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00)
- 2023(5942)
- 2022(4890)
- 2021(4260)
- 2020(3560)
- 2019(7885)
- 2018(7714)
- 2017(14868)
- 2016(7791)
- 2015(8788)
- 2014(8944)
- 2013(9135)
- 2012(8728)
- 2011(8092)
- 2010(8515)
- 2009(8191)
- 2008(7996)
- 2007(7286)
- 2006(7035)
- 2005(6572)
- 学科
- 济(60767)
- 经济(60736)
- 管理(23747)
- 业(17950)
- 方法(17805)
- 地方(16585)
- 数学(15780)
- 数学方法(15593)
- 企(13489)
- 企业(13489)
- 地方经济(12476)
- 中国(11525)
- 学(10616)
- 业经(10020)
- 农(9682)
- 环境(8976)
- 资源(8568)
- 发(7936)
- 和(7605)
- 经济学(7568)
- 财(7508)
- 农业(7340)
- 制(6734)
- 理论(6009)
- 产业(5960)
- 融(5856)
- 金融(5855)
- 策(5628)
- 体(5598)
- 划(5361)
- 机构
- 学院(125932)
- 大学(124863)
- 济(64615)
- 经济(63403)
- 研究(48471)
- 管理(45091)
- 理学(37620)
- 中国(37476)
- 理学院(37180)
- 管理学(36505)
- 管理学院(36260)
- 科学(28070)
- 京(27183)
- 财(27023)
- 所(25304)
- 研究所(22677)
- 经济学(21533)
- 财经(21276)
- 中心(20978)
- 江(19791)
- 经(19180)
- 经济学院(19026)
- 北京(17755)
- 农(17575)
- 院(16983)
- 范(15866)
- 科学院(15765)
- 州(15746)
- 师范(15746)
- 财经大学(15394)
- 基金
- 项目(76140)
- 科学(59371)
- 研究(55572)
- 基金(55025)
- 家(47820)
- 国家(47470)
- 科学基金(40249)
- 社会(37276)
- 社会科(35478)
- 社会科学(35467)
- 省(29142)
- 基金项目(27889)
- 自然(24217)
- 教育(23984)
- 资助(23728)
- 自然科(23500)
- 自然科学(23492)
- 划(23482)
- 自然科学基金(23047)
- 编号(21446)
- 发(18644)
- 成果(17598)
- 重点(17288)
- 部(16691)
- 国家社会(16423)
- 发展(15323)
- 济(15233)
- 展(15108)
- 经济(15091)
- 课题(14876)
共检索到2068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膨宇 贾静 郭可佳
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对于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资源错配与经济增长的多任务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与实证层面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传导机制与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减少经济增长损失,对资本产生重置效应与产业融合效应,延展机器人应用边界,还会对劳动力配置产生替代效应与就业创造效应,从而矫正要素市场的资源错配现象,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减少经济增长损失;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表现出更强的经济增长潜力;空间视域下,工业机器人对经济增长损失的影响存在地理扩散、研发溢出、人力资本溢出与创新扩散效应。研究为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机器人应用的经济增长潜力,矫正要素市场的资源错配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彬 王典 曾世宏
依据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量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促进作用显著,且在非资源型城市、东部地区、普通城市、处于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化阶段的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重要影响机制。鉴于此,应强化空间引导和分区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广度和深度,以充分利用技术红利培育壮大发展经济新动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磊 刘朝明 苏兆国
新经济增长理论关于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耗竭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采用最优控制理论分析了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可持续增长不能单方面强调技术进步,对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以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为特征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以及以一系列大规模生产工业的膨胀为特征的日益显现的动态规模效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资本深化的工业企业的动态规模效益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内生制约因素看,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关键;从资本深化增长模式的可行性外生环境制约因素看,资源和能源约束最终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要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不仅有赖于增长模式的转变,还有赖于全社会对消费模式的调节,以及政治文化条件的转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德磊
在有关经济增长实现方式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理论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是多重的,分工的深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制度创新等都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作简单、机械的排他性理解。经济增长的多重实现方式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应该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有选择方面的轻重层次之分。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时一个恰当、可靠的理论支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实现方式 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叶德磊
在有关经济增长实现方式的问题上,存在一些理论认识上的误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是多重的,分工的深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制度创新等都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不能将经济增长的实现方式作简单、机械的排他性理解。经济增长的多重实现方式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应该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有选择方面的轻重层次之分。近些年来颇为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分析经济增长问题时一个恰当、可靠的理论支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实现方式 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民
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进入一轮新的增长(发展),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该理论的核心是把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内生性要素,并支持着经济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这一理论认识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我国经济经历了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能否继续将这一增长趋势推进21世纪,关键条件之一是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及其提高速度。“科教兴国”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内生性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佟福全
迄今为止,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达8年之久,这一轮经济增长很可能持续到本世纪末,这将是美国经济增长史上最长的时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是“新经济”产生乃至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联邦政府卓有成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成因;政府对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公司的跨世纪改革则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明生 郑玉璐 姚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然而该作用的有效发挥与地区的比较优势息息相关。文章采用2006—2019年中国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在整体上会显著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但从阶段变化上来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呈现出第一阶段缩小、第二阶段扩大的变化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虽然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提高地区技术比较优势扩大了地区经济差距,但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降低地区劳动力和资本比较优势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生产率比较优势的渠道作用在现阶段不能有效发挥。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作用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高、配套基础设施条件较为完善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尤为突出。文章结论对于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地区经济差距 工业机器人应用 比较优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本文基于2000—2020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经济鸿沟的影响及传导渠道,探讨国际技术外溢与跨国科技合作能否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研究发现:通过缩小资本积累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工业机器人应用具有技术红利,有助于弥合全球经济鸿沟,且随时间推移和工业机器人在高技术行业应用增加时效果更强,但暂未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鸿沟。拓展分析发现,以“一带一路”跨国科技合作联盟为代表的科技合作强化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术红利,但双向FDI的技术扩散效应并不存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林 田颖
通过选取我国14个资源型省份1995—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面板SVAR模型、动态面板模型和Hansen门槛模型,分析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关联效应和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省域层面成立;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刺激经济增长,且对不同地区而言,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是不同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社宁
一、资源是影响西部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性因素(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按照系统经济学的观点,资源一般分为初级资源如资本、土地、区位、自然资源,中级资源如知识、技术、才能、制度等,高级资源如组织、网络、信誉、社会资本等。经济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主导资源转换的过程,工业化大规模推进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