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6)
- 2023(12887)
- 2022(11012)
- 2021(10154)
- 2020(8683)
- 2019(20048)
- 2018(19697)
- 2017(37960)
- 2016(20405)
- 2015(23363)
- 2014(23438)
- 2013(23150)
- 2012(21449)
- 2011(19230)
- 2010(19097)
- 2009(17805)
- 2008(17274)
- 2007(15460)
- 2006(13430)
- 2005(11910)
- 学科
- 济(104926)
- 经济(104834)
- 管理(56055)
- 业(53905)
- 方法(45489)
- 企(42422)
- 企业(42422)
- 数学(40909)
- 数学方法(40467)
- 农(24120)
- 财(24048)
- 中国(23343)
- 地方(21764)
- 学(21383)
- 业经(18936)
- 农业(16672)
- 贸(15511)
- 贸易(15505)
- 易(14995)
- 制(14982)
- 地方经济(13993)
- 和(13851)
- 务(13550)
- 财务(13504)
- 财务管理(13470)
- 环境(13440)
- 理论(13419)
- 企业财务(12762)
- 融(12391)
- 金融(12385)
- 机构
- 大学(299786)
- 学院(298458)
- 济(134638)
- 经济(132174)
- 管理(115066)
- 理学(99561)
- 研究(99213)
- 理学院(98510)
- 管理学(96827)
- 管理学院(96263)
- 中国(74094)
- 京(60875)
- 科学(59367)
- 财(58361)
- 所(49540)
- 财经(47397)
- 农(47107)
- 中心(45917)
- 研究所(45046)
- 江(44020)
- 经济学(43416)
- 经(43079)
- 业大(42874)
- 经济学院(38960)
- 范(38167)
- 师范(37774)
- 北京(37749)
- 农业(36950)
- 财经大学(35183)
- 院(34997)
- 基金
- 项目(198716)
- 科学(157114)
- 基金(146151)
- 研究(143952)
- 家(126292)
- 国家(125284)
- 科学基金(108320)
- 社会(94280)
- 社会科(89338)
- 社会科学(89313)
- 省(77064)
- 基金项目(76897)
- 自然(69284)
- 自然科(67712)
- 自然科学(67691)
- 教育(67154)
- 自然科学基金(66473)
- 划(64332)
- 资助(60525)
- 编号(57428)
- 成果(46291)
- 部(44946)
- 重点(44613)
- 发(42809)
- 创(40798)
- 国家社会(39496)
- 教育部(39116)
- 课题(38950)
- 科研(38603)
- 创新(38283)
共检索到436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慧文 王贺雨
以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与劳动收入份额显著负相关,伴随着工业机器人使用规模的扩张,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但从长期来看,当越过极值点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将会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因此,短期内政策的关注点应是在推动工业机器人研发与应用的同时,如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构建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劳动保护制度调节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最低工资水平的上升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会弱化,这意味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劳动保护可以缓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向冲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韩民春 周静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理论,结合我国稳就业政策目标,研究作为现代技术进步典型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对我国稳就业目标实现带来的影响。从工业机器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再认识出发,从剩余价值和劳动资料角度给出构造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劳动创造的相关分析,构建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促进稳就业实现的分析框架,揭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实现稳就业的方式,深入阐释了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就业创造效应,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我国稳就业相互促进。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稳就业 资本积累 劳动创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兴山
数智时代是当前世界历史的时代方位,数字劳动是当前人类劳动的存在形态。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数据、代码和流量等成为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资料的赋能使劳动呈现出劳动工具去物化、劳动过程去人化以及劳动产品去实化的存在特质。数智化工具是科技进步、资本逐利、劳动发展以及劳动解放要求的结果。而抛开资本制度层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化工具的实现使得劳动解放成为可能。谛视数字智能赋能下的劳动,它不啻是一种“人为的”创造,更要操持“为人的”定向。为此,在发展数字经济之时,要完善数智基础设施,缩小数字鸿沟,共有数字技术;坚持人民立场,制定数智技术红线,共建数字体系;规避数智技术垄断,构建数字公域,共享数字成果。以新时代劳动创新理论指导数智时代的数字劳动实践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任务,决定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并在实践中创新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变革世界的强有力武器,对人类解放、人民共同富裕是最管用的学问。历史证明它最有价值,它的四次飞跃带动了四次历史大步前进,撕破资本主义旧世界,使贫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赋予各类应用性部门经济学以革命灵魂、丰富营养、科学方法,注入新鲜血液,习近平同志部署了文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布局,使之与时俱进、优化升级,真正成为从各方面为人民造福的当代最管用的经济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批判精神能够扫除各种错误思潮的"雾霾",尤其是揭露新自由...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确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否属于实证科学的依据,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个观点是否已经实证,或者是否具有实证的可能性,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否具有实证的性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证性质奠定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实证性质是嵌入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核以及认识过程之中的。唯物辩证的"抽象力"是政治经济学实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证性质的具体路径。用计量经济模型"跑数据"虽然能够实证出经济变量之间的真实关联,但这种关联背后的内在根源仍然有待经济理论的进一步的揭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资本论》,是不可能依靠计量经济学的"跑数据"来完成的。《资本论》既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生、发展内在规律的结果,同时也是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的宏观样本数据对唯物史观进行实证检验的过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辉灿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深入研究国际经济形势,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理顺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升华,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到一个新高度。王颖、袁丽美、刘有源共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惠昶 孙涵
债务的有效使用能使债权国和债务国实现互利互惠,但如果债务使用不当,无法转化为资本,反而会导致经济衰退、本国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下降,且无法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希腊没有把外债用于发展生产、扩大贸易,而是直接用来提高工资和社会福利,结果造成了GDP和人均GDP下降,国际收支逆差,无力按期对外债还本付息。为了偿还外债,希腊政府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导致国民生活水平下降,引起希腊国内广大民众与政府发生对抗;希腊不能按期对外债还本付息,又与债权国发生了经济对抗。
关键词:
主权债务危机 外债 贸易 对抗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金的决定性因素。参照马克思"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的分篇顺序,从本质上看,汇率是"更为复杂的经济关系"。相对于西方汇率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在三方面能够较好地实现"一体同观":(1)开放经济随时间推移的实际收入决定和消费配置,(2)纳入时间维度并兼顾商业周期与经济增长,(3)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相协调下汇率与国际收支综合考量。国内对人民币汇率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下专门、系统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如何在人民币国际化新背景下结合"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新框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汇率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价格,是有效配置国内国际资金的决定性因素。参照马克思"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的分篇顺序,从本质上看,汇率是"更为复杂的经济关系"。相对于西方汇率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汇率分析在三方面能够较好地实现"一体同观":(1)开放经济随时间推移的实际收入决定和消费配置,(2)纳入时间维度并兼顾商业周期与经济增长,(3)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相协调下汇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牛建国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迅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对数字经济进行分析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有益补充。数据要素转化为数据产品的过程是赋予"人的数据"以使用价值、赋予"物的数据"以劳动属性的过程。数字经济挖掘和激发了商品的创造力,极大地拓展了商品的来源与范围,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产出被广泛地商品化了。数字经济的"革命性"通过对传统经济运行模式的"扬弃"而得以体现,但数字经济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属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周期问题。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促进人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商品属性 商品创造 经济周期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文章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政府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先降后升的"V"形走势。研究发现,劳资关系推动了政府债务的发展演变。在劳方地位强化阶段,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并且"上层建筑"表现为"加强管制",政府负债率相应地由高变低;在劳方地位弱化阶段,劳动生产率飙升,而实际工资停滞,同时,"上层建筑"的体现是"放松管制",并诱使债务杠杆部分地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转化,政府负债率进而由低变高。文章还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文章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政府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先降后升的"V"形走势。研究发现,劳资关系推动了政府债务的发展演变。在劳方地位强化阶段,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并且"上层建筑"表现为"加强管制",政府负债率相应地由高变低;在劳方地位弱化阶段,劳动生产率飙升,而实际工资停滞,同时,"上层建筑"的体现是"放松管制",并诱使债务杠杆部分地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转化,政府负债率进而由低变高。文章还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长是很多政策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但从具体对应关系看,防范债务风险的关键不在于刺激经济增长,而在于改善收入分配。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