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3)
2023(11221)
2022(10070)
2021(9399)
2020(7851)
2019(18366)
2018(18193)
2017(35276)
2016(19472)
2015(21937)
2014(21825)
2013(21630)
2012(19896)
2011(18036)
2010(17789)
2009(16062)
2008(15681)
2007(13427)
2006(11738)
2005(10076)
作者
(57906)
(48124)
(47890)
(45364)
(30687)
(23068)
(21618)
(18917)
(18391)
(17076)
(16559)
(16296)
(15276)
(15031)
(14813)
(14770)
(14489)
(14268)
(13750)
(13609)
(11990)
(11796)
(11600)
(10972)
(10796)
(10731)
(10603)
(10500)
(9701)
(9604)
学科
(76727)
经济(76644)
管理(54181)
(51954)
(41970)
企业(41970)
方法(38289)
数学(33369)
数学方法(32972)
(21213)
(18897)
中国(18259)
(17248)
业经(17055)
地方(15028)
农业(14493)
环境(13370)
理论(13332)
(13146)
贸易(13142)
(12719)
(12512)
技术(12059)
(11559)
(11224)
(11137)
财务(11076)
财务管理(11058)
教育(10699)
企业财务(10496)
机构
大学(281633)
学院(278175)
管理(111971)
(107441)
经济(105117)
理学(98286)
理学院(97145)
管理学(95323)
管理学院(94843)
研究(94253)
中国(66741)
科学(61880)
(60293)
(49511)
(48117)
业大(46185)
(46056)
研究所(44610)
中心(41506)
农业(39248)
(39153)
财经(38228)
(37908)
北京(37647)
师范(37526)
(34899)
(33962)
(31759)
经济学(31678)
师范大学(30662)
基金
项目(199457)
科学(156486)
基金(145071)
研究(142776)
(128031)
国家(127007)
科学基金(108237)
社会(88587)
社会科(83909)
社会科学(83885)
基金项目(77787)
(77722)
自然(72415)
自然科(70715)
自然科学(70695)
自然科学基金(69424)
(66284)
教育(65366)
资助(59871)
编号(57709)
成果(46348)
重点(44819)
(43823)
(42264)
(41260)
课题(39518)
创新(38511)
科研(38475)
计划(37118)
教育部(37047)
期刊
(112031)
经济(112031)
研究(78504)
学报(48849)
中国(47952)
科学(44464)
(44106)
管理(39131)
大学(36151)
学学(34055)
(32271)
农业(31406)
教育(30738)
技术(23795)
(18309)
金融(18309)
业经(18161)
财经(17602)
经济研究(17287)
(16050)
图书(15643)
(14934)
问题(14740)
科技(14478)
技术经济(14108)
理论(13849)
(13761)
业大(13256)
资源(13243)
实践(12882)
共检索到387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修静  臧晓强  李淑华  
为了测度工业的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引入了加权的非径向非角度的Malmquist指数,并且对其进行了分解。对30个省的实证发现:节能减排全要素生产率在持续增长,其中东部表现最好,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海英  修静  李淑华  
本文运用基于熵的USBM模型建立了包含能源、环境因素的曼氏指数,对我国30个省际1992-2011年的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测度,结果发现:传统的忽略节能减排因素的生产率测度会高估我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中部地区在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工业生产率增长最快,且全部来自于技术进步;生产前沿面几乎都来自东部地区,它们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引领者;全国省际工业效率水平与前沿面的差异性正在扩大,未考虑节能减排约束的省际工业效率测度低估了这一差异的严重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程云鹤  
本文以非径向、投入松弛导向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基础,在序列数据包络分析(DEA)框架下,应用具有差分结构的改进型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MLPI),将能源与环境因素引入到中国地区全要生产率测度之中,对2000~2009年中国各地区、三大区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现状、来源、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揭示要素利用、节能减排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00~2009年,全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68%、累计6.27%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技术效率起到阻碍作用;资本利用、劳动利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分别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贡献了9.82%、66.43%、2.42%...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兵  刘光天  
基于绿色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的双重分解,本文首次采用两期权重修正罗素模型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节能减排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分析节能减排能否实现环境和中国绿色经济的双赢。研究发现,1999—2012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3%,其中节能减排绩效为1.20%,贡献度高达90.23%,是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减排绩效优于节能绩效,SO_2减排绩效优于COD减排绩效。节能减排主要通过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而实现环境和绿色经济的双赢,"波特假说"得到验证。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面临权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通过"管理减排"和"自然减排"实现环境和绿色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玲  陈仲常  马大来  
在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算并分解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基于节能减排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分析了制造业节能减排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能耗、排放存在"双高代价"、"不对称性",能耗结构影响行业污染排放量,在减排政策中应重点关注;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其主导因素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贡献较小,而且制造业仍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行业效率的异质程度虽有所缩小,但异质性将长期存在,可能的内在机制在于资本和劳动配置情况、经济改革的影响和行业本身的性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锐波  张亦瑶  
本文构建关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与Porter外部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以2004年为基期的2005~2015年中国省域制造业的产业外部性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将产业细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进行探讨研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雅各布斯外部性与波特外部性对于制造业整体以及3个细分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针对生产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实证证明,产业多样化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效率改善而对技术进步具有抑制作用,市场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技术进步,与波特外部性不谋而合。提高产业专业化以及保持产业的区域垄断更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进步,支持了MAR外部性的观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则主要是通过区域的竞争来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只有波特外部性在发挥正向效应;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进步需要保持产业的专业化,而提高产业的多样化与有效的市场竞争更利于技术效率的改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兵  梁淑珍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对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我国26个制造业行业1999~2008年的效率和生产率及其构成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无效率水平最高的是原材料工业,环境效率水平最高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低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说明了环境管理的无效率;纯技术进步是中国制造业行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倩妮  王川  马天平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碳减排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与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实践。文章利用1998—2020年我国30个省会(首府)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碳减排对气候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的调节效应,并着力探究其传导路径与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积极的碳减排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缓解极端气温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利影响。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经济欠发达城市或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调节作用更显著。考虑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时,碳减排的调节作用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斌锋  方晟  冯劲  
在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工业经济增长,以改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31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14年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计算,并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计量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出弹性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约43.3%,同时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在这两种要素密集度行业的产出弹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要素密集度性质的行业应采取差异化的措施从而在节能减排的同时保证产出稳定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斌锋  方晟  冯劲  
在目前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我国工业行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工业经济增长,以改善发展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我国31个工业细分行业20002014年的行业要素密集度的计算,并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计量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工业行业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源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产出弹性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约43.3%,同时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在这两种要素密集度行业的产出弹性也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少华  蒋伟杰  
本文首次采用基于投入冗余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ISP)来重新测度和分解中国1985-2009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该指数优势在于可以进一步测度与分解投入要素的生产率。研究表明:①国家层面,TFP增长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35.08%的份额。相比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是导致TFP变化的主要原因,生产前沿面年均向上移动3.53%;相比资本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驱动中国TFP上升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②区域层面,TFP差异是导致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东部、中部还是西部,TFP的提升均体现在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技术变化方面。③省际层面,全部省份在样本期内都实现了TFP提升,2005年之后逐渐有更多的省份成为"创新者",而省际之间追赶效应表现得并不是十分明显;TFP、资本生产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在省际之间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动态趋势。研究对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挖潜、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省际发展与赶超等问题,富有启发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华  王军  张越杰  
本文运用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TFP增长的速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差异很大;从静态角度看,一些行业技术非效率主要源于生产中要素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