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3)
2023(10579)
2022(9319)
2021(8629)
2020(6974)
2019(16168)
2018(16138)
2017(31399)
2016(17237)
2015(19248)
2014(19394)
2013(19261)
2012(17566)
2011(15812)
2010(15492)
2009(13621)
2008(12934)
2007(11021)
2006(9539)
2005(8139)
作者
(49424)
(40828)
(40623)
(38517)
(25872)
(19586)
(18403)
(16282)
(15593)
(14422)
(14225)
(13638)
(12796)
(12757)
(12664)
(12285)
(12251)
(12233)
(11606)
(11532)
(10190)
(9861)
(9705)
(9254)
(9180)
(8992)
(8970)
(8851)
(8102)
(8088)
学科
(71674)
经济(71606)
管理(50536)
(43851)
(36616)
企业(36616)
方法(32873)
数学(28701)
数学方法(28404)
地方(18029)
(17155)
中国(16867)
(16721)
环境(16295)
业经(15154)
(14815)
(12730)
农业(11648)
(11340)
(11220)
贸易(11216)
理论(11203)
(10825)
技术(10571)
地方经济(10468)
(10000)
(9554)
财务(9497)
财务管理(9483)
教育(9263)
机构
大学(241553)
学院(240220)
管理(99820)
(93212)
经济(91146)
理学(87614)
理学院(86635)
管理学(85207)
管理学院(84788)
研究(79461)
中国(56546)
科学(51715)
(51352)
(39365)
(39092)
业大(37033)
研究所(36404)
(36245)
中心(35429)
(32962)
(32692)
财经(32538)
师范(32422)
北京(32242)
(29695)
(29640)
农业(28411)
(27367)
经济学(26890)
师范大学(26473)
基金
项目(175133)
科学(138080)
研究(128172)
基金(127012)
(110589)
国家(109718)
科学基金(94555)
社会(79825)
社会科(75617)
社会科学(75597)
(68811)
基金项目(68738)
自然(62404)
自然科(60872)
自然科学(60861)
自然科学基金(59719)
(58145)
教育(57784)
编号(52562)
资助(51448)
成果(41211)
重点(39128)
(38120)
(38000)
(36354)
课题(35601)
创新(33900)
科研(33560)
教育部(32330)
项目编号(32300)
期刊
(97570)
经济(97570)
研究(67558)
中国(40185)
学报(37821)
科学(35876)
管理(34873)
(31861)
大学(28098)
(26836)
学学(26395)
教育(26388)
农业(23036)
技术(20788)
业经(16516)
(15942)
金融(15942)
经济研究(14885)
财经(14448)
图书(13738)
科技(12828)
问题(12572)
资源(12555)
理论(12415)
(12173)
技术经济(11750)
实践(11660)
(11660)
(11392)
现代(10861)
共检索到331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晓华  苏旭东  袁进  常丽萍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工业部门作为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排放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碳足迹评价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温室气体排放定量评价方法,已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工业领域碳足迹评价的相关文献,从工业领域的碳排放源、碳足迹核算的系统边界、计算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对碳足迹评价方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终提出了碳足迹在工业领域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劳万里   李晓玲   段新芳  
气候变化是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评估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工作,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碳足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测度指标,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开展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是我国木竹加工企业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核心工作,对木竹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分析锯材、改性材、人造板及其制品、结构用集成材和胶合木等主要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碳足迹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生命周期评价法是国际主流的碳足迹评价方法,依据的标准主要为ISO/TS 14067、GHG Protocol和PAS 2050;在木竹产品中储存的生物碳及其延迟碳排放效应的评估方法,以及计入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的形式等方面尚未形成国际共识;因不同国家木竹加工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有所不同,同一类别产品碳足迹差异显著。此外,不同科研人员采用的评价标准和研究假设等各异,导致同一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未来应该:1)研制木竹产品延迟碳排放效应的评估方法,科学量化木竹产品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贡献;2)制定适于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国际统一的产品种类规则,进一步增强碳足迹核算结果的可比性,推动木竹产品碳足迹评价结果国际互认;3)建立木竹产品全生命周期回溯跟踪体系,助力木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4)构建契合我国木竹产业特点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为准确计量木竹产品碳足迹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琦峰  方恺  徐明  刘庆燕  
随着全球变暖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足迹旨在测度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为世界各国制定环境与能源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学界、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碳足迹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清单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论文首先阐述了这3种核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单区域和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就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贸易、产业、消费者、区域和组织等尺度碳足迹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采用SWOT分析框架探讨了该方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展望了其在混合核算方法、多尺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情景分析等方面的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文强  董红敏  朱志平  刘翀  陶秀萍  王悦  
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科学评估畜禽产品的碳足迹,对减排技术的选择和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畜禽产品碳足迹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汇总了中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评估鸡蛋、猪肉、牛肉和牛奶等畜禽产品碳足迹的研究结果,并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畜禽产品产生的碳足迹分析,选择的功能单位不同对畜禽产品的碳足迹有明显影响,每生产1 kg牛肉的碳足迹最大,达到(20.51±8.39)kg CO2-eq;其次为每生产1 kg猪肉和1 kg鸡蛋,分别为(4.24±1.07)kg CO2-eq和(2.24±0.83)kg CO2-eq;每生产1 kg牛奶的碳足迹最小,为(1.19±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元清   董红敏   朱志平   王悦   李南西  
【目的】畜禽养殖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科学评估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能够为畜牧业深入推进减排降碳提供参考借鉴。【方法】本文中从碳足迹评估模型、评估方法和主要排放源三方面对国内外生猪养殖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围绕系统边界、排放源、核算方法以及单位选择等因素深入分析了评估结果差异性的成因,解析了饲料生产、粪污处理等环节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目前国外对生猪养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评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评估模型。每生产1 kg功能单位的猪肉碳足迹为2.2—10.3 kg CO_(2-eq)。各研究中,不同评估方法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划定不同的系统边界、采用不同的功能单位,均会导致碳足迹评估结果出现差异。同时,在相同系统边界内,核算的排放源不同、同一排放源选取的参数不同,或者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也会影响评估结果。在生猪养殖生产系统中,饲料生产是对生猪生产系统碳足迹贡献最大的环节,占比为49%—83%。粪便管理环节的排放仅次于饲料生产环节,占比为12%—41%。【结论】为了使我国生猪养殖系统的碳足迹评估更加精准和广泛,应开展针对中国不同区域不同养殖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关键参数的监测,根据我国生猪养殖系统发展现状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碳足迹评估数据库,统一评估方法,规范评估要求,创建符合地区实践的评估模型,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付伟  罗明灿  陈建成  
碳足迹核算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地区碳减排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工具和实践案例。文章在梳理碳足迹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碳足迹概念、碳足迹研究尺度、碳足迹核算方法及应用范围归纳总结碳足迹研究进展,从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技术因素、政策因素4个方面分析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基础模型(Kaya模型和IPAT模型)、拓展模型(STIRPAT模型)、各影响因子对碳足迹变化的贡献定量分析模型(IDA模型、PDA模型、SDA模型)3大类逐步推演碳足迹影响因子分解模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碳足迹内涵研究较为丰富,突破了单一的描述研究,逐步从理论领域延伸到实践应用,"人地关系"等多视角研究有待探索。(2)碳足迹的核算方法都有各自适用条件,根据研究尺度选定合适的核算方法。(3)各地区碳足迹的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对于碳足迹影响因素的研究也逐步细化和深化,从而对症下药,制定相关的减排政策。(4)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模型的综合分解分析框架有待构建,现有的研究基本都是碳足迹影响因素分解的基础模型、拓展模型及影响因素贡献定量分析模型等单个或两个结合应用进行分析,三者结合使用的较为少见,研究深度有待提高。(5)特殊地区的碳足迹核算及碳减排应更加受到重视,如生态脆弱区等。建议合理制定区域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目标,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计军平  马晓明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核算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三种主要的核算方法。文章对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方法、应用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作了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国忠  
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最早由Conlin Hunter于2002年提出,它是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提出的一种用以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文章通过分析大量国内外有关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文献资料发现,当前旅游生态足迹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对旅游生态足迹的应用理论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游统计项目设置、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所选用参数的种类和参数值的研究,并给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统计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的改进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隆杰  杨林  苏昕  徐建明  
本研究对国内外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贸易赤字、生态超载和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发展静态和动态评估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讨论了生态足迹的理论假设、计算方法等;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进展,其研究应用范围从省级行政区进一步扩展到乡镇级行政区和能源、旅游、种养殖业、交通、贸易、大学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也大量增加;对生态足迹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流动人口、地区生态足迹分析的理论假设、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可持续状况横向比较、各类土地互斥假设、生态足迹分析理论在用于城市型国家或城市等人口高密集地区或不发达地区的可持续性测度时的限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文章的最后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剑泉  巨茜  陈绍志  袁月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的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文章简介了生态足迹理论与应用研究概况,从林产品的生态足迹计算研究、林业领域生态足迹应用研究和林业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3个方面详述了生态足迹在林业行业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林业生态足迹未来的研究趋势。这对于明确生态足迹的林业应用状况、了解未来走向和指导研究实践进而推动生态足迹理论在林业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立祥  王丽丽  
简要概述消费领域碳排放源,回顾消费领域主要的碳减排政策,即碳税、个人碳交易和补贴政策,并就效率、效果、公平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碳税操作便利,实施成本较低,可以实现减少碳排放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双重红利,但容易形成累退效应;(2)个人碳交易是一项具有碳减排潜力的超前的减排政策;(3)消费侧的补贴政策有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甚至是零碳排放的产品,进而引导节能生产。最后,展望消费领域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章锦河  张捷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方法。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自2000年开始迅速展开。根据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的175篇论文,对国内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目前,国内生态足迹研究已从引进介绍的初期阶段过渡到大量应用研究的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模型述评、不同区域尺度以及特定产业/部门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3个方面。最后,从生态足迹研究的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对生态足迹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我国生态足迹模型的应用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恺  Heijungs Reinout  
自然资本核算是可持续发展量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颇具影响力的生态足迹方法,为测度人类占用自然资本的状况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自然资本核算的研究成果,然后从概念、计算方法和优缺点等方面评述了该领域的国际最新进展——生态足迹三维模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补充方案:①通过明确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在自然资本性质方面的差异,将存量资本和流量资本的分类测度扩展到具体的地类层面,改进了区域尺度上的足迹深度、足迹广度和生态足迹计算方法,以避免可能存在的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错误抵消的情况;②构建了人均历史累积足迹广度、足迹广度基尼系数和理论足迹广度3项新指标,以分别表征人均自然资本占用的历史累积水平、区域自然资本占用的不公平程度和自然资本存量持续减少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潜在影响。最后分析了上述新增指标的局限性,以及自然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剑泉  田康  陈绍志  
定量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的生态足迹评估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以测度和反映商品进出口对贸易双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从基本方法缘起及发展、相关方法改进与应用、主要方法比较和分析等3个层面综述了贸易足迹评估方法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基于"可将人类消费转换成对应生产资源或吸纳废物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这一理论假设形成的评估方法中,有6种适用于国际贸易生态足迹研究,其中综合法和投入产出法是基本方法,但各有不足或缺陷,需要克服和补充;能值足迹法、多区域投入产出法、产品用地系数矩阵法和投入产出-产品用地系数矩阵法为改进方法,各有特点和优势,仍待更新与完善;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研究进展及应用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新  何红  李双  杜建括  
作为定量评估的有效工具,旅游足迹方法在考察旅游资源消费和废弃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研究的尺度、方法、内容等角度对中国旅游足迹家族(主要成员包括旅游生态足迹、旅游碳足迹和旅游水足迹等)相关代表性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旅游足迹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比较旅游足迹家族成员之间的异同,分析旅游足迹方法的比较优势,剖析当前旅游足迹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国际旅游足迹研究最新动向对完善中国旅游足迹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旅游足迹研究以及可持续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