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4)
- 2023(10972)
- 2022(9372)
- 2021(8760)
- 2020(7385)
- 2019(16813)
- 2018(16328)
- 2017(31687)
- 2016(16353)
- 2015(18376)
- 2014(17766)
- 2013(17102)
- 2012(14957)
- 2011(12957)
- 2010(12564)
- 2009(11281)
- 2008(10586)
- 2007(8672)
- 2006(6887)
- 2005(5734)
- 学科
- 济(64762)
- 经济(64706)
- 管理(51597)
- 业(49774)
- 企(42185)
- 企业(42185)
- 方法(34997)
- 数学(31253)
- 数学方法(30757)
- 农(18746)
- 财(18123)
- 贸(18046)
- 贸易(18044)
- 易(17769)
- 中国(14859)
- 业经(14212)
- 出(12673)
- 务(11729)
- 财务(11683)
- 财务管理(11657)
- 技术(11220)
- 企业财务(10972)
- 理论(10722)
- 农业(10676)
- 学(10412)
- 地方(9854)
- 制(9638)
- 环境(9602)
- 和(9500)
- 销(9106)
- 机构
- 学院(217712)
- 大学(215206)
- 济(92820)
- 管理(92413)
- 经济(91265)
- 理学(81869)
- 理学院(81139)
- 管理学(79737)
- 管理学院(79330)
- 研究(62018)
- 中国(47431)
- 京(42538)
- 财(40221)
- 科学(35934)
- 财经(33539)
- 中心(30928)
- 经(30823)
- 业大(30201)
- 江(29303)
- 经济学(29044)
- 农(28613)
- 所(27350)
- 范(26587)
- 经济学院(26509)
- 师范(26305)
- 北京(25392)
- 财经大学(25285)
- 研究所(25055)
- 经济管理(25009)
- 商学(24876)
- 基金
- 项目(158705)
- 科学(128098)
- 基金(118636)
- 研究(117777)
- 家(101771)
- 国家(100959)
- 科学基金(90048)
- 社会(77547)
- 社会科(73846)
- 社会科学(73831)
- 基金项目(62642)
- 省(61391)
- 自然(58187)
- 自然科(57001)
- 自然科学(56989)
- 自然科学基金(55964)
- 教育(55376)
- 划(51120)
- 资助(48004)
- 编号(47073)
- 部(36133)
- 成果(35510)
- 重点(34974)
- 创(34303)
- 发(33258)
- 国家社会(33007)
- 教育部(32146)
- 创新(31978)
- 人文(31881)
- 科研(30970)
共检索到295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正经历着“机器换人”浪潮,为发展中国家打破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推动全球价值链重构提供了契机。本文立足于发展中经济体,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9-2019年CEPII BACI六位码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核算全球33个发展中经济体和33个发达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衡量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检验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对二者之间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的缩小,显著降低了二者之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推动全球价值链朝着更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方向重构。从机制看,发展中经济体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差异,能够显著降低其与发达经济体在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增加新企业进入数量,从而降低与发达经济体间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差异。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通过上下游行业关联产生更大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效果。本文为发展中经济体更好地应用工业机器人突破与发达经济体对立的二元结构,改善全球价值链不利地位,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艳
出口产品议价能力是衡量一国制造业综合生产水平和附加值的重要指标,在确定国际贸易价值链位置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出口产品议价能力变动也会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利用顺友物流后台数据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议价能力的变动情况,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考察了出口产品议价能力变动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出口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定位决定了其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含量,基于增加值的角度,按照出口产品的国内增加值含量,一个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可以分为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和比较收益劣势产品。构建出口优化度指标(EO指数),可对出口国家行业层面、双边贸易、多边贸易层面的出口产品结构进行度量和比较。通过主要出口国家的EO指数核算,本文发现以电子及光电设备等产业为代表,区域贸易集团内部正形成明显的产业价值链分工。与其他制造部门相比,中国大陆交通运输设备部门的出口优化度较高。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日本、美国大多数部门的EO指数相对较高,而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与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并不相称。为此,中国大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綦建红 张志彤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对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影响和作用渠道,以及企业出口竞争策略。研究结果发现,机器人应用促进了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集中型及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产品范围的调整,不仅通过生产率提高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提升了效率,还通过绿色减排效应和产品质量效应提升了质量,且在长质量阶梯企业中十分明显;机器人应用的新增产品范围既来自旧产品,也来自同行业的新产品,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机器人应用企业更加偏好质量竞争策略,进一步推动了出口产品范围的扩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黎峰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出口产品可划分为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及比较收益劣势产品。通过构造衡量出口产品结构的EO指数,可以对出口产品结构的横向与纵向进行比较。在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发现出口产品结构、国际分工地位对贸易收益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对贸易收益水平负向影响显著,国内生产配套率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内生产配套率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军波 黎峰
首先,基于增加值的视角提出出口产品质量的内涵,基于要素的国民属性对属地出口产品质量及属权产品质量进行界定,进而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提出增加值视角下的出口产品质量度量方法。通过以中国工业部门为案例的实证,发现以属地原则衡量的出口产品质量出现了明显高估。通过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结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及出口规模,且以上因素对属权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此,应更加重视外贸增长的结构及质量,更加重视国内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更加重视发展国内本土配套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魏军波 黎峰
首先,基于增加值的视角提出出口产品质量的内涵,基于要素的国民属性对属地出口产品质量及属权产品质量进行界定,进而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提出增加值视角下的出口产品质量度量方法。通过以中国工业部门为案例的实证,发现以属地原则衡量的出口产品质量出现了明显高估。通过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的实证分析,发现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结构、国内生产配套水平及出口规模,且以上因素对属权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为此,应更加重视外贸增长的结构及质量,更加重视国内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更加重视发展国内本土配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齐云 程子昂 胡杨
本文基于2000—2013年的中国微观企业数据,以高校扩招为准自然实验,将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相联系,考察了两者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来看,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形成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存在行业、融资情况以及地区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即主要促进的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机制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的扩张与工业机器人之间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中间品质量促进效应、研发促进效应以及生产率促进效应三种渠道共同提升了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基于资源的再配置视角,从行业层面对出口产品质量进行分解,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与工业机器人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促进了行业整体出口产品质量。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工业机器人 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震坤 綦建红
本文采用2000—2015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匹配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机制与动态效应。估计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出口产品质量,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稳健。基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使用工业机器人能够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边际成本,从而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提升效果在大规模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基于动态视角的拓展研究进一步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带来贸易拓展效应,但新建贸易关系的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也会带来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低质量产品将从中高质量产品中抢夺市场份额,引发激烈的竞争效应;还会带来先发优势效应,即率先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获得的质量提升效果远高于平均水平。
关键词:
出口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 竞争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均怡 赵春明 李震
如何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摆脱出口贸易低增长或负增长的困境是当前中国外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基于2006—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探讨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出口规模及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城市出口增长,这一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量边际,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无明显变化;机器人通过吸引高技能劳动力流入和促进资本跨区域转移间接作用于城市出口增长;机器人应用推动了我国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长,并通过大幅度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来实现出口产品技术结构优化,但在出口市场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激发;考虑到城市间生产要素的关联性,机器人应用在促进本地城市出口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的出口扩张,存在虹吸效应,但总体上机器人应用显著推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研究结论意味着,机器人红利能够替代人口红利,为中国出口贸易创造新的增长点,但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时应更加注重区域外贸协调发展,谨防机器人应用进一步拉大外贸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冬梅 李莹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如何运用新技术来破解传统制造业出口所面临的“低加成率陷阱”,是促进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结合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世界工业机器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出口企业加成率的影响,以及内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出口企业加成率有显著提升作用,在调整样本选择性偏误、处理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型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工业机器人应用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降低劳动力成本来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提升了大部分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加成率,尤其是对处于高老龄化程度区域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企业、非国有出口企业及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幅度更大。因此,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与应用,降低工业机器人应用成本,并针对不同产业与所有制企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定精准支持的政策,对提升中国制造出口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闽 杜婧 康振宇
嵌入全球价值链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考察嵌入全球价值链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结果显示:嵌入全球价值链能够提升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两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倒U型关系。另外,嵌入全球价值链对低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大于对高技术企业的提升作用;对不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对中间品和资本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大于对消费品的提升作用。鉴于此,建议我国企业在未来全球竞争中应深度参与更高水平的国际分工合作,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推动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肖霞
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强的“机器换人”趋势,不仅促进当前全球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还对全球价值链的动态演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全球价值链议价能力指数,选取2002—2019年71个经济体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结合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检验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体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正向促进效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究其机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效用在资本相对充裕、制度环境相对稳定的经济体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深化了对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理解,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