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5)
- 2023(5461)
- 2022(4553)
- 2021(3997)
- 2020(3243)
- 2019(7652)
- 2018(7094)
- 2017(13850)
- 2016(7246)
- 2015(7825)
- 2014(7382)
- 2013(7494)
- 2012(6944)
- 2011(6400)
- 2010(6275)
- 2009(5733)
- 2008(5555)
- 2007(4790)
- 2006(4358)
- 2005(3883)
- 学科
- 济(35401)
- 经济(35378)
- 管理(21749)
- 业(17903)
- 方法(17627)
- 数学(16418)
- 数学方法(16328)
- 企(13638)
- 企业(13638)
- 贸(11436)
- 贸易(11434)
- 易(11233)
- 出(11070)
- 财(8618)
- 中国(8382)
- 口(7894)
- 出口(7892)
- 出口贸易(7891)
- 农(7810)
- 环境(7350)
- 地方(7266)
- 资源(6683)
- 业经(6359)
- 学(6149)
- 农业(5294)
- 发(5230)
- 技术(5169)
- 和(5011)
- 制(4574)
- 划(4563)
- 机构
- 大学(108506)
- 学院(106725)
- 济(50267)
- 经济(49394)
- 管理(41683)
- 研究(36891)
- 理学(36691)
- 理学院(36258)
- 管理学(35656)
- 管理学院(35486)
- 中国(27028)
- 科学(23180)
- 京(22836)
- 财(21253)
- 所(18212)
- 财经(17957)
- 农(17381)
- 经济学(17326)
- 研究所(16835)
- 中心(16829)
- 经(16583)
- 业大(16214)
- 经济学院(16063)
- 江(15333)
- 农业(13959)
- 范(13844)
- 院(13767)
- 师范(13735)
- 财经大学(13648)
- 北京(13644)
- 基金
- 项目(79955)
- 科学(64644)
- 基金(61806)
- 家(55045)
- 国家(54751)
- 研究(54313)
- 科学基金(47629)
- 社会(38718)
- 社会科(37265)
- 社会科学(37254)
- 基金项目(33383)
- 自然(31040)
- 自然科(30273)
- 自然科学(30266)
- 省(29800)
- 自然科学基金(29725)
- 划(25236)
- 资助(24854)
- 教育(23850)
- 编号(19729)
- 部(18434)
- 国家社会(17951)
- 重点(17879)
- 发(17278)
- 创(16200)
- 教育部(15708)
- 科研(15428)
- 人文(15427)
- 创新(15352)
- 计划(14300)
共检索到151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宋晓娜 王海宁
文章基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涵,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及其测度模型,选取全国各省市1997—2015年历史数据测定面板维度下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引入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要素,建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Durbin溢出效应模型,对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溢出响应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表明,时序状态下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上呈持续提升态势,但区域之间效率差异明显;自然禀赋、经济水平、高技术导向水平是影响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直接溢出效应的关键要素,其中自然禀赋和产业结构对本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虽然可发挥正向间接溢出效应,但对其他地区可产生负向作用,经济水平与社会水平的溢出效应相对有限,而高技术导向水平的间接溢出均为正向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田涛 王海宁
基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视角,文章利用云模型构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及其指标测度体系,测算出中国30个省市1997—2014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检验了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局部年份下存在短期波动,但在整体上具有持续提高的发展态势,而区域之间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性,并呈阶梯式分布状态;各省市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特征,且时序状态下Moran′s I指数表现为上涨态势;空间维度下国内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已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的高效率空间集聚区和以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市为主的低效率空间集聚地带。而基于云模型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数在反映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具全面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凡杰 修长百
文章考虑了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一般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结合的方法,实证解析了区域收入差距是否加剧了环境质量恶化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区域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导致本地环境质量恶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空间溢出效应,诱使污染物向周边地区溢出,从而致使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这种兼容内部影响和空间溢出的"双重"影响效应,对于废水、废气和废渣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而且废渣方面的"双重"影响效应相对更加明显。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环境质量 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桂元 吴齐
文章选取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引入行业集中度概念,基于多种权重矩阵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并运用偏微分效应分解方法测算产业结构、人口规模、技术产值、技术进步等因素对碳排放总量的区域内溢出、区域间溢出及空间总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碳排放总量呈现轻度集聚态势并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拟合最优;不同因素对于碳排放总量的各种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加1%,也会导致本地区工业能效降低2.028%,可以看出邻接空间权重下的产业转移对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龙如银 李梦 李倩文
分析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对于节能减排、提高区域的能源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以区位商的构建机理为基础的产业竞争力系数衡量产业转移指标,并将空间因素纳入研究框架,构建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对我国工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产业转移对中国省域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外来工业产业进入本地区每增加1%,当地工业能源效率将降低2.779%,而相邻地区外来工业产业每增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云 蔡艳蓉 张蕙杰
本文在明确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在其中的门槛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样本考察期内,除上海之外,其余29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青海增幅最大;所有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且以浙江增幅最大。(2)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N”型非线性关系,即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三阶段特征,且最终表现为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门槛,且始终为正向非线性作用。(4)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的影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薛惠锋 王海宁
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收敛效应检验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分配与工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测度中国30个省级区域1997—2014年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选取全局莫兰指数对各省级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关联特性进行探讨,进而基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面板数据,分别检验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σ收敛与β收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表现为全局正向相关性,且其相关水平逐步提升;σ收敛于全国层面,呈现"整体发散,局部收敛"的基本演变特征,东部地区效率指数标准差要明显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说明东部地区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区域差异性相对显著;绝对β收敛测算发现东部与中部地区内各区域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西部无趋同收敛的趋势;在引入区域自然禀赋、经济水平、产业结构、高技术导向水平、用水结构和社会水平环境变量的条件β收敛测度中,单控制变量测度下仅社会水平对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作用呈非显著性;多控制变量测度条件下,自然禀赋、高技术导向水平是促进全国层面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条件β收敛的重要原因;而各环境变量对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效率绝对与条件β收敛性作用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关键词:
工业水资源利用 效率 空间收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韩彬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出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拐点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娜 倪志良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只有财政分权与民生性公共服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但科技人才集聚具有一个最优区间,使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悦 赵庆
运用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与技术创新效率在我国省域间的分布格局。研究表明,三者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不同地区形成局部空间集聚,存在高低非均衡的"俱乐部"现象。基于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检验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国和分地区看,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均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并且二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能够发挥彼此间的互补效应,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不同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西部地区产军协同、政府科技支持对技术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和中部地区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爱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测算1999~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工业部门的FDI技术溢出效应,检验溢出效应与技术差距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有21个省区的溢出效应为正、4个为负、6个不显著;溢出效应与技术差距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差距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FDI的技术溢出,但现阶段中国大部分省份表现为技术水平偏低,制约了溢出效应的有效释放。为此,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人力资本开发等方面,提出促进FDI技术溢出的发展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凯 董慧 刘艳春 刘友金
通过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省域特征,进而为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莫兰Ⅰ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利用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劳动力投入情况、地区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情况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区第三产业劳动力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负向作用,相邻地区资本投入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俏茹 刘金全 刘达禹
本文首先将技术溢出效应加入MRW模型中,得到了带有空间相关性的经济收敛方程,随后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间的收敛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省际间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整体满足条件收敛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双区制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省际空间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在体量和方向上均存在非对称性特征,且这两大非对称性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不尽相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荣蓉 丁改云
文章基于1978—2017年西北6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维贫困综合指数,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发展多维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区多维贫困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金融规模扩大、金融效率提高对本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促进作用,金融规模扩大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就业水平、经济发展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公共服务对邻接地区多维贫困减缓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