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52)
- 2023(13532)
- 2022(11077)
- 2021(10204)
- 2020(8451)
- 2019(19583)
- 2018(19652)
- 2017(39162)
- 2016(21061)
- 2015(23902)
- 2014(24062)
- 2013(23459)
- 2012(21263)
- 2011(19393)
- 2010(19901)
- 2009(18661)
- 2008(18404)
- 2007(16309)
- 2006(14865)
- 2005(13377)
- 学科
- 济(100217)
- 经济(100118)
- 管理(61361)
- 业(59407)
- 企(48515)
- 企业(48515)
- 方法(44390)
- 数学(40306)
- 数学方法(39702)
- 中国(28092)
- 农(25733)
- 财(22448)
- 业经(21768)
- 地方(20933)
- 制(20299)
- 贸(16807)
- 贸易(16798)
- 农业(16351)
- 易(16232)
- 融(15326)
- 金融(15325)
- 银(15293)
- 银行(15287)
- 行(14696)
- 理论(14591)
- 体(14392)
- 策(14263)
- 学(14040)
- 产业(14016)
- 技术(13779)
- 机构
- 学院(302340)
- 大学(300586)
- 济(135138)
- 经济(132408)
- 管理(120574)
- 理学(103300)
- 理学院(102303)
- 研究(101017)
- 管理学(100549)
- 管理学院(99980)
- 中国(78694)
- 财(63953)
- 京(63059)
- 科学(55546)
- 财经(49727)
- 所(48629)
- 江(46608)
- 中心(46230)
- 经(45221)
- 研究所(43158)
- 经济学(42452)
- 农(41304)
- 北京(40059)
- 范(38893)
- 师范(38602)
- 业大(38461)
- 经济学院(38198)
- 院(37087)
- 财经大学(36807)
- 州(36740)
- 基金
- 项目(194285)
- 科学(156161)
- 研究(146275)
- 基金(142904)
- 家(121532)
- 国家(120560)
- 科学基金(106217)
- 社会(95832)
- 社会科(91219)
- 社会科学(91199)
- 省(75005)
- 基金项目(73949)
- 教育(68758)
- 自然(66576)
- 自然科(65150)
- 自然科学(65142)
- 自然科学基金(63987)
- 划(62456)
- 资助(60362)
- 编号(59257)
- 成果(48452)
- 部(44181)
- 重点(43204)
- 发(42709)
- 课题(41855)
- 创(40348)
- 国家社会(39768)
- 教育部(39152)
- 人文(38098)
- 创新(37670)
- 期刊
- 济(152434)
- 经济(152434)
- 研究(98281)
- 中国(60829)
- 财(48068)
- 管理(47394)
- 科学(37528)
- 农(37175)
- 学报(35623)
- 教育(35002)
- 融(34701)
- 金融(34701)
- 大学(29498)
- 技术(28724)
- 学学(27518)
- 财经(25815)
- 经济研究(25338)
- 业经(25225)
- 农业(24473)
- 经(22350)
- 问题(21498)
- 统计(17267)
- 贸(16516)
- 技术经济(16194)
- 策(15963)
- 商业(15048)
- 现代(14714)
- 决策(14350)
- 理论(14179)
- 国际(13955)
共检索到464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龚小芸 杨进 刘蓉
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以推动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产生的财政激励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政策选择。基于2003—2013年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并以招拍挂政策出台以后协议出让土地的面积占比下降程度作为各地受到政策冲击的强度指标,文章通过构造连续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1)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实施使得原来高度依靠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的地区工业发展受到冲击,工业产值增长减缓,其中外资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2)受冲击地区第二产业增速减慢,企业利税总额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导致地区财政压力显著上升。(3)地方政府为了应对财政压力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另一方面大幅增加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推动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土地财政行业扩张。以上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改革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对地方政府长期依赖的以廉价工业用地为基础的“以地引资”模式形成冲击。文章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对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以地引资 财政激励 工业发展 土地财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少博 高波 石有为
基于2008—2019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一方面能够通过融资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促进在位企业进行规模扩张从而提升就业水平,另一方面又会通过提升地价增加新企业的进入成本从而降低就业水平,并且短期内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不同于短期内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对城市就业水平产生的负向冲击,长期内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东部地区城市和规模较大城市的总体就业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昊
我国工业用地政策经历了“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弹性出让”四个阶段,以不断调整适应我国工业化进程,政策演进遵循了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基本原则。当前,工业用地市场存在着新增用地供给短缺、存量用地低效使用和用地金融化倾向等问题。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本要求、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及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的原则体现。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应制定工业用地利用规划以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工业用地出让改革以提升配置效率,整治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以提高用地效益,建立用地效能评价机制以奠定决策基础,完善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以促进资源流动,创新工业用地利用模式以提高集约水平。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用地政策 用地效益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忠国 唐健 卢曦
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推进的生产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取向,不断释放出人口红利和世贸红利,经济社会实现了高速增长。然而,进入新常态后,我国人口红利与世贸红利持续减弱,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降低,原有发展动能持续减弱。为此,党中央及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作为土地部门,如何落实决策,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李蒙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但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使资源型地区呈现较低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2007—2016年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对资源型地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负向影响,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反而抑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同样具有负向影响,但衰退型城市具有正向影响。资源型地区应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实现有效的市场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实现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楼立明 向琰 潘有成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工业用地涉及的新增供应、弹性出让、土地续期、存量供应、供后监管、二级市场、综合整治等全链条市场化配置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土地二级市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力豪 陈志刚 陈逸
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对于推进中国的土地市场发展和优化工业用地配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内地46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规模起到了遏制作用,政府在财政收入刺激下加大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有一定作用,工业用地规模变化主要受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双向驱动。进一步的,在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地价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的约束比较明显;而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城市,政府在财政收入考量下的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起到了主要作用。最后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有助于工业用地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邬明德 冯国南
工业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和利用,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地需求的根本出路和必然选择。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毕竟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经验可循。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工作情况复杂,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 叶艳妹
在总结我国目前工业用地协议出让诸多弊端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工业用地出让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并通过浙江、广东等地工业用地市场化的实例分析从区域竞争和用地效益的角度阐述了工业用地市场化的科学性、高效性,同时也对工业用地市场化出让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说明。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协议出让 实例分析 市场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白莹莹 马艳茹
研究目的:探索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影响效应,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9年发生的撤县设区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机制模型检验其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影响及传导渠道。研究结果:(1)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2)撤县设区对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财政竞争和工业集聚促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但引资竞争弱化了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作用。(3)撤县设区对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城市及中小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程度的促进效应显著;其增加了商服和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加剧了不同用途土地出让价格扭曲。研究结论:合理运用撤县设区政策工具对推动工业用地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区域与城市规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推进撤县设区政策,逐步深化地区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婷婷 张辉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提升宏观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耕地保有量指标管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根据土壤属性预测耕地数量和空间位置解决了内生性问题,结合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国土统计数据,研究土地供给约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土地供给约束显著减少了工业用地配置中“压低价格、过量供给和协议出让方式”的供地行为。土地供给收紧后,工业用地配置优化,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中心城区、非高技术行业及土地需求旺盛的地区,土地供给收紧后企业效率提升更大。在土地资源趋紧的现实背景下,本文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及“亩产论英雄”等改革实践提供了学理上的回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崔新蕾 马艳茹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新蕾 孟祥文 王丹丹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群工业用地市场发育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为实现工业用地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以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溢价率表征市场化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在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在城市群间有较大差异,珠三角城市群增长幅度最大,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小;(2)泰尔指数在研究期内阶段性特征明显,工业用地市场发育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其差异受到城市群内以及城市群间差异的双重影响;(3)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说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在缩小,但各城市群空间收敛进程并不一致,这与城市群间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关联性。研究结论:应在充分考虑各城市群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差异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化工业用地政策,通过加强城市群协调合作来推进工业用地市场的空间联动性建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投入端和产出端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既能减少投入端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出端污染排放,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在东部地区和财政缺口较小的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既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投入端、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又可通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和抑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入而促进投入端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应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因城施策提高产业转移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