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05)
- 2023(19448)
- 2022(16551)
- 2021(15467)
- 2020(13043)
- 2019(29687)
- 2018(29284)
- 2017(56545)
- 2016(30698)
- 2015(34379)
- 2014(34028)
- 2013(33519)
- 2012(30844)
- 2011(27837)
- 2010(27914)
- 2009(26444)
- 2008(26197)
- 2007(23308)
- 2006(20974)
- 2005(19189)
- 学科
- 济(126010)
- 经济(125835)
- 业(106036)
- 管理(102524)
- 企(93210)
- 企业(93210)
- 方法(53251)
- 数学(43036)
- 数学方法(42545)
- 财(39296)
- 农(38431)
- 业经(35721)
- 中国(35568)
- 制(29551)
- 务(26115)
- 财务(26036)
- 财务管理(25996)
- 农业(25853)
- 企业财务(24630)
- 贸(24624)
- 贸易(24609)
- 易(23984)
- 地方(23241)
- 学(22500)
- 技术(22396)
- 策(22332)
- 理论(22249)
- 和(22213)
- 银(21064)
- 银行(21026)
- 机构
- 学院(437226)
- 大学(435286)
- 济(183861)
- 经济(180090)
- 管理(173939)
- 理学(148773)
- 研究(147954)
- 理学院(147202)
- 管理学(145077)
- 管理学院(144239)
- 中国(115540)
- 京(93119)
- 财(88562)
- 科学(86016)
- 所(73447)
- 财经(69281)
- 农(67376)
- 中心(66207)
- 江(65933)
- 研究所(65908)
- 经(62985)
- 业大(59991)
- 北京(59401)
- 范(55992)
- 师范(55574)
- 经济学(55180)
- 院(53634)
- 州(52388)
- 农业(52336)
- 财经大学(51166)
- 基金
- 项目(284345)
- 科学(225799)
- 研究(214458)
- 基金(207491)
- 家(178473)
- 国家(176923)
- 科学基金(153254)
- 社会(137071)
- 社会科(129899)
- 社会科学(129869)
- 省(109151)
- 基金项目(108661)
- 教育(98026)
- 自然(96972)
- 自然科(94692)
- 自然科学(94671)
- 自然科学基金(92996)
- 划(91334)
- 编号(87996)
- 资助(85379)
- 成果(72735)
- 部(64037)
- 重点(63192)
- 发(60976)
- 课题(60517)
- 创(60403)
- 国家社会(56420)
- 创新(55839)
- 教育部(55722)
- 制(55616)
- 期刊
- 济(212194)
- 经济(212194)
- 研究(136990)
- 中国(87149)
- 财(70703)
- 管理(69656)
- 农(63418)
- 学报(61029)
- 科学(59474)
- 教育(48485)
- 大学(47571)
- 学学(44633)
- 农业(43571)
- 融(43285)
- 金融(43285)
- 技术(38339)
- 业经(35321)
- 财经(34797)
- 经济研究(33772)
- 经(29886)
- 问题(27062)
- 业(24568)
- 贸(22845)
- 技术经济(22583)
- 现代(21297)
- 世界(20903)
- 图书(20397)
- 理论(20343)
- 国际(20003)
- 科技(19679)
共检索到667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本文深入解读了德国工业4.0的内涵,分析了工业4.0浪潮将给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产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指出了当前业界对工业4.0的理解普遍存在的偏颇之处,明确建议应更多地从生产角度而非销售、服务角度来思考工业4.0。在此基础上,重点强调必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工业4.0,阐明了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方共同努力、合力推进中国"智造"早日成为现实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工业4.0 国家战略 制造业 转型升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董志学 刘英骥
本文在分析我国制造型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型企业在工业4.0下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对发展道路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及政策探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德国"工业4.0"是将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生产制造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工厂"以及"智能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信息物理平台将传统制造业中的设计、生产、运营等进行高效整合与管理。"工业4.0"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科技的平台延伸、信息渠道和物料供应的拓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管理三个方面。德国"工业4.0"的成功可以为国内相关产业的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加强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智能技术层面的创新,拓宽传统制造业市场渠道和范围,在人才、资源以及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推动下,推动国内制造业的顺利升级与转型。
关键词:
工业4.0 制造业转型 升级路径 新模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杨志坤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工业4.0战略通过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以"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实现制造业设计、生产、运营及服务的全方位系统整合,力求使德国占据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德国工业4.0战略的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的制造业发展基本方向,系统、关联、集成、协同与融合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机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和统一的工业制造业标准以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潜力等值得中国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广林 林贡钦
在全球制造业逐步进入4.0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立足工业互联网、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而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则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力主在2025年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了技术和创新的竞争。随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日明 张婷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提振经济,促进就业,美国启动了"再工业化"战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章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分析,并着重对该战略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数据表明,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而且随着该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中美在制造业领域的竞争性将影响中国对美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加剧中美未来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中的竞争,导致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重,并对中国制造业引资与投资产生双面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在传统要素优势渐失的现状下,积极培育制造业出口产品新型竞争优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抢占新一轮经济...
关键词:
再工业化 制造业 政策建议 发展战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球 沈维萍 田堃
为应对气候风险,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构建“1+N”政策体系。无论是控制气候风险的影响,还是开辟新能源业务蓝海,商业银行都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动力。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是我国落实气候投融资的核心主体。发展符合我国国情和监管要求的中国气候友好型银行,创新气候友好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企业低碳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需求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现实需求,探索中国气候友好型银行的标准体系,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商业银行有序推进气候投融资。
关键词:
气候风险 气候友好型银行 气候投融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潘小军
针对我国碳金融实际发展与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提出我国不仅应积极构建由政府主导市场平台和由市场主导碳金融项目运作的"政府财政补贴,公司市场运作"的碳金融模式,而且应努力探索区域性碳金融衍生品的设计和交易模式,制定基于区域性环保融资额度及其衍生品的合理价格,以碳信贷、碳证券、碳保险等具体的碳金融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碳金融市场,制度设计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阮陆宁 张鑫
在全球经济复苏低迷以及资本投入刺激效应衰减的背景下,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经济发展计划。其中,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备受瞩目。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关键词为"工业4.0"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关键词进行因子分析与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信息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和国家战略等。我国应该健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加快产业与技术的融合;重视人才开发,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宪宇
全国"两会"前夕,一只"日本马桶盖"引发了关于"中国制造"的大讨论。一边是国人出国采购,一边是国内产能过剩。中国制造业这种极致的矛盾凸显出"中国制造"当前的许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3.3%,较上年大幅放缓8.9个百分点。产业向高端升级需要牢固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文栋 刘小辉 陈建伟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计划对于大而不强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遇。但同时这一趋势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还面临许多技术规范和社会现实问题。"工业4.0"于2011年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被首次提出,并在2013年得到迅速发展。实际上,工业4.0概念与我国2011年4月我国工信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德国提出的"工业4.0"路线更清晰,值得我国制造业借鉴参考。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中心,身处国际舞台,无法躲避全球化竞争,必须积极应对这一趋势。而未来工业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够
关键词:
工业4.0 制造业 大数据 物联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志泉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各类资源的主要消耗者,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双重限制。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压力下,中国制造业必须实施技术创新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原创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吸收消化创新能力与集成创新能力之分。因此,"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制造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以系统化的制度安排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技术集成、战略集成、知识集成和组织集成。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集成创新 制造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福全 刘宗巍 史天泽
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各国相继提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对广受关注的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的最终目标均指向智能制造体系,然而其具体内涵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产业现状,着重指出了以产业规模大、带动性强的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载体的重要意义,并对智能制造前景下汽车产业的变化与不变、挑战与机遇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卉 翁伟斌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随着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深入,制造业也进入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然而,高技能人才的供给能力和质量严重影响了其升级发展。要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职教教师培养是关键,因此,探索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职教师资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发展 职教师资 培养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宏娟 范如国 张应青
我国传统制造业集群不仅仅要转型升级,而且要走低碳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是一个集群内企业互相作用,互相博弈,最终导致复杂现象涌现的复杂动态过程。文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从集群主体及其博弈行为的视角出发,分析传统制造业集群内企业竞合博弈关系,构建了传统制造业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演化博弈模型,基于MATLAB平台,对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稳定均衡策略、关键影响因素等进行情景仿真分析,最后给出促进集群低碳转型升级的策略建议。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和仿真手段来研究传统制造业集群的低碳转型升级,能够很好地体现集群企业动态的低碳转型策略选择,反应出集群内企业根据所处博弈环境不断改变自身低碳转型策略...
关键词:
制造业集群 转型升级 演化博弈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