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43)
2023(9795)
2022(7911)
2021(7435)
2020(5975)
2019(13966)
2018(13664)
2017(25275)
2016(13604)
2015(15574)
2014(15310)
2013(15174)
2012(14144)
2011(13043)
2010(12708)
2009(11978)
2008(11845)
2007(10126)
2006(9276)
2005(8911)
作者
(40561)
(33855)
(33703)
(32253)
(21590)
(16277)
(15215)
(13175)
(13134)
(11878)
(11854)
(11432)
(11059)
(11035)
(10901)
(10711)
(10240)
(9815)
(9732)
(9525)
(8729)
(8417)
(8405)
(7816)
(7750)
(7648)
(7590)
(7282)
(6937)
(6850)
学科
(63211)
经济(63153)
管理(33961)
(33142)
方法(25312)
(25178)
企业(25178)
中国(22865)
数学(22674)
数学方法(22510)
(17196)
(13461)
(13448)
(13426)
贸易(13418)
(13147)
业经(13045)
(12669)
地方(11117)
农业(11060)
(10140)
金融(10139)
(10128)
银行(10095)
(9895)
(9805)
(9710)
产业(9237)
环境(8502)
发展(7976)
机构
大学(201286)
学院(195360)
(92138)
经济(90734)
研究(82020)
管理(68797)
中国(62988)
理学(58812)
理学院(58046)
管理学(56957)
管理学院(56610)
科学(48337)
(45110)
(42555)
(39721)
研究所(38867)
(36562)
中心(34899)
财经(31566)
经济学(30685)
(29690)
北京(29460)
(29160)
农业(28884)
业大(28726)
(28242)
经济学院(27507)
(26377)
师范(26030)
科学院(25011)
基金
项目(131130)
科学(104271)
基金(99143)
研究(92358)
(89504)
国家(88872)
科学基金(74192)
社会(62120)
社会科(58933)
社会科学(58919)
基金项目(50729)
自然(47307)
(46310)
自然科(46240)
自然科学(46223)
自然科学基金(45484)
(41788)
教育(41788)
资助(41309)
编号(33730)
重点(31121)
(30930)
(29341)
成果(28242)
国家社会(27872)
中国(27729)
(26426)
教育部(26274)
科研(25330)
创新(25038)
期刊
(101136)
经济(101136)
研究(65856)
中国(43602)
学报(35832)
(33789)
科学(33454)
(29153)
管理(28114)
大学(27104)
学学(25299)
农业(23257)
教育(19893)
(19581)
金融(19581)
经济研究(18593)
财经(16811)
技术(15322)
(14783)
(14033)
(14012)
问题(13935)
世界(13604)
业经(13497)
国际(13462)
技术经济(9815)
(9477)
统计(9115)
资源(8671)
业大(8619)
共检索到311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博  曾宪初  
本文从工业结构的视角对新中国60年工业化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构建了一个探讨工业结构变迁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结构变迁的动因和类型。结果表明:1978年之前,中国工业结构演变趋势极不稳定,且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一般规律存在很大差异,原因在于政府过度干预工业结构演变过程。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结构明显升级,趋势稳定性逐步增强,先后出现了适应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的两轮工业结构变迁,此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对我国工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力正不断加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云  
本文对新中国50 年来的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回顾按改革开放前30 年和改革开放后20 年两个时期进行,指出前30 年我国工业化有高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后20 年改革开放为我国工业化注入新的持续动力。本文还对可持续发展、“复关”、需求约束型经济的初步形成等对我国工业化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海波  刘立峰  
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提出和实施过程及其客观必然性、实施的重大成就和造成的严重后果,并对其主要特征做了归纳。第二部分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其提出的客观依据、实施取得的重要进展、继续推行这条道路的可行性和艰巨性及其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传林  冯振东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60年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农地制度与改革开放以来共有私用型农地制度。文章认为,大政治利益集团的意识形态偏好在特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决定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非正式制度创新在边际上的不断积累终会使正式制度偏离其锁定路径;公社型的农地产权制度效率不高,但在某些方面却比家庭联产经营制具有优势;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浩  
中国工业化已经走过整整60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带给我们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启示。本文试图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工业化,指出中国工业化是一种国家主导经济发展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一种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下的产业合理协调和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在逐步提高全国研发基金投入下的国家创新型体系建设模式;是一种由基于传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为现代新型工业化以较少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这四方面的特点和规律贯穿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始终。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保江  杨丽  
工业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新中国70年工业化历程可划分为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快速推进期、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各阶段的增长动力和结构特点,可归纳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制度前提;坚持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关键举措;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路径;坚持发展理念创新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理论先导;坚持战略与规划引领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法;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国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条件。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刘戒骄  孙琴  
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世界工业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探索中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和条件,认识到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立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进行了70多年的大规模工业建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党领导中国工业化的成就集中体现在,1949年至1978年用不到30年的时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1979年至2016年用30多年的时间建成门类最齐全的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工业化的下一个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在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建成世界工业强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尹书博  
本文认为 ,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1 95 3~ 1 95 7年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1 95 8~ 1 96 0年的以“超英赶美”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1 96 1~ 1 978年的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 2 0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党的十三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 2 1世纪前 5 0年的新的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涛  张琦  
易地扶贫搬迁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不同时期国内外环境、扶贫重点、物质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各阶段采取的具体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法有着特有的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易地扶贫搬迁的就业发展变迁历程,从搬迁后农户就业安置模式角度分析各阶段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实施及对减贫开发的推动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减贫新趋势,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就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减贫政策创新提出了未来展望。
[期刊] China Economist  [作者] 邓洲  于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工业化的推进和工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工业结构特征,这既符合工业化的一般规律,也与不同时期的国情世情相关,更受我国政府和工业企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70年的工业结构变迁史表明,坚持经济体制改革、遵循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动规律、保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和自主性、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制定符合工业化阶段的发展政策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经验。当前,尽管工业结构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但向创新驱动、多元动力、深化开放和区域协调方向演进的基本趋势已经确立,工业结构将沿着工业强国的方向继续演进。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密克·堪培奥  丁兴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边古  
1999年 ,中共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揭开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新篇章。回顾过去的半个世纪 ,西部工业沿着曲折坎坷的路程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既为今后的大开发奠定了相当规模的物质技术基础 ,更为新的征程提供了宝贵的教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汉民  孔令乾  鲁彦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外贸体制的变革深深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之中,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缩影。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外贸国家统制,由国家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外贸企业缺乏自主权,外贸主要起到调剂余缺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以对内放权让利、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对外开放市场、推动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主线,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体制,实现了外贸体制的根本变革。外贸体制的变迁释放了巨大的市场活力,促进了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回顾我国贸易体制的变迁历程,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是中国外贸体制变迁的重要特征。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我国要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自信的步伐融入全球经济发展之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段伟丽  汪安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乡村教师教育政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大成绩,但同时,乡村教师教育中还存在着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制约着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70年来我国乡村教师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必须继续完善乡村教师教育政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和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宗忠  
文章主要就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60年的基础、发展历程、主要分支学科研究的发展与成就、未来展望进行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