩 曹叶
本文分别用增加值和二氧化碳(CO2)排放代表出口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成本,从国家(经济体)、部门和国家(经济体)—部门三个层面,前向和后向两个角度刻画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出口的全球增加值网络和全球碳排放网络,并将其与美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增加值和CO2出口均增加,后向出口大于前向;美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后向CO2出口均减少;国家(经济体)网络分析显示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前向输出增加值的主要目的国和后向吸收增加值的主要来源国;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后向出口的CO2中有8%~24%来自其他国家(经济体),远低于美国;部门网络分析表明光电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分别是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吸收增加值和CO2排放的最大来源部门;中国光电设备制造业国家(经济体)—部门网络自1995年就呈现出全球化特点,且平均联系强度增强,网络的输出输入强度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经济体)—部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关键词:
工业4.0 制造业转型 升级路径 新模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季小妹 方雨豪 赵西君 聂智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评价及预测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1)对未来5年各行业发展潜力进行预测。研究提出:山东省应着力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嵘 桑雷
为了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职业教育需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长期性,从而转变职业教育的五个观念:教学观、能力观、生态观、专业观、人才观。据此,文章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基于职业岗位任务与项目驱动的系统化综合实践教学,基于全产业链的专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协同培养,基于市场需求的纵向系列化与横向集群化专业设置,基于教学"诊改"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基于层次"高移"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职业教育发展 复合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厚望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产业发展等问题。文章结合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提出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协同联合体;优化专业结构,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推行实践教学星级评价,培养职业技能与素养高度融合的人才等路径,以促进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吕炜遥 李灵喆 陈马丹玺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背景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以成都市制造业为例,对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成都市制造业产业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基础进行梳理,研究了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成都市产业的影响路径,并采取区位熵这一指标对成都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为成都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包括政策利好、国际分工优化、开放互通以及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因素,而成都市仍有一些产业专业化发展程度不足。充分发挥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向效应,避免外来冲击,有助于实现成都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建圈强链”工作,提高自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开放,提高成都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产业关联空间的整合力度,同时要利用好国际规则,加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往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苏向坤
当前,"中国制造2025"处于深入实施阶段。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发展存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价值链低端化明显、制造业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大、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老工业基地应立足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切实提高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推动工业2.0、3.0与4.0融合发展,以质量体系建设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傅为忠 金敏 刘芳芳
在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加速了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基于这样的背景,文章通过建立耦联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状态良好,融合度呈波动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产业融合的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产业深加工度、产业生产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操友根 黄坤耀 杜梅
中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从传统制造向数字智造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装备制造业升级对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100强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外部环境、内部能力以及链接内外的战略与组织三个维度提炼出九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其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作用。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内部能力、战略与组织均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具有路径影响,按照这三个因素的作用形式,将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路径划分为内部推动升级模式、外部促进升级模式、内外部融合升级模式三种类型。研究提出,要从优化外部环境、强化内部能力、重构战略与组织等方面持续加强,以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升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国军 李保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兴起,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必须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为此,必须积极探讨、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文章认为,准确定位是前提,技术创新是灵魂,人才、资金是关键。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定位 创新 人才 资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