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8)
2023(13726)
2022(11172)
2021(10221)
2020(8541)
2019(19519)
2018(18836)
2017(35470)
2016(19009)
2015(21284)
2014(20592)
2013(20777)
2012(19031)
2011(16862)
2010(16923)
2009(15891)
2008(16245)
2007(14435)
2006(12532)
2005(11741)
作者
(52402)
(43506)
(43350)
(41424)
(28191)
(20805)
(19857)
(16907)
(16510)
(15658)
(15066)
(14732)
(14139)
(13686)
(13597)
(13379)
(13095)
(12664)
(12570)
(12426)
(10842)
(10625)
(10464)
(9987)
(9789)
(9782)
(9637)
(9473)
(8638)
(8554)
学科
(94023)
经济(93933)
(86644)
(77932)
企业(77932)
管理(71760)
方法(45930)
数学(37612)
数学方法(37342)
(30736)
(30146)
业经(29795)
中国(24647)
(22132)
财务(22114)
财务管理(22090)
(21419)
贸易(21405)
(20979)
企业财务(20975)
农业(19990)
技术(17978)
(17574)
(15788)
(15773)
(14976)
理论(14037)
(13686)
(13415)
地方(13074)
机构
学院(278488)
大学(273992)
(131709)
经济(129824)
管理(115272)
理学(99328)
理学院(98477)
管理学(97394)
管理学院(96874)
研究(88253)
中国(73823)
(60787)
(57103)
财经(48752)
科学(47382)
(44595)
(42840)
(42602)
经济学(41738)
(41048)
中心(40848)
经济学院(38013)
研究所(37953)
北京(36155)
财经大学(36095)
业大(36078)
农业(33696)
商学(33685)
商学院(33398)
经济管理(32182)
基金
项目(179118)
科学(144303)
基金(134623)
研究(134511)
(115035)
国家(114062)
科学基金(100647)
社会(90891)
社会科(86742)
社会科学(86722)
基金项目(69658)
(67491)
自然(61997)
自然科(60710)
自然科学(60698)
教育(60443)
自然科学基金(59723)
资助(55903)
(55380)
编号(52620)
(41586)
成果(41306)
(40211)
国家社会(39594)
重点(39480)
(39181)
(38520)
创新(36836)
教育部(36651)
人文(36128)
期刊
(142143)
经济(142143)
研究(83367)
中国(52745)
(50509)
管理(47690)
(39276)
科学(35260)
学报(33944)
农业(27621)
大学(27586)
技术(26987)
(26717)
金融(26717)
学学(26103)
财经(25366)
经济研究(24255)
业经(23875)
教育(21947)
(21936)
问题(18867)
(18810)
(18601)
技术经济(17739)
世界(16659)
国际(15650)
统计(15559)
(14223)
商业(13772)
财会(13762)
共检索到420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梦婷   鲍子文  
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件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论证。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那么,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能否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本文首先从信息基础设施与融合基础设施两个维度对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全面准确刻画了数字基础设施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与融合应用情况,然后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系统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且该结论在独立样本(2016—2020年)、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始终成立;机制探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便利了要素流通和降低了交易成本,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效应的两个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融资约束水平较低及位于外围城市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本文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府更好地规划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等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芳  施炳展  
本文以补贴对出口企业产品质量的影响为例,探讨政府行为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首先利用八分位海关数据测算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然后匹配海关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计量分析补贴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总体上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生产效率高、研发水平高、人力资本丰富、广告投入大、无形资产多的企业促进作用更明显,对融资约束企业促进作用较弱;相比其他类型企业,补贴对外资企业和高技术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政府应优化补贴方式、增强补贴使用监督力度,针对本土企业的监管尤为重要。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施炳展  
本文研究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产品质量差距扩大;外资通过生产效率、研发效率、竞争效应等渠道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广告效率渠道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外资企业数目增加会提升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外资企业出口强度增加会降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总体来看,外资不利于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兰健  张洪胜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2000—2009年的合并数据,研究了城市集群商业信用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集群商业信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中体现在促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具体机制是集群商业信用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在控制集群企业数目和集聚程度后,结论保持稳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依据企业是否更换经营地点构造拟自然实验检验都证实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应重视集群商业信用等非正规融资在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方面的关键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曲如晓  王陆舰  
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是中国推动质量变革、打造贸易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07—2015年国际专利合作数据,考察了国际创新合作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创新合作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欧创新合作、医药制造业创新合作、低效率创新企业及连续出口企业的创新合作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更明显;国际创新合作通过提升创新质量和降低贸易成本进而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合作伙伴国的制度质量对国际创新合作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起正向调节作用;从复杂网络视角,国际创新合作伙伴的网络中心地位传导效应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为创新推动中国企业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以质量为抓手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秀云   刘岳虎   高拴平  
技术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推动中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背景下,研究技术融合究竟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问题尤为重要。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融合的深化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技术融合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非外资企业以及沿海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技术融合深化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固定成本投入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支持力度会在技术融合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搭建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加速优质要素资源流动,重点培育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冬冬  杨德彬  苏理梅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目前我国仍处于拐点的左侧,即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不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同时,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在污染密集型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而在清洁行业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呈"U"型;并且,环境规制对企业出口的质量影响也会因企业所有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蒋为  宋易珈  唐沁  
文章在异质性模型基础上,引入出口产品质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对企业出口质量决策的影响。人力资本在政府与企业间的配置是决定企业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对人才的过度占用将导致其对高技能劳动的"竞争效应"高于生产率"溢出效应",从而抑制企业的出口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采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及其匹配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公务员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政府公共物品提供,但是却挤占了企业生产中对高技能劳动力的使用,政府、企业间人才配置所带来的高技能劳动力"竞争效应"显著高于公共物品"溢出效应",从而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抑制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变量的度量、模型形式设定与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稳健;进一步检验发现政府部门对企业人力资本的"竞争效应"在不同行业间存在显著地差异性,对与政府人力资本结构更为相似行业的出口质量压抑效应更大;在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动态分解后,文章研究发现政府与企业间人才配置对出口质量的负面影响主要源自于在位企业的企业内与企业间效应,而非进入与退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齐云  程子昂  胡杨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将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相联系,考察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形成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存在行业、融资情况以及地区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即主要促进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扩张与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中间品质量促进效应、研发促进效应以及生产率促进效应三种渠道共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基于资源的再配置视角,从行业层面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分解,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促进了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晓娜  兰宜生  
本文采用高度细化的出口贸易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考察了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的同质化水平越高,则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越大。进一步分析,企业生产率越低,产能过剩对出口产品质量的负面效应越大;产能过剩对本土企业和低端产品的质量抑制效应要显著高于外资企业和高端产品。因此,应对不同性质的产品和企业应采取差异化的去产能政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明明   杜鹏飞   方紫意  
出口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及企业国际竞争力,而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变革着外贸企业的生产函数和要素组合,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化视角,通过手工整理计算2012-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并与同期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延长生产迂回长度、深化分工网络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先进技术外溢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充足资源投入条件;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为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创造了高级劳动力条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施炳展  
本文首次测算了中国企业层面出口产品质量,并提炼了相关典型化事实。结论发现:由于持续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升级,质量总体水平上升;质量升级效应主要发生在第二年;产品质量越高,出口持续时间越长、广度越大;由于生产低质量产品企业的大量进入,本土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下降,与外资企业差距扩大;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出口稳定性、持续时间、广度均劣于外资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应成为本土企业出口的更高追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