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6)
- 2023(15401)
- 2022(12379)
- 2021(10771)
- 2020(8657)
- 2019(19131)
- 2018(18768)
- 2017(35939)
- 2016(18985)
- 2015(21327)
- 2014(21261)
- 2013(21299)
- 2012(20251)
- 2011(18726)
- 2010(19062)
- 2009(17616)
- 2008(17206)
- 2007(15776)
- 2006(14696)
- 2005(13873)
- 学科
- 济(109681)
- 经济(109596)
- 管理(53832)
- 业(53207)
- 企(40234)
- 企业(40234)
- 方法(34657)
- 中国(31035)
- 数学(29908)
- 数学方法(29701)
- 地方(29244)
- 农(26897)
- 业经(24169)
- 学(20944)
- 农业(18908)
- 技术(18645)
- 地方经济(17723)
- 财(17355)
- 融(16701)
- 金融(16699)
- 制(16686)
- 环境(16475)
- 产业(16374)
- 贸(16372)
- 贸易(16357)
- 发(16071)
- 易(15715)
- 银(15625)
- 银行(15574)
- 行(15208)
- 机构
- 学院(291836)
- 大学(290557)
- 济(135983)
- 经济(133463)
- 研究(113020)
- 管理(105695)
- 理学(89137)
- 理学院(88119)
- 管理学(86697)
- 管理学院(86172)
- 中国(85262)
- 科学(66577)
- 京(63336)
- 所(58660)
- 财(58108)
- 研究所(52861)
- 农(52475)
- 中心(49598)
- 江(46579)
- 财经(45578)
- 经济学(43873)
- 业大(42621)
- 经(41334)
- 农业(40967)
- 北京(40748)
- 院(40552)
- 经济学院(39203)
- 范(37961)
- 师范(37490)
- 州(36569)
- 基金
- 项目(187709)
- 科学(148167)
- 基金(136022)
- 研究(135638)
- 家(120270)
- 国家(119329)
- 科学基金(101068)
- 社会(89710)
- 社会科(85358)
- 社会科学(85337)
- 省(73991)
- 基金项目(70457)
- 自然(62832)
- 划(61577)
- 自然科(61389)
- 自然科学(61374)
- 自然科学基金(60302)
- 教育(59710)
- 资助(55396)
- 编号(52065)
- 发(47807)
- 重点(43321)
- 成果(41736)
- 部(40799)
- 创(39538)
- 发展(38810)
- 国家社会(38638)
- 展(38193)
- 课题(37835)
- 创新(37262)
- 期刊
- 济(164383)
- 经济(164383)
- 研究(95536)
- 中国(66614)
- 农(49617)
- 学报(46707)
- 科学(44433)
- 管理(44070)
- 财(42252)
- 大学(35416)
- 农业(33880)
- 学学(33631)
- 融(32285)
- 金融(32285)
- 教育(28846)
- 技术(28067)
- 经济研究(27708)
- 业经(25694)
- 财经(24258)
- 经(21332)
- 问题(21326)
- 业(18391)
- 技术经济(17671)
- 贸(16880)
- 世界(15983)
- 国际(15635)
- 科技(14270)
- 商业(14264)
- 统计(14098)
- 现代(13921)
共检索到469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投入端和产出端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既能减少投入端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出端污染排放,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在东部地区和财政缺口较小的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既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投入端、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又可通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和抑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入而促进投入端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应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因城施策提高产业转移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娟 王珍梦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新模式,能够通过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有效赋能绿色经济发展。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整体上能够显著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引入工具变量、Tobit回归、分阶段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途径间接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并呈现出非线性特征的门槛效应;第三,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出东部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和西部最低的非均衡性特征。据此,从强化数字化基础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挖掘数字要素等方面提出数字经济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庭强 史嘉豪 刘梦 李泽煜 余乐安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地区回归和FGLS方法,从金融发展视角,对产业智能化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焦嫚 许恒周 牛坤在
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法(GMM)实证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不仅会直接促进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还会通过制造业转型升级间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即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工业用地市场化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提升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中西部地区其影响则不显著。据此,应全面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推动制造业技术革新,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韶华 王菲 张伟
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基准模型、门槛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可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间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是工业实现绿色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从分地区维度来看,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就效应大小来看“中部>东部>西部”;(3)目前数字经济主要作用于工业资源利用和工业增长质量方面,对工业环境质量的提升作用尚不显著;(4)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门槛特征,当工业技术发展水平跨越门槛值后,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效应会更为强劲;(5)数字经济会通过影响人力资本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市场化水平来对工业绿色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要因地制宜以人力资本、能源结构、市场化水平为路径发挥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同时着力提升工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绿色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杰琦 陈达 夏南新
人工智能作为中国抢占科技战略高地的重要抓手,能否显著释放绿色发展效应备受关注,也是理论研究亟待探讨的重要命题。融合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意涵,利用超效率EBM模型测算中国省级绿色发展效率,系统考察人工智能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发现:(1)人工智能会直接赋能绿色发展,赋能效果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以地区高校平均科技产出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冲击为工具变量强化内生性控制后,结论仍成立。(2)人工智能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提升绿色发展效率。(3)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资源禀赋和要素密集度差异使得人工智能绿色发展效应释放具有异质性,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科技人力资源积累程度越高,技术、资本要素越密集,人工智能对绿色发展效率的赋能效果越强。(4)拓展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时滞性,且依托国内技术来源的人工智能,比依托国外技术来源的人工智能对绿色发展的时滞效应更明显。因此,应把握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战略契机,在开放融合创新中塑造技术竞争新优势,进而带动绿色发展转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流通产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雄 韩锦绵 张文瑞
文章测算了我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基于碳排放效率的绿色经济增长指数,并从技术进步角度分析和探究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经济增长的机制,从相对差距的视角论证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驱动因素及后发优势。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地促进绿色经济增长,是提升碳排放效率、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2)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赋能绿色经济增长;(3)数字经济在相对落后的城市存在后发优势,发展数字经济是缩小城市差距、实现区域协调的重要手段;(4)在数字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中存在隧道效应,该效应是相对落后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佳 卢新海 匡兵 蔡大伟
研究目的:理论分析工业用地错配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机理,以期为优化工业用地配置进而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指导。研究方法:固定效应模型与系统广义矩模型。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错配对区域绿色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持续性;(2)工业用地供给规模失衡,将挤占居住用地供应,抑制绿色技术创新,阻碍产业结构升级,而不利于区域绿色发展;(3)工业用地供给方式失当,会使得大量低质企业被引进,短期内带来巨大投资而促进GDP增长,但会损害长期的经济发展效益,同时造成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阻碍区域绿色发展。研究结论:未来应改革政府政绩考核体制与财税体制;制定规范、灵活的供地方式与标准,提高工业用地配置与利用效率;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市场对工业用地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海 沈盈盈 李言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可能对地区绿色创新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在采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据量化分析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创新先抑制后促进,整体呈现U型影响特征。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会给地区绿色创新造成一定负担;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赋能效应”才有所显现,开始有利于地区绿色创新发展。考虑变量衡量误差、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问题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经由地区融资约束和政府环保重视度这两个渠道对绿色创新产生U型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中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推动地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进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及门槛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的碳减排作用主要来自产业数字化的影响,且该作用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激励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农业碳减排,但农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未能促进农业碳减排。空间效应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关系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具有非线性特征,且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过门槛值时,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因此,应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加快推进农业部门的“双碳”进程,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技术赋能作用,同时加强区域之间的数字协作联动与环境协同治理,从而持续释放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春娟 郭凯歌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构建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1—2020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析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治理环境、数字普惠金融和数字产业发展是重要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呈现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强于外围城市、南方地区优于北方地区的态势;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与居民收入提升,显著促进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以丰富数字技术赋能场景、支持数字生态导向、提升“双碳”数字治理水平、强化数字基础保障等措施赋能绿色物流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维林 王艺斌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明 陈诗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