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5)
2023(14811)
2022(12832)
2021(11819)
2020(9987)
2019(22693)
2018(22376)
2017(42847)
2016(23373)
2015(25948)
2014(25749)
2013(25649)
2012(23627)
2011(21401)
2010(21298)
2009(19611)
2008(18890)
2007(16585)
2006(14629)
2005(12731)
作者
(70931)
(59007)
(58635)
(55632)
(37505)
(28346)
(26413)
(23315)
(22427)
(20927)
(20073)
(19810)
(18798)
(18567)
(18054)
(18021)
(17691)
(17588)
(16901)
(16587)
(14906)
(14446)
(14277)
(13405)
(13376)
(12975)
(12966)
(12871)
(11945)
(11655)
学科
(110840)
经济(110740)
管理(65717)
(60506)
(49227)
企业(49227)
方法(45875)
数学(40275)
数学方法(39823)
地方(25084)
(25027)
中国(24456)
(24004)
(22713)
业经(21994)
农业(17371)
(17011)
贸易(17003)
(16404)
环境(16124)
(15938)
地方经济(15324)
(15140)
理论(15082)
技术(14248)
(13497)
财务(13432)
财务管理(13411)
(13172)
金融(13169)
机构
大学(339541)
学院(337979)
(140788)
经济(137954)
管理(132069)
研究(117738)
理学(115239)
理学院(113894)
管理学(111767)
管理学院(111187)
中国(84693)
科学(75558)
(72384)
(60526)
(60230)
(59224)
研究所(55738)
业大(55068)
中心(51889)
财经(48542)
(47716)
农业(47627)
北京(45643)
(44099)
(43281)
经济学(42853)
师范(42758)
(42337)
(38960)
经济学院(38455)
基金
项目(236027)
科学(183490)
基金(170884)
研究(165809)
(151717)
国家(150520)
科学基金(127712)
社会(104991)
社会科(99508)
社会科学(99480)
(91956)
基金项目(91345)
自然(84975)
自然科(82965)
自然科学(82941)
自然科学基金(81451)
(77783)
教育(74932)
资助(70508)
编号(65790)
重点(52929)
成果(51964)
(50952)
(50822)
(48534)
科研(45396)
创新(45372)
课题(45117)
计划(44368)
国家社会(43359)
期刊
(154784)
经济(154784)
研究(97847)
学报(60364)
中国(59007)
(53868)
科学(53082)
管理(48134)
大学(44400)
(43457)
学学(42396)
农业(37130)
教育(31132)
技术(29025)
经济研究(25835)
(24922)
金融(24922)
财经(23901)
业经(23695)
(20506)
问题(19862)
(18880)
技术经济(18109)
科技(17266)
图书(16178)
(16173)
业大(15928)
理论(15621)
统计(15282)
资源(15140)
共检索到485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明生   郑玉璐   姚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该作用的有效发挥与地区的比较优势息息相关。文章采用2006—2019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整体上会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从阶段变化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呈现出第一阶段缩小、第二阶段扩大的变化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虽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地区技术比较优势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但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降低地区劳动力和资本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生产率比较优势的渠道作用在现阶段不能有效发挥。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高、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尤为突出。文章结论对于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广肃  丁相元  
研究目标:实证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方法: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等方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拉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影响进而对整体的收入差距产生作用。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作用更多地表现在低收入、低教育地区。研究创新:首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工业机器人使用数据进行研究,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价值: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江  鲁志国  
本文利用异质性资源错配模型,研究中国各省之间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该机制导致的中国经济地区差异。得到的结论是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导致TFP损失随着改革进程逐步下降,自1992年以来,要素市场扭曲包括资本和劳动扭曲程度大幅度减小,中国经济差距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到2016年,扭曲的减少带来的显著影响是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至少25%,造成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央政府通过高度自主的国有部门向不同地区重新分配资本的干预过程有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王典   曾世宏  
依据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促进作用显著,且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普通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影响机制。鉴于此,应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培育壮大发展经济新动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健  季康先  刘晓亭  夏炎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演化,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必对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劳动力收入分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使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影响技能工资差距进而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经济逻辑;然后利用IFR机器人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各城市工业机器人密度,并在匹配微观个体和城市变量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高了男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且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在初始性别工资差距较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制造业组别中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各省份基尼系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助于改善省份层面收入分配状况。本文研究不仅对国家引导产业数字化、自动化转型提供政策参考,还对缩小中国性别工资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由于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技术条件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推动肯定是不相同的,因而我们有必要分别考察具有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力对流入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引入了一个包含异质型流动人口变量的函数,并对1985-1990年期间我国分地区流动人口的素质状况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仅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就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大约7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的价值;而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流动人口中的智力资本也极大地促进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对中部来说,在此期间的流动人口不管是从对劳动力数量的增长贡献上,还是从对本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贡献上,都对本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艳  彭仁星  
文章基于2003—2020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数据,采用传统收敛和空间收敛两种模型探讨了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总体上趋于绝对收敛,并且在空间关联作用下开放兼具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经济收敛的效应,有效缩小了地区经济差距;对外开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长江经济带不同地区在全面扩大开放的同时,既要实施差异化开放策略,又要强化开放联动,才能更好地助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霞  荆林波  
文章考察了网络零售对我国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在采用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统计指标对网络零售的地区差异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揭示了网络零售影响地区差距的机制,并利用2013-2016年全国及各省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内部省际差异最大,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间差异是区域网络零售差异的主要来源;(2)网络零售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内在机制在于电商发展的技术外溢效应,网络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网络消费带动投资、劳动力就业而产生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以及消费外流而造成的漏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裴延峰  
研究目标:探究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特征及其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方法: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高度化两个层面,测度2000~2019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采用Theil指数测度其空间差异,借助二次指派程序(QAP)探究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呈现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表现出“阶梯式”的分布格局,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呈现“核心—边缘”特征。全样本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分时期考察结果则显示,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逐步提升并超过了产业结构高度化。分地区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不同,东部地区应注重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则应该两者并重,西部地区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上发力。研究创新:从关系数据视角,应用二次指派程序揭示产业结构变迁的空间不平衡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价值:从产业结构变迁视角为理解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为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富永   郭祥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和城市层面数字经济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及存在的价值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高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价值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正向影响,最终都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基于区域一体化程度层面,发现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能够强化数字经济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提升效应;但是在城市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交互作用产生的价值效应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体化程度更低时,数字经济与机器人应用的边际效应更高;因此建议:应重点推进数字经济与工业机器人协同战略工程、强化区域统筹发展、将区域一体化和数字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序推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周静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稳就业政策目标,研究作为现代技术进步典型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对我国稳就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从工业机器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再认识出发,从剩余价值和劳动资料角度给出构造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劳动创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促进稳就业实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实现稳就业的方式,深入阐释了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就业创造效应,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稳就业相互促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本文基于2000—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经济鸿沟的影响及传导渠道,探讨国际技术外溢与跨国科技合作能否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研究发现:通过缩小资本积累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工业机器人应用具有技术红利,有助于弥合全球经济鸿沟,且随时间推移和工业机器人在高技术行业应用增加时效果更强,但暂未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鸿沟。拓展分析发现,以“一带一路”跨国科技合作联盟为代表的科技合作强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但双向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并不存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宏兵   郑庆彪   李震   孙丽棠  
本文基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和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PM_(2.5)排放浓度数据,利用2SLS、空间计量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中国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这一效应在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财政支持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以及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且在地理区位特征上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同时,上述影响主要通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水平提升的机制实现。基于SAR与SDM模型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也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减污效应具有双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空气污染的地理相关性使其减污效应被低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朱喜安  王颖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