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84)
2023(10986)
2022(9366)
2021(8361)
2020(7162)
2019(16530)
2018(15972)
2017(29962)
2016(16948)
2015(19120)
2014(19693)
2013(19152)
2012(17913)
2011(16073)
2010(16322)
2009(15182)
2008(15171)
2007(14054)
2006(11986)
2005(10622)
作者
(51751)
(43447)
(43231)
(41389)
(27185)
(20978)
(19840)
(17223)
(16276)
(15380)
(14748)
(14515)
(13738)
(13682)
(13606)
(13601)
(13558)
(12805)
(12633)
(12430)
(10911)
(10856)
(10583)
(9939)
(9882)
(9672)
(9638)
(9567)
(8939)
(8811)
学科
(70621)
经济(70547)
管理(47008)
(42444)
方法(33804)
(33620)
企业(33620)
数学(30121)
数学方法(29811)
(19216)
中国(18768)
(18105)
(15828)
地方(15677)
业经(14156)
(13634)
农业(12440)
(12433)
贸易(12425)
(11968)
环境(11317)
理论(11091)
(10881)
(10786)
财务(10750)
财务管理(10716)
(10661)
银行(10622)
(10408)
金融(10400)
机构
大学(247266)
学院(246877)
(99222)
经济(96923)
管理(92271)
研究(85686)
理学(79332)
理学院(78374)
管理学(76870)
管理学院(76431)
中国(62798)
科学(55379)
(53037)
(46846)
(45293)
(44510)
研究所(40746)
业大(40353)
中心(39758)
(38350)
农业(37235)
财经(36171)
(33541)
师范(33160)
北京(32840)
(32717)
(31474)
经济学(30578)
(29969)
经济学院(27877)
基金
项目(168803)
科学(131645)
基金(120505)
研究(120352)
(106521)
国家(105690)
科学基金(89362)
社会(75517)
社会科(71663)
社会科学(71636)
(67860)
基金项目(64235)
自然(57912)
(57035)
自然科(56578)
自然科学(56557)
教育(55899)
自然科学基金(55484)
资助(49232)
编号(49165)
成果(39841)
重点(38566)
(36864)
(36651)
课题(34812)
(34390)
科研(32480)
创新(32281)
计划(31957)
国家社会(31340)
期刊
(106506)
经济(106506)
研究(69540)
中国(49347)
学报(43050)
(41339)
科学(37387)
(35952)
大学(31409)
管理(30864)
学学(29650)
农业(27833)
教育(27800)
技术(22566)
(18964)
金融(18964)
业经(17933)
财经(17446)
经济研究(17329)
(15613)
(15083)
问题(14590)
统计(13923)
技术经济(12936)
(12683)
(12538)
图书(11899)
科技(11634)
资源(11614)
商业(11451)
共检索到359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孔芳霞  何强  罗胤晨  文传浩  
文章从规模、效益、生态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工业集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08—2018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的工业集聚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工业集聚质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指数值由2008年的0.147增加至2018年的0.234,其中重庆工业集聚质量指数最高,贵州工业集聚质量发展滞后;长江上游地区工业集聚质量空间演进特征明显,且区域差异化显著;要素禀赋、开放度和城镇化率提升对本地区工业集聚质量起到促进作用,而基础设施影响则不显著,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工业集聚质量影响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妍云  
工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本文首先运用各省工业数据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的发展路径,从而得出了工业集聚也是我国目前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次,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工业集聚效应,认为工业集聚会促进集聚地区劳动生产率和工业产值的提高,进一步导致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东童童  
地区间工业集聚水平和工业所有制效率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需从多层面提高工业效率,需作细分研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工业集聚对工业体系中不同所有制效率的影响及效应分解。将所有制因素纳入Ciccone和Hall的产出密度理论模型中,推导出工业集聚与工业所有制效率的理论关系。选取中国31个省级区域2004-2013年的数据,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业集聚水平提升能够带动工业所有制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二者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高工业所有制效率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胤晨  谷人旭  王春萌  杨帆  许树辉  
利用长三角地区131个县域单元的相关数据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2003—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同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县域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度呈不断增强之态势以及"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空间演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均有影响,尤其新经济地理因素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德龙  
本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省域工业集聚水平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一方面证实了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水平、企业数目、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对中国省域的工业集聚水平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证实了中国省域的工业分布存在空间相关性,并对我国工业集聚在省域间溢出效应的程度进行了估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金喜  
集聚经济效应是都市型工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制造业的地方化经济与技术创新程度、城市化经济等可能存在一种倒U型关系。受此影响,那些嵌入于大都市环境的制造业,将越来越把基于城市特有资源的城市化经济作为其外部经济的主要来源,城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创新体系的优化。此外,鉴于各行业集聚效应的差异,城市政府还应根据各行业的发展水平分别配套相应的激励和引导措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廷海  王点  
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基于ESDA分析方法,建立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考察我国省际工业集聚和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运用偏微分法对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工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呈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态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态势更加明显;工业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地区会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性,从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增耀  夏斌  
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市场潜能对于工业集聚的重要性和影响不同。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外市场在内的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计量模型,使用我国200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着重分析了市场潜能与工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工业集聚的地理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工业集聚的实现可以依靠本地市场潜能、国内周边地区市场潜能和国外市场潜能。国内市场潜能、国外市场潜能与工业集聚具有非线性关系。国内市场潜能和工业集聚之间呈现"U"型关系,只有国内市场潜能跨越特定门槛值时,工业集聚效应才能逐步实现。国外市场潜能则存在双门槛效应,国外市场潜能越高,工业集聚效应越显著。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市场潜能之间存在互补(替代)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董春  梁银鹤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工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集聚有着显著为正并且影响正在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对周围省市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并且正在减弱,而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断增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企业的吸引在降低,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梓睿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跃  李婷婷  
经济集聚已成为现阶段经济增长的普遍性特征,它对中国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基于中国市域面板数据,揭示当前中国市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其次,建立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等因素与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显著优势、一般优势、潜在优势工业在空间分布上经历了由2000年的错落相间到2017年的高度集中并呈现由核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扩散的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且市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工业集聚具有多源性,比较优势战略、新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均是市域工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各影响因素存在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工业集聚易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小莉  王洪武  朱磊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如何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自己独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带动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产业集聚研究中使用的测算方法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并将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到产业集聚效应的测算过程中,测算了1998~2007年10年间天津市工业的产业集聚效应变动趋势,并选取典型行业对其集聚效应中包含的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薇  吕勇斌  赵琼  
文章构建了区域金融集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十一五时期31个省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和纵横向的双向比较、定量地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的集聚性,揭示了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变动规律,为不同地区金融发展过程中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文章以山西工业集聚区为例,通过SWOT分析探讨山西工业集聚区建设的基本态势,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突破思想桎梏、龙头项目带动、做好要素保障服务等,为山西紧抓机遇、弥补短板、因地制宜地推进工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本文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解决环境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