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16)
- 2023(12411)
- 2022(10286)
- 2021(9248)
- 2020(7609)
- 2019(16650)
- 2018(16050)
- 2017(29867)
- 2016(16181)
- 2015(17079)
- 2014(16572)
- 2013(16174)
- 2012(14970)
- 2011(13361)
- 2010(13285)
- 2009(12229)
- 2008(12230)
- 2007(10957)
- 2006(9630)
- 2005(8407)
- 学科
- 济(68074)
- 经济(68011)
- 管理(53030)
- 业(52708)
- 企(44094)
- 企业(44094)
- 方法(28979)
- 数学(25296)
- 数学方法(25095)
- 技术(20683)
- 财(18484)
- 农(17574)
- 中国(17176)
- 业经(15649)
- 地方(15602)
- 学(14051)
- 技术管理(13675)
- 农业(12452)
- 环境(12118)
- 贸(11727)
- 贸易(11720)
- 务(11491)
- 财务(11479)
- 财务管理(11467)
- 易(11355)
- 制(11298)
- 企业财务(11111)
- 划(10643)
- 融(10056)
- 金融(10054)
- 机构
- 大学(234489)
- 学院(234049)
- 济(97098)
- 经济(95384)
- 管理(91109)
- 研究(81392)
- 理学(80294)
- 理学院(79368)
- 管理学(78039)
- 管理学院(77604)
- 中国(58027)
- 科学(52337)
- 京(48306)
- 农(44368)
- 财(41727)
- 所(41531)
- 业大(38711)
- 研究所(38425)
- 中心(36266)
- 农业(35294)
- 江(34621)
- 财经(34367)
- 经(31457)
- 经济学(30055)
- 院(29801)
- 范(29621)
- 北京(29382)
- 师范(29186)
- 经济学院(27391)
- 州(26910)
- 基金
- 项目(168710)
- 科学(134677)
- 基金(124605)
- 研究(117221)
- 家(112446)
- 国家(111558)
- 科学基金(95158)
- 社会(77952)
- 社会科(74139)
- 社会科学(74114)
- 省(67091)
- 基金项目(66819)
- 自然(62749)
- 自然科(61412)
- 自然科学(61389)
- 自然科学基金(60337)
- 划(57073)
- 教育(53293)
- 资助(48181)
- 编号(43511)
- 创(41272)
- 重点(39139)
- 创新(37775)
- 发(37006)
- 部(36938)
- 国家社会(33561)
- 成果(33254)
- 计划(32746)
- 科研(32398)
- 业(32312)
共检索到331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晴艳 田启波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差距的影响,并运用动态回归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可以显著提高区域技术创新水平,但随着技术创新分位点的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降低;技术创新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上一期的技术创新对当期的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因此,需要持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补贴与支持,缩小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实现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与累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萍萍
一、引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企业弥补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倒逼企业开展旨在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赵连阁等,2014)。Lanjouw和Mody(1995)最早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支出和环境技术专利数分别作为衡量环境规制和环境技术创新的指标,使用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环境专利数的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谦 林寿富 管河山
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何为有效技术创新至今鲜有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提出了有效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的概念,构建了基于“动因——要素——效果”路径的工业企业有效技术创新内在机理模型和技术创新有效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创新有效度。然后,基于关系数据分析范式,从创新投入产出和创新环境两大视角,采用QAP方法对影响技术创新有效度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全样本、分时期和分时点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产出变量,尤其是资金投入和专利产出已成为决定省域创新差异的关键内部因素;而工业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则成为与其呈显著反方向变动的重要外部因素。
关键词:
有效技术创新 驱动因素 差距 QAP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游达明 邓颖蕾
基于2007—2015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统计数据,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清洁技术创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型环境规制强度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影响最为明显;环境补贴对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但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为负,不能有效激发地区创新主动性;排污收费对各地区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明显负向影响,其原因是排污收费门槛远低于治污成本。此外,企业规模对东、西部清洁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鹏 谢丽文
环境污染是推行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成为工业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工业污染治理的重视,针对工业污染的防治逐步形成两大途径:一是通过建设治污设施对污染排放物进行末端治理;二是通过革新技术并作用于生产系统形成前端预防。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污染防治的末端治理与前端预防,对于遏制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我国30个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要素投入产出的视角构建包含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指标的计量模型,对比分析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污染治理效率,并按东中西三大区域考察污染治理投资和企业技术创新对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的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名彦 浦正宁
本文通过专利文本分析识别得到45万余条我国数字技术专利,构建二阶段时空极差熵值法测算我国2000—2020年31个省份的数字技术创新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空间和结构双重视角探究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寻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增长态势更为明显;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最高的5个省份;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东–西”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空间来源,创新数量差异是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从驱动因素看,研发人力投入是影响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研发人力投入与信息基础设施的交互组合是关键性驱动因素,不同地区的驱动因素有所差异。本研究丰富了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评价相关研究,对探索各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远业 曹阳
基于2001-2015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别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研发人力资源数量、研发经费、市场化程度及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将面板数据细分发现,东部地区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对引发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后发现,随着分位点提高,地区间人力资源价格差距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弹性系数越来越大。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格 差距 地区技术创新 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远业 曹阳
基于2001-2015年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分别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法,对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研发人力资源数量、研发经费、市场化程度及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均显著;将面板数据细分发现,东部地区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研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价格对区域创新的贡献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对引发区域创新绩效差异的原因进行实证后发现,随着分位点提高,地区间人力资源价格差距对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弹性系数越来越大。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格 差距 地区技术创新 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企业补偿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其就业效应与生产性投资拉动就业截然不同。通过调整工业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和模式,中国能否实现地区环境改善和就业增长的双重红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变量的地区劳动力供求模型,分析得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地区劳动力需求效应取决于其企业竞争力正效应与企业生产规模负效应的高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地区劳动力供给效应取决于劳动者效用的提高程度。采用污染物无量纲化后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强度变量,基于1997—201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并运用联立方程回归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强度能实现地区就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冯皓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有利于减少单位GDP工业污染排放强度。本文构建了1993~2006年中国省级行政区内部地级市之间的人口规模差距,用来反映省级行政区内部的空间集聚水平。研究发现,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度提高有利于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质的排放强度。中国当前通过行政手段阻碍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的政策并不利于实现既定的减排目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工业污染 减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蒙志明
本文以2015-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总结当前文献理论成果,通过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水平”“区域企业创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企业创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企业的价值成长;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融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区域企业创业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王腾 吴超
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的源头,知识溢出是传播技术、实现区域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我国区域创新水平提高,知识溢出促进了区域创新产出,但影响较为有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五点建议: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力度优化引资结构,提升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加强区域开放协同创新,提高区域创新主体能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蔚然 钟茂初
本文主要探讨地理区位与工业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来刻画中国工业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污染排放表现出向北京、上海和香港三大核心城市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局部区域范围内,工业污染排放同样向区域核心城市集聚。在不同核心城市的地区中,以上海为核心的地区出现了工业污染排放再次集聚的次级高地;而以香港为核心的地区中,区域核心城市则表现出更强的工业污染排放集聚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霖莉
文章在构建自贸区建设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区建设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地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且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效果不断加强;第二,自贸区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沿海型自贸区的提升作用强于内陆型自贸区,高等级城市的创新效应强于低等级城市,更早批次确立的城市创新效应更强;第三,自贸区建设能够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产业集聚等渠道显著地带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霖莉
文章在构建自贸区建设影响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自贸区建设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自贸区建设能够显著地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且这种促进效应随时间推移效果不断加强;第二,自贸区建设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异,沿海型自贸区的提升作用强于内陆型自贸区,高等级城市的创新效应强于低等级城市,更早批次确立的城市创新效应更强;第三,自贸区建设能够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产业集聚等渠道显著地带动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