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2)
2023(6051)
2022(5142)
2021(4782)
2020(3962)
2019(9189)
2018(8767)
2017(18185)
2016(9778)
2015(10869)
2014(10831)
2013(10601)
2012(10095)
2011(8999)
2010(9444)
2009(8792)
2008(8493)
2007(7567)
2006(7006)
2005(6402)
作者
(25548)
(21207)
(21109)
(20333)
(13820)
(10024)
(9717)
(8166)
(8157)
(7813)
(7243)
(7063)
(6967)
(6836)
(6832)
(6664)
(6318)
(6214)
(6132)
(6079)
(5473)
(5171)
(5129)
(4976)
(4964)
(4802)
(4785)
(4751)
(4241)
(4236)
学科
(41811)
经济(41765)
管理(27596)
(27270)
(20819)
企业(20819)
方法(17000)
数学(15221)
数学方法(15047)
(12651)
(12228)
中国(11942)
(10478)
贸易(10473)
(10278)
地方(9633)
(9038)
(8904)
金融(8904)
(8234)
业经(8144)
(8131)
银行(8126)
农业(8116)
(7916)
(7858)
税收(7666)
(7613)
(6765)
财务(6753)
机构
学院(134277)
大学(132611)
(65743)
经济(64538)
管理(51291)
研究(49061)
理学(43300)
理学院(42911)
管理学(42376)
管理学院(42120)
中国(39494)
(32543)
(27218)
科学(24876)
财经(24509)
(23904)
中心(22447)
(22418)
研究所(21124)
经济学(20936)
(20864)
经济学院(18980)
财经大学(18124)
(17941)
(17903)
北京(17591)
(16880)
师范(16781)
(16202)
业大(15089)
基金
项目(82390)
科学(66181)
研究(65073)
基金(60745)
(51447)
国家(51007)
科学基金(44053)
社会(42640)
社会科(40642)
社会科学(40638)
(30602)
基金项目(30405)
教育(30125)
编号(26352)
资助(26181)
自然(26092)
(25911)
自然科(25498)
自然科学(25492)
自然科学基金(25054)
成果(23029)
(19881)
课题(18871)
(18870)
重点(18735)
国家社会(18041)
(17787)
教育部(17633)
人文(17135)
(16933)
期刊
(74867)
经济(74867)
研究(47317)
中国(26954)
(24171)
管理(20271)
(18926)
金融(18926)
(16751)
教育(15381)
科学(14880)
学报(14274)
经济研究(12977)
财经(12330)
大学(12006)
国际(11664)
技术(11576)
农业(11495)
学学(11216)
(11190)
业经(11001)
(10735)
问题(9946)
世界(8874)
技术经济(6903)
现代(6403)
统计(6400)
理论(6368)
(6296)
论坛(6296)
共检索到218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史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需要工业稳增长并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工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应对系统冲击、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关键角色不可替代。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主要工业国相继制定实施振兴制造业战略,全球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产业分工在地缘政治、新的贸易规则影响下正在发生改变,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工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来的强劲发展韧性和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工业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三重压力加大了中国工业下行风险,“大而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工业稳增长对保持制造业占比的基本稳定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工业稳增长的内涵和多重作用,提出工业稳增长要注意工业稳与宏观经济稳、当下稳与长期稳、行业稳与区域稳的统筹协调,同时处理好稳增长与育动能、工业与服务业、疫情防控与工业发展、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稳链与补链强链、工业化与绿色化、产业集聚与区域均衡发展、国内与国际循环的八大关系,在宏观、产业、微观三个层面找准政策着力点,从九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工业稳增长。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榉成  
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第三个年头,全球经济复苏有力,不断刷新的通胀和就业数据推升了美联储加息步伐。为了避免资本流出,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包括俄罗斯、巴西、韩国、英国在内的多数国家相继提升基准利率。庆幸的是,中国受益于前期贸易双顺差带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强,“外紧内松”的货币政策得以保持。如果说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GDP正增长的经济体,那么2022年则有望成为全球唯一保持“宽信用”的经济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锐  
由于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并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的不利影响,2007年世界经济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但金融市场动荡和油价飙升给世界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使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春花  
企业一旦遭遇巨大的环境变化,那些被增长数字所掩盖的经营短板就有可能会集中爆发,真正证明了自身对于市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一定是在逆市依然可以保持增长的公司。站在2018年,我们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候,也幸运地看到中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巴曙松  
中国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5年以来更是呈现加速的趋势,2006年6月底已经达到9 411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从目前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特征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趋势要想在短期内扭转,必须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即使现在开始着手采取抑止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政策措施,外汇储备可能依然还会继续增长,只不过增幅有可能减缓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下一步的宏观金融政策决策,需要考虑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这一市场背景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斯坦芬·安德杰  罗伯特·迈克莱  帕切克·迈圭尔  胡妍斌  王辰  
主要国际货币保持超低利率,引发了人们对国际信贷资金流入增长强劲的亚洲的担忧。本文研究了国际信贷的三种构成及控制该种信贷面临的一些政策挑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信贷增长会促使新兴市场出现信贷过热。危机前国际信贷水平越高,危机后信贷和实际产出收缩越严重。当前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国际信贷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不大,即使一些亚洲经济体美元信贷增长迅猛,对其信贷总量的增长影响也有限。随着一些亚洲国家金融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国内居民将更多地利用套息机会增加外币融资,对国际市场融资的依赖度也将会加大,这将削弱该国控制国内信贷增长的能力。亚洲国家对这种趋势应该予以密切关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萍  
应更加强调平衡短期举措与长期政策的关系,把握政策的精准性和节奏感,促进消费预期在短期内快速回升,增强供给端更好地满足长期消费升级的需要消费领域的主要亮点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我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突破44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商品消费常态化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康  张斌  
供给侧改革既是为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新形势的主动选择,也是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战略方针。本文首先从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已经无力承担拉动我国经济前行以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不相匹配两方面分析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在探究美国等国家尝试供给侧发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路径:强调简政放权,努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全球化人力资本战略;适当降低企业负担和大力推进财税改革;积极推动土地制度改革;打破金融抑制约束等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金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郭凯   缪延亮   张明   肖立晟  
疫情以来,全球宏观范式从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的“三低一高”范式,过渡到高通胀、高利率、高杠杆、低增长的“三高一低”范式。各国经济走势呈现分化,主要与其资产负债表表现相关。资产负债表改善的经济体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表现更好,而资产负债表恶化的经济体实际GDP增速表现不佳。美国经济表现超预期,经济接近“软着陆”,但在通货膨胀、房地产市场等方面仍面临结构性问题。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符合预期,但增长动能较弱,主要由于外部需求、美元利率、中美关系、宏观政策等方面压力。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滞胀格局,延续时长主要取决于全球地缘政治冲突走向以及能否找到新的重塑全球增长的方式。2024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逆风有望转为顺风,不利因素或将逐一缓解,不过宏观政策力度仍有待强化,以帮助经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度过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下一阶段世界经济主要存在三方面潜在风险点:一是美国企业债市场风险,特别是高收益企业债即垃圾债市场风险;二是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尤其是商业房地产市场风险;三是未来主要国家政府债务压力将会显著攀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海霞  
自从我国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的分散化和碎片化随之形成,小农户家庭经营模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流模式。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人地分离问题的加剧,农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演化为农地流转制度的创新,而农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取决于能否形成系统化的农地流转运作体系。不过,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农地流转价格高、村集体角色定位模糊、离乡不离土等诸多问题,因而亟须对当前的农地流转体系进行优化,如优化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明确农地流转中村委会的角色定位和构建完善的农地退出机制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从快速增长的“八五”走向更富挑战的“世纪之交”──“八五”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1995年,我国顺利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各项主要任务,并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詹向阳  邹新  赵新杰  
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利趋势以及未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条件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观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强,甚至出现了下行风险的诸多苗头;下一阶段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因素不会发生趋势性的转变,如内需拉动(包括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高储蓄率、产业结构升级、银行体系稳健性改善以及较好的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将由2002~2007年的加速增长期向平稳较快增长期转变,GDP增速将有所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速,内需在需求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显著增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经济服务化和服务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斐然,服务贸易领域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规模稳步扩大、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国际开放合作不断深入,正在由服务贸易大国转向服务贸易强国。我国服务贸易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国内外产业结构优化和数字化赋能赋智两个方面。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要从夯实服务业发展基础、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和积极参与服务贸易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等方面发力,不断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