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85)
- 2023(18943)
- 2022(15801)
- 2021(14747)
- 2020(12603)
- 2019(28386)
- 2018(28071)
- 2017(53049)
- 2016(28665)
- 2015(32070)
- 2014(31534)
- 2013(31307)
- 2012(28399)
- 2011(25275)
- 2010(25224)
- 2009(23682)
- 2008(23524)
- 2007(20889)
- 2006(18157)
- 2005(16456)
- 学科
- 济(121917)
- 经济(121748)
- 业(103092)
- 管理(96595)
- 企(90241)
- 企业(90241)
- 方法(58365)
- 数学(49167)
- 数学方法(48600)
- 财(38834)
- 农(36338)
- 业经(33705)
- 中国(33084)
- 制(28201)
- 务(26349)
- 财务(26296)
- 财务管理(26250)
- 农业(25071)
- 企业财务(24921)
- 贸(23455)
- 贸易(23437)
- 易(22888)
- 技术(21199)
- 银(20261)
- 银行(20223)
- 体(19723)
- 和(19554)
- 划(19425)
- 学(19319)
- 行(19235)
- 机构
- 学院(408752)
- 大学(407167)
- 济(176385)
- 经济(173261)
- 管理(163181)
- 理学(141089)
- 理学院(139688)
- 管理学(137519)
- 管理学院(136755)
- 研究(133385)
- 中国(107640)
- 京(85173)
- 财(83708)
- 科学(78606)
- 农(69902)
- 财经(66469)
- 所(65851)
- 中心(62290)
- 经(60724)
- 业大(60550)
- 江(60469)
- 研究所(59365)
- 农业(54974)
- 经济学(54665)
- 北京(53350)
- 经济学院(49427)
- 财经大学(49398)
- 院(48169)
- 范(47150)
- 州(46984)
- 基金
- 项目(273355)
- 科学(217548)
- 基金(203268)
- 研究(196801)
- 家(177628)
- 国家(176132)
- 科学基金(152830)
- 社会(129134)
- 社会科(122625)
- 社会科学(122595)
- 基金项目(106793)
- 省(104545)
- 自然(99418)
- 自然科(97215)
- 自然科学(97184)
- 自然科学基金(95546)
- 教育(90057)
- 划(88216)
- 资助(83453)
- 编号(76585)
- 部(61596)
- 重点(61236)
- 成果(61100)
- 创(58993)
- 发(57379)
- 国家社会(54816)
- 创新(54606)
- 教育部(53394)
- 制(53198)
- 科研(52761)
- 期刊
- 济(190426)
- 经济(190426)
- 研究(117452)
- 中国(79712)
- 财(68506)
- 管理(64851)
- 农(63949)
- 学报(62168)
- 科学(59183)
- 大学(48750)
- 学学(46507)
- 农业(43379)
- 融(40468)
- 金融(40468)
- 技术(36826)
- 教育(35137)
- 财经(33798)
- 业经(31051)
- 经济研究(30892)
- 经(29076)
- 业(25761)
- 问题(25049)
- 技术经济(21852)
- 贸(21642)
- 统计(20648)
- 世界(20067)
- 版(19573)
- 策(19262)
- 国际(18844)
- 财会(18730)
共检索到608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民春 乔刚
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就业总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已呈现出"机器换人"现象;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减少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 就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闫雪凌 朱博楷 马超
本文使用我国2006-2017年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于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行业存在就业效应,其中对岗位数量有显著的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保有量每上升1%,就业岗位减少约4. 6%;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不明显。在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动态调节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岗位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并随着"工业4. 0"概念的提出有所增强,对工资水平的影响则表现出时间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尝试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稳健。最后,文章还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就业效应的行业异质性。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正确认清"机器换人"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全面影响,并为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确保就业稳定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唐宜红 顾丽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分工和竞争格局,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各国寻求出口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之一。文章将智能制造视作一种技术拓展了引力模型,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1993~2015年71个国家安装工业机器人的数据探究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制造能够显著提高出口水平,但是在不同国家、不同机器人功能和不同产品上智能制造对出口具有异质性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智能制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出口。文章认为一国应当利用智能制造培育出口竞争力,但是需要关注智能制造对出口的差异化影响,制定适应本国的智能制造战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语 张卫国
伴随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基于生产任务分析框架,构建机器人技术与劳动力需求的静态均衡模型,采用2010—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劳动力就业规模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减少了劳动力就业规模,增加了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减少了低技能劳动力比重,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对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均有显著的负向替代效应、正向的生产率效应和新任务恢复效应(连锁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部地区及民营企业,机器人应用减少劳动力就业规模和增加高技能劳动力比重的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增加了研发人员就业规模和比重,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的就业规模下降但比重增加。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的微观影响,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磊 肖倩 邓芳芳
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应用引致的要素增益技术变迁效应、劳动力替代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分析其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机理,通过匹配IFR的工业机器人与中国制造业专利申请的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创新影响的边际效应大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大于策略性创新。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R&D人员全时当量、扩大对高技能和高学历人员的需求、提高R&D经费支出等方式促进制造业创新。上述研究结论为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能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 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林辉 钱圆圆 宋冬林 董直庆
已有文献主要关注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替代效应,并未重视机器人应用冲击下劳动者就业状态的动态变化问题。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劳动者的岗位转换,采用微观个体层面数据考察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冲击,结合岗位任务属性和个体特性,剖析人工智能冲击引致的岗位转换方向和就业敏感性群体特征。结果表明:(1)机器人应用存在岗位转换效应,通过替代和创造效应增加劳动者岗位转换的可能性及转换频次,引致劳动者从繁重向非繁重、常规向非常规岗位转换。(2)机器人应用冲击下,低通用性和专用性技能、女性劳动群体岗位更换可能性更大,特别是对于已育女性群体而言,机器人应用会加剧“母职惩罚”。(3)在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劳动者技能与岗位匹配度越低如存在“技能剩余”时,岗位转换的可能性越大,且非正规就业群体相比于正规就业群体,岗位转换的频次更高。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岗位转换效应 敏感性群体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綦建红 付晶晶
本文采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政策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考察机器人应用对最低工资政策制定初衷的反向冲击。研究发现,最低工资政策显著促进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且在大规模和平均工资较低企业、自动化程度高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南方城市和超大特大城市中更为显著;最低工资政策主要通过用工成本上涨和政策遵从加强来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而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增加技能组成工资,提升了劳动者的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但对不同企业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影响尚不明朗,对最低工资政策的冲击仍需未雨绸缪。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耿伟 贾兴兴 朱佳
文章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指标,从稳定性和安全性双重视角探究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提高显著提升企业嵌入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即存在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并呈现自我强化特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技术外溢效应、议价能力效应以及投入品质量效应提升了企业嵌入价值链韧性;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的价值链韧性提升效应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中尤为显著;数字化程度高的企业能更充分释放工业机器人贸易网络地位对价值链韧性的赋能效应。研究结论为中国深刻把握工业智能化技术变革以增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安全可持续性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夏蕾
利用2013—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升1单位将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3.35个百分点。针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细分行业、低技能劳动者和男、女劳动者就业均存在普遍的负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业机器人替代不是导致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补充与延伸。政府在制定针对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地方制造业劳动供给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就业 机器人渗透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娟 朱喜安 王颖
研究目标:从不同维度测度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在静态理论模型与动态面板数据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下,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短期效应、中长期效应和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均存在负向冲击,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个单位,就业人员总量减少0.391%,劳动者工资降低0.163%;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更多表现为替代效应,且对其上下游产业存在负向的溢出效应。从中长期来看,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数量会产生正向影响,而对其平均工资水平仍然会造成负面冲击,长期的就业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创造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越发达、机器人渗透度越高、技术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研究创新:丰富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验研究。研究价值:科学评判“机器换人”,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盛斌
贸易与投资逐渐成为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文章构建了可用于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模型,发现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实现出口,融资能力最强的企业则可以对外直接投资。这一发现对出口依赖度较高且金融市场尚发育不完全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进一步减少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和金融市场摩擦,帮助最有竞争力和最高效率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从而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转型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 OFDI 企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骏 龚熠 刘涛雄
作为智能的柔性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可以灵活调整产量规模,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料的外部冲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利用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工业机器人报告公布的2014—2019年分行业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以及1710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采用“中国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指标衡量中国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运用程度,并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本文进一步从是否为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三个维度考察了企业特性对“工业机器人提升运营效率”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及技术水平越低的企业中,企业机器人渗透度的提高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作用越显著。本文最后为政府和企业在“如何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效果”问题上提出了可行建议,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高自身运营效率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思路。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渗透度 企业运营效率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光 何瑛 田马飞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面向数字经济治理的重要需求,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对外部审计师决策产生溢出效应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和审计定价理论,探究了企业层面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审计收费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审计收费水平,主要通过减少审计资源投入和缓解审计风险感知对审计收费产生抑制作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审计师任期较短的企业中更显著,而且机器人应用对异常审计收费的治理效果强于正常审计收费。研究结论对政府完善机器人产业政策、企业推进高端化智能制造以及审计师优化定价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分析
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自制造业微观层面的证据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来自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证据
外资并购的工资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微观层面的证据
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检验
中国制造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细分行业的经验证据
工业机器人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基于中国制造业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分析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