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5)
- 2023(9658)
- 2022(8098)
- 2021(7086)
- 2020(5736)
- 2019(13057)
- 2018(12702)
- 2017(24578)
- 2016(12974)
- 2015(14200)
- 2014(14429)
- 2013(14527)
- 2012(14236)
- 2011(13180)
- 2010(13616)
- 2009(12683)
- 2008(12288)
- 2007(11092)
- 2006(10299)
- 2005(9804)
- 学科
- 济(86106)
- 经济(86057)
- 管理(34592)
- 业(33277)
- 地方(26601)
- 企(25114)
- 企业(25114)
- 方法(23662)
- 中国(23050)
- 数学(20376)
- 数学方法(20282)
- 农(18490)
- 业经(18203)
- 地方经济(17065)
- 学(14564)
- 产业(13201)
- 农业(12966)
- 发(12532)
- 财(12314)
- 制(12245)
- 融(11864)
- 金融(11864)
- 环境(11381)
- 贸(11250)
- 贸易(11239)
- 银(11104)
- 银行(11089)
- 行(10884)
- 易(10713)
- 技术(10168)
- 机构
- 学院(197721)
- 大学(195234)
- 济(98289)
- 经济(96547)
- 研究(77908)
- 管理(71196)
- 理学(59606)
- 理学院(58865)
- 中国(58506)
- 管理学(58144)
- 管理学院(57759)
- 科学(43743)
- 京(42635)
- 财(41033)
- 所(39609)
- 研究所(35419)
- 中心(33461)
- 财经(31944)
- 经济学(31780)
- 江(31750)
- 农(30593)
- 经(28740)
- 经济学院(28240)
- 院(28172)
- 北京(27844)
- 范(27096)
- 师范(26835)
- 业大(25414)
- 州(25215)
- 科学院(23585)
- 基金
- 项目(122011)
- 科学(96853)
- 研究(92147)
- 基金(87141)
- 家(75004)
- 国家(74401)
- 科学基金(63506)
- 社会(61530)
- 社会科(58693)
- 社会科学(58684)
- 省(48961)
- 基金项目(45429)
- 教育(40586)
- 划(39858)
- 自然(37056)
- 自然科(36134)
- 自然科学(36128)
- 编号(36010)
- 资助(35649)
- 自然科学基金(35499)
- 发(34523)
- 成果(29246)
- 发展(28789)
- 展(28331)
- 重点(28324)
- 部(26884)
- 课题(26658)
- 国家社会(26012)
- 创(25170)
- 创新(23689)
- 期刊
- 济(124632)
- 经济(124632)
- 研究(69277)
- 中国(45653)
- 财(29782)
- 管理(29763)
- 农(29270)
- 科学(26447)
- 学报(25621)
- 经济研究(21274)
- 融(21254)
- 金融(21254)
- 教育(20724)
- 农业(20055)
- 大学(20034)
- 业经(19791)
- 技术(19129)
- 学学(18930)
- 财经(17044)
- 问题(16158)
- 经(15138)
- 技术经济(12648)
- 贸(11828)
- 世界(11757)
- 商业(10810)
- 国际(10602)
- 经济问题(10455)
- 统计(10432)
- 业(10430)
- 经济管理(9902)
共检索到325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宫玉泉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对工业发展的质量和布局有着重要影响。为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近年来,我国对工业用地配置政策进行了改革,管理思路发生了方向性的转折。本文认为,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发挥工业用地政策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应通过系统集成同向政策予以推进。
关键词:
工业用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克强 李国祥 刘红梅
本文分析了工业用地减量化、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用地减量化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逐渐增强,当工业用地减量面积位于0.3503-18.2474公顷之间时,该积极效应最为显著。(2)从长期来看,近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远郊区;环境综合整治地区的工业用地减量化可以更快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工业用地减量化可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增强区域未来税收增长潜力。为此应进一步完善减量化的体制机制,建立减量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和区域间收益反哺机制,严格市场准入标准,提高新增企业质量。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向秋兰 蔡绍洪 张再杰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0.8403,参数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征,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数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0.征840,3,参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晓慧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中介视角,以201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考察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来看,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表现出规律性的区域异质性,促进作用强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从中介效应来看,在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25.17%,即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天赐 曹泽
文章通过区位熵指数对中国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分布进行测度,并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自2012年后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东部地区是产业集聚分布的重心,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趋于收敛;以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作为门槛变量,全国、东部和西部样本均有一个门槛且通过稳健性检验,而中部样本未通过门槛效应检验;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保持较高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段珂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深化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工业用地要素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结构高级化两条渠道抑制工业用地要素错配;(3)对市场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发展规模较大、过度错配城市以及非资源城市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抑制作用随着错配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并能推动土地出让结构向增加商住用地方向调整。研究结论: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统筹兼顾全国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学涛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及其综合指标,同时采用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开放维度和共享维度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并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均处于波动上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红利,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中存在着动态均衡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和开放维度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经济 测度体系 产业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风慧 刘立峰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而产业结构升级是优化经济结构,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以2003—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测算出基于SBM模型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其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伴随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国绿色TF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绿色TFP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环境规制等控制变量产生的影响也因地区不同而不同。基于区域异质性和发展的阶段性,应实行差异化产业结构政策,并强化相关配套措施的联动协调,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常建新
基于2000—2019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金融发展、资本错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在关系。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小;(2)资本错配显著降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资本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负面影响高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3)资本错配是金融发展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因素,且各地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4)依赖增加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增加消费、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及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宗顺 郑军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4—2017年数据,构建PVAR模型,通过GMM估计、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产业结构、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产业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正相关,尚不显著;金融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负相关,但不显著;产业结构和金融规模彼此间存在正向冲击效应,金融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要高于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鲁宇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并创造高速增长奇迹的背后,离不开流通业对社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保障的关键支撑。本文构建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前者每上升一个单位,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提升13.3%。分区域来看,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交通运输业产业结构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最后,本文提出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升级要素发展,加大人力及创新投入等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