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3)
2023(9630)
2022(7808)
2021(7123)
2020(6082)
2019(13109)
2018(12915)
2017(24359)
2016(12956)
2015(14344)
2014(13576)
2013(13358)
2012(11898)
2011(10148)
2010(10565)
2009(10039)
2008(10452)
2007(9692)
2006(8474)
2005(7865)
作者
(35049)
(29087)
(29083)
(27053)
(18720)
(13620)
(12974)
(11081)
(10835)
(10600)
(9770)
(9766)
(9482)
(9070)
(8823)
(8734)
(8715)
(8403)
(8353)
(8278)
(7074)
(7044)
(6925)
(6685)
(6666)
(6491)
(6435)
(6413)
(5846)
(5576)
学科
(76964)
(73852)
企业(73852)
管理(59546)
(56898)
经济(56834)
业经(26663)
方法(23535)
(21910)
(19813)
技术(19566)
(18434)
财务(18415)
财务管理(18404)
企业财务(17384)
数学(15612)
数学方法(15381)
农业(14937)
理论(13595)
技术管理(13473)
(13388)
中国(13314)
(13056)
(12875)
企业经济(12226)
(11803)
经营(11790)
(10374)
决策(9474)
体制(9251)
机构
学院(184408)
大学(175305)
管理(79712)
(79678)
经济(78290)
理学(68053)
理学院(67476)
管理学(66674)
管理学院(66310)
研究(52441)
中国(44616)
(37686)
(36418)
(29910)
财经(29286)
科学(29213)
(27197)
(26487)
(25007)
中心(24548)
业大(23743)
商学(23689)
商学院(23495)
(23358)
经济学(22836)
北京(22743)
研究所(21982)
经济管理(21381)
财经大学(21163)
农业(21148)
基金
项目(115573)
科学(94154)
研究(89642)
基金(83744)
(70496)
国家(69753)
科学基金(63478)
社会(58679)
社会科(55798)
社会科学(55788)
(48513)
基金项目(44222)
教育(40172)
自然(39554)
自然科(38790)
自然科学(38781)
自然科学基金(38185)
(37557)
编号(35891)
资助(32608)
(31747)
(31626)
创新(28408)
成果(27310)
(25596)
重点(25285)
(24841)
(24540)
课题(24512)
国家社会(24078)
期刊
(94685)
经济(94685)
研究(53173)
中国(40338)
管理(38547)
(34698)
(26193)
科学(22030)
技术(21733)
教育(19503)
学报(19404)
业经(18463)
农业(18264)
(16632)
金融(16632)
大学(16342)
学学(15606)
财经(15094)
经济研究(14450)
技术经济(13559)
(13237)
(13027)
财会(11659)
问题(11299)
科技(10700)
现代(10577)
会计(10033)
商业(9912)
(9279)
经济管理(9249)
共检索到284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辛雅儒   申晨   冯锐   马永喜  
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引擎,为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CEO绿色经历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2006-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沪深A股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据,实证检验了机器人应用、CEO绿色经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具有绿色经历的企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越强。机器人应用通过提升企业效率和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且CEO绿色经历促使机器人应用引发的技术创新偏向于绿色技术创新。此外,在环境规制约束更强的地区和重污染行业,企业CEO绿色经历正向调节机器人应用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为在CEO绿色经历视角下探讨企业应用机器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冯玲  袁帆  刘小逸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给定要素市场价格,机器人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的成本节约优势,会降低企业边际生产成本,提高创新边际收益,激励企业创新,并形成高技能劳动者和其他资本品与机器人之间的“人机协同”“资机协同”效应。实证部分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验证了工业机器人的创新激励价值,并从人机协同、资机协同、生产率异质性等角度为理论推论提供支持证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蕊  张肃  王含  
依托"融知发酵"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划分为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静态指标和基于发酵反馈过程的动态评价指标,对吉林省机器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基于静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增强知识母体的培育与供给,通过引进专业化人才,积极改善知识环境,努力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基于动态评价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需要将重心更多地关注于知识技术转化和技术产品转化这两大发酵反馈过程,对发酵反馈过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做好相应引导,以便企业更加顺利地实现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殿春  卢霄  
本文使用2009—2019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从投资决策和投资强度两个方面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主要促进了中国企业对高收入国家(地区)的投资概率和投资强度;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创新激励效应两条渠道促进中国企业投资于高收入国家(地区);异质性分析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投资于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沿海地区企业、低外部融资依赖度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基于投资动机的研究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地区)开展商贸服务型及研究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当地生产型对外直接投资未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肯定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积极作用,对促进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及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覃家琦   谢雁翔   金振   刘洋  
工业机器人应用被视为推动工业智能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构建“巴蒂克工具变量”计算相对外生的企业机器人渗透率,考察了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粘性,且影响在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保护较弱的地区,及低学历员工占比较高、劳动密集型、具有良好发展需求的企业更显著。降低用工粘性与员工薪酬粘性是其作用机制,且主要表现为对于低学历、低技能员工的影响。机器人应用与数字化转型具有协同作用,且主要以技术溢出的形式通过产业链对上下游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产生影响,中间品市场等非技术溢出渠道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器人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抑制效应有助于改善经营绩效、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生产效率。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智能制造政策推广和企业成本管理决策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立彬   王法严   赵妍   杨洁  
文章以2009—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的工业机器人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降低劳动技术替代水平,进而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与人均薪酬粘性相比,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员工数量粘性,尤其是低技能员工数量粘性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降低作用在技术水平低、所处地区老龄化程度高以及劳动力保护程度低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弱化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与未来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正向关系,减少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水平。研究结论有助于合理评估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微观价值创造效应,为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冬梅   李莹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精准支持的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绍俭  殷永昆  毛慧  
本文以2006—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新进入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企业进入率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通过构建Bartik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改变关键变量的度量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方面,一是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效应,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高的地区,其真实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可以促进新企业进入规模的提升;二是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可以吸引企业进入。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非国有企业进入的影响更大;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作用更强;机器人应用对新企业进入的影响随着进入地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嘉辉  顾乃华  郑鹏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以行业分类的方法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因与高技能劳动互补而存在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服务需求效应”;与低技能劳动替代而存在负向的“就业转移效应”;在正负两种效应的相互抵消下,工业机器人对整体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地区高等教育强度的提高既有利于增强工业机器人的“服务需求效应”,也有利于减弱其“就业转移效应”,使教育强度与机器人交互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建议具有较高机器人渗透率而较低教育强度的城市适度扩张高等教育规模,以实现智能化背景下的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倪静洁  郭檬楠  
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借助巴蒂克工具变量思想,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高素质员工雇佣规模、企业信息透明度和管理层代理成本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过程中发挥着多重中介效应;相对于国有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更明显,且地区市场化水平与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方面具有替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