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6)
- 2023(9412)
- 2022(7403)
- 2021(6813)
- 2020(5447)
- 2019(12616)
- 2018(11885)
- 2017(22882)
- 2016(11941)
- 2015(13676)
- 2014(13280)
- 2013(13442)
- 2012(12761)
- 2011(11943)
- 2010(11483)
- 2009(10933)
- 2008(10908)
- 2007(9490)
- 2006(8511)
- 2005(7946)
- 学科
- 济(62289)
- 经济(62233)
- 管理(32087)
- 业(31036)
- 企(25618)
- 企业(25618)
- 方法(25042)
- 数学(21236)
- 数学方法(21101)
- 中国(18662)
- 业经(14871)
- 农(14142)
- 贸(12992)
- 贸易(12986)
- 易(12693)
- 学(12640)
- 产业(11973)
- 财(11673)
- 制(10525)
- 地方(10451)
- 农业(9107)
- 环境(8989)
- 理论(8850)
- 银(8732)
- 银行(8710)
- 和(8545)
- 技术(8545)
- 融(8503)
- 金融(8503)
- 行(8458)
- 机构
- 大学(186337)
- 学院(182415)
- 济(89174)
- 经济(87909)
- 研究(72128)
- 管理(66860)
- 理学(57660)
- 理学院(57025)
- 管理学(56309)
- 管理学院(55983)
- 中国(54524)
- 科学(41007)
- 京(40827)
- 财(37246)
- 所(36264)
- 研究所(33182)
- 经济学(30182)
- 中心(30178)
- 财经(30160)
- 农(29465)
- 经(27717)
- 经济学院(27083)
- 北京(26533)
- 院(26097)
- 江(25365)
- 业大(24834)
- 范(23669)
- 农业(23414)
- 师范(23395)
- 财经大学(22704)
- 基金
- 项目(121663)
- 科学(97458)
- 基金(91622)
- 研究(88732)
- 家(81382)
- 国家(80798)
- 科学基金(68216)
- 社会(60839)
- 社会科(57823)
- 社会科学(57811)
- 基金项目(46713)
- 省(43651)
- 自然(41558)
- 自然科(40572)
- 自然科学(40556)
- 自然科学基金(39928)
- 教育(39338)
- 划(38417)
- 资助(37661)
- 编号(32469)
- 部(28767)
- 发(28528)
- 重点(28425)
- 国家社会(27314)
- 成果(26669)
- 中国(26247)
- 创(25900)
- 教育部(24824)
- 创新(24233)
- 发展(23654)
共检索到277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工业的本质就是将无用的物质转变为有用的物质,将有害的物质转变为有益的物质。工业对于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它是科技创新的实现载体和必备工具。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以至人类任何杰出想象力的实现,都需要以工业为基础和手段。科技进步是工业的灵魂,工业是科技进步的躯体。自从有了近现代工业,人类发展就如同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工业化从"丛林法则"时代走向文明时代的实质是,工业发展的目标更趋向于自觉增进社会福利。工业发展走向更高文明阶段的直接表现就是:以持续创新和"革命"的方式实现进化过程。所谓工业转型或产业升级,实质上是工业所具有的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自发彰显,在此过程中,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当...
关键词:
工业化 产业转型 工业文明 工业理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肖旭 戚聿东
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商业逻辑,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具体而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价值维度体现在驱动产业效率提升、推动产业跨界融合、重构产业组织的竞争模式以及赋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效率提升是基本前提,跨界融合是必要条件,竞争模式重构促进了动力机制的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是根本目标。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产业升级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转型升级应紧扣顾客价值。转型升级不是目的,通过为顾客创造价值实现持久生存与发展才是目的。最近,和企业界的一些朋友交流时,大家都有一个困惑,知道转型升级重要,有的近两三年花费五十余万元到处听专家讲座,回到公司,还是不知如何做。三年过去了,企业营运模式照旧,日子却越来越难。笔者试图结合自己从国企到民企,再到外企;从小公司到大型集团公司,再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尊涛 马陟政
税务数字人事是符合新时代新阶段要求的数字化干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逻辑和积极的价值逻辑。其中,知事识人的政治要求、政府治理的效能要求、科技驱动的战略要求是其理论逻辑,决定着数字人事的前行方向;制度赋能、岗位赋责、数据赋智、结果赋效是其实践逻辑,展现出数字人事的蓬勃生命力;促进向上向善、转变决策方式、彰显税收治理、提供税务方案是其价值逻辑,为提升我国公务员治理能力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
数字人事 绩效管理 税收治理 税收现代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继球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减少对国外技术供给的依赖,强调战略性产业的自育自立自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相应对产业政策提出新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适用于外循环的既往产业政策"选产业、选技术、选企业"弊端增多、有效性弱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加快推动产业政策向"选有限产业、产业内普惠性支持"转变,促进政策实施范围有限聚焦,放弃对特定技术路线和具体企业的选择,逐渐放弃以往的行政干预手段,更多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
关键词:
外循环 双循环 产业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工业互联网革命不断重塑国际制造业格局,推动制造业变革,提高制造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其会促使描述价值链环节经济特征的"微笑曲线"陆续丧失存在依据。为有效应对工业互联网革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更低要素成本的挑战,中国工业发展就其重点而言,在企业层面,应以陆续增强持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为基础,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发展针对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治理能力,且推动企业向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在政府层面,应对已有产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与转型,政策目标应由之前的"创新推动"逐渐转向"可持续创新能力构建与推动"转变,加快发展绿色制造、ICT智能制造、高效能制造以及基于新材料的制造,且尝试建立国家高效能运算研发中心与高效能运算服务中心,陆续突破高效能运算前沿技术。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价值链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耀一
工业互联网革命不断重塑国际制造业格局,推动制造业变革,提高制造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其会促使描述价值链环节经济特征的"微笑曲线"陆续丧失存在依据。为有效应对工业互联网革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更低要素成本的挑战,中国工业发展就其重点而言,在企业层面,应以陆续增强持续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能力为基础,在全球市场上不断发展针对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治理能力,且推动企业向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变;在政府层面,应对已有产业政策进行重新审视与转型,政策目标应由之前的"创新推动"逐渐转向"可持续创新能力构建
关键词:
工业革命 价值链 制造业 技术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斌 李川川 李秋静
新发展格局下,本文探讨消费结构升级的特征趋向与代际变迁,以及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范式。通过构建以后向需求为基础的地区-行业维度国内价值链环流分解框架,探究消费结构升级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可以优化国内价值链循环结构,强化地区间价值链关联;其次,消费结构升级通过创新驱动、资源优化与产业耦合效应促进国内价值链循环;最后,消费结构升级引致的国内价值链循环效应会受到市场分割的制约,加快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增强国内价值链的主体地位。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李广子 李俊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宏力
新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统一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之中。从历史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呈现由农村土地小农私有,家庭经营、互助经营和合作经营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又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最后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演进轨迹。从理论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是权利配置服务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配,服务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服务于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逻辑来看,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有着权利核心—权益核心—权能核心,集权锢农—分权富农—赋权强农,权利封存—权利调整—权利交易三条可循的线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趋向可概括为一条主线、两个坚持和三个改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陈明玉
本文提出的理论逻辑表明,消费升级可以通过恩格尔效应和鲍莫尔效应带动产业升级,有利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本文用制造业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产业升级,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代表消费升级,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消费升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升级,其中城镇中等收入以上阶层的消费升级是带动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还对产业升级是否落后于消费升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促使消费升级进一步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高端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黎智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正当其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规律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等理论研究发现,推动我国产业"三大变革"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自身的理论逻辑。"三大变革"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新理念、新模式和新动力,成为产业发展的方法论。在具体方法上,需要围绕产业发展"三大变革"目标,从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方面着手进行推进。
关键词:
产业发展 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力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盛勇 李晓华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推动了传统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使全球产业链出现重构,传统"微笑曲线"发生变形,国际分工出现新格局。中国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存在难得机遇。顺应变革,中国应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全球技术领先、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加快互补性制度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扩大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构建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
新工业革命 全球价值链 产业升级 重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代明 刘佳 王方方
创新网络集成是在全球价值链不断细化的背景下,依托创新网络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化、高级化、系统化的集成形式,其不仅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单一网络内部的资源整合,而且在宏观上体现为对多重创新网络间的资源优化。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的现代产业要形成以研发为驱动力的价值链集合,以价值集成为目标推动研发产业化从而进行二次创新与集成创新。创新网络价值集成驱动下研发产业化路径可划分为需求推动型路径、正向典型路径、逆向非典型路径三种类型,其中,逆向非典型路径属于研发产业化的高级阶段。三种路径有效结合可促进中国企业产业位势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