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8)
- 2023(6592)
- 2022(5524)
- 2021(4954)
- 2020(4157)
- 2019(9100)
- 2018(8806)
- 2017(17064)
- 2016(9213)
- 2015(9646)
- 2014(9357)
- 2013(9308)
- 2012(8491)
- 2011(7641)
- 2010(7368)
- 2009(6700)
- 2008(6330)
- 2007(5472)
- 2006(4647)
- 2005(3995)
- 学科
- 济(38413)
- 经济(38377)
- 管理(26589)
- 业(25708)
- 企(19609)
- 企业(19609)
- 方法(18971)
- 数学(17486)
- 数学方法(17397)
- 农(10697)
- 财(10138)
- 中国(9050)
- 贸(8843)
- 贸易(8842)
- 学(8616)
- 易(8598)
- 业经(8145)
- 结构(7508)
- 农业(7314)
- 产业(7234)
- 环境(7041)
- 制(6833)
- 地方(6426)
- 务(6093)
- 财务(6092)
- 财务管理(6085)
- 企业财务(5850)
- 技术(5711)
- 银(5380)
- 银行(5332)
- 机构
- 大学(133081)
- 学院(133037)
- 济(58743)
- 经济(57971)
- 管理(51029)
- 研究(47654)
- 理学(45838)
- 理学院(45279)
- 管理学(44515)
- 管理学院(44294)
- 中国(34618)
- 科学(32069)
- 农(30324)
- 京(27186)
- 业大(25710)
- 所(25272)
- 农业(24496)
- 研究所(23744)
- 财(23449)
- 中心(20661)
- 财经(19950)
- 经济学(18665)
- 经(18365)
- 江(17830)
- 院(17327)
- 经济学院(17157)
- 农业大学(16655)
- 北京(16467)
- 科学院(15567)
- 范(15419)
- 基金
- 项目(100005)
- 科学(79011)
- 基金(75728)
- 家(69826)
- 国家(69302)
- 研究(63652)
- 科学基金(58603)
- 社会(43582)
- 社会科(41546)
- 社会科学(41536)
- 基金项目(41066)
- 自然(40666)
- 自然科(39798)
- 自然科学(39785)
- 自然科学基金(39113)
- 省(38150)
- 划(33117)
- 资助(29899)
- 教育(28123)
- 重点(23168)
- 编号(22505)
- 部(21981)
- 发(21459)
- 创(21040)
- 计划(20971)
- 科研(20032)
- 创新(19859)
- 国家社会(19139)
- 科技(18373)
- 业(18273)
共检索到177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志新 陈文颖 吴宗鑫
本文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计算了1993—2005年工业部门内部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发现重工业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则能源消费增加约1000万吨标煤;总体上看,工业轻重结构的变化对工业能源强度和单位GDP能耗的影响小于部门强度因素,但近几年,重工业比例的增加对工业能源强度的影响很大,2003年工业能源强度反常上升,78%都可以归因于这一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个能源强度分析的框架。
关键词:
工业轻重结构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梦骐 邢珺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构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指数,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能源消费结构、金融发展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关联。本文认为,金融发展通过三种机制影响能源消费:一是降低生产信贷成本,间接通过供给端拉动消费端;二是发挥资源分配功能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间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三是降低消费信贷成本,直接提升能源消费需求。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的影响持续为正,在第三期达到最大。金融可以通过资金配置,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促进作用在第二期达到最大。滞后期主要是由于传导时间所导致。其中,消费性贷款的传导作用更快,而生产性贷款的传导作用较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晓平 孙磊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
关键词:
工业 能源消费强度 分解 中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风云 苏烨琴
基于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随机效应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对京津冀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增长与京津冀三地的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常住人口城镇化发展对河北省的煤炭、石油、电力等其他能源消费具有反向影响;第三产业发展降低了北京市的煤炭消费,增加了津、冀的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对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具有显著优化作用;能源价格对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市场化引导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 齐晔
本文从能源强度和能源消费增量分解双向入手,兼顾产业部门、行业部门结构,剖析1996-2011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减缓了产业部门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重点耗能行业经济增速下降使行业部门结构变化转向节能。我国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出口依赖型经济、地方政府经济利益的追求都使重化工业化趋势愈加明显,严重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十一五"期间,加快服务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成效显著,但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短期内拉动了重点耗能行业的增长,造成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现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应当控制经济增速,构建消费主导模式,加快...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丹 张金隆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国民经济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产品,能源需求总是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常用能源弹性系数和能源消费强度表示,前者表示二者之间增量的关系,后者则表示二者绝对量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出现了两个特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晓丽 李娜
采用指数因素分解法,从居民最终能源消费方式(产品层次)入手分析了1993年至2007年,影响居民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居民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向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转变是导致居民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最重要原因;能源消费产品结构升级则促进了能源消费节约;能源价格变化对居民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晓丽 洪东悦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中影响力系数的研究思想,提出了"能源消费影响力系数"的概念,运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了各进出口部门净出口每增加一单位,通过投入产出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数量,得出了对我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的进出口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单位进出口额的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其中,在对能源强度的计算中,借鉴了投入产出混合价值模型(Input-output Model in Hybrid Units)的计算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菊娥 柴建 席酉民
基于1980-2004年能源统计数据,首先利用通径分析法测算了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技术、管理因素与单位GDP能耗强度的关系,定量分析了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煤,石油,天然气,水电等消耗比例)对单位GDP能耗的直接、间接和总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等不可测因素对我国单位GDP能耗起决定作用,石油消耗比例为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故在煤的消费比例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要想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首先重视技术的进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石油的使用比例,尤其要重视水电的发展。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结果消除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单位GDP能耗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它相关因素间...
关键词: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能耗强度 通径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敏
本文对江苏工业的结构变化与升级,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外资工业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本文发现,1990年代中期以来,江苏工业结构变化较快,结构升级效应显著,第三类产业占全部工业的份额显著提高,第一类产业占全部工业的份额明显下降;本文还发现,外资工业在江苏工业结构变化与升级中居主导作用,这种主要作用表现在,江苏全部工业中第三类产业份额的增加,主要是外资工业中第三类产业份额的大幅度增加导致的。
关键词:
江苏 工业结构 变化与升级 外资工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晓微 石秀庆 王颖慧 廖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能源强度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分析影响总能源强度的因素,对促进节能减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结构性因素分解方法(SDA)将能源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从产业结构层次逐步深入到工业内部行业的结构层次,从各产业和工业分行业角度分别定量分析了引起中国总能源强度和工业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总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各产业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在2013年之前起到了阻碍作用,在2013年之后起到了微弱正向促进作用;(2)从各产业对总能源强度的影响上看,工业、建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潇 汪发元
文章基于全国2000—2018年的数据,应用VAR模型分析了能源工业投资、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能源投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能源投资、能源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见效快、在短时间内会产生固化作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稳步提升。因此,应当正确认识能源工业的重要作用,做到科学合理投资;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的积极影响,实行积极消费政策;高度重视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发挥能源工业作用。
关键词:
能源工业 能源消费 国民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菲 董锁成 毛琦梁
本文从工业结构演变的角度分析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利用工业特征偏向指数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与工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模型,重点考察了近几年中国地区工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演变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中国工业结构能耗特征的变化,对地区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有重要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和成本优势、大规模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高耗能化、东部地区工业结构低耗能化的演进态势,而高耗能的工业结构决定了较高的能源消费强度。政府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进行节能目标分解时,要正确认识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与发展阶段,根据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的变化特点,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节能目标和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翔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令人堪忧的中国能源情势已经给中国的经济安全亮起了红灯。今天,中国的能源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总量问题,也不再是能源产业自身发展和产业内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对于身处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应该从结构和总量两个方面着手。鉴于此,基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前后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中长期内影响中国整体能源消费状况的主要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消费结构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实际上是三次产业中最低的,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却是最高的;总量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中国能源使用和消费体制正在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正确的能源战略完全有可能保障工业化目标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