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
2023(1584)
2022(1388)
2021(1249)
2020(987)
2019(2269)
2018(1975)
2017(3904)
2016(2000)
2015(2131)
2014(2084)
2013(2164)
2012(1903)
2011(1621)
2010(1502)
2009(1332)
2008(1350)
2007(1180)
2006(1043)
2005(981)
作者
(5052)
(4217)
(4176)
(4019)
(2651)
(1944)
(1837)
(1620)
(1569)
(1508)
(1452)
(1397)
(1378)
(1315)
(1291)
(1288)
(1261)
(1258)
(1207)
(1103)
(1047)
(1036)
(992)
(956)
(949)
(938)
(915)
(894)
(817)
(815)
学科
(10123)
经济(10117)
管理(5686)
(4606)
方法(4415)
数学(4151)
数学方法(4140)
(3650)
企业(3650)
中国(2765)
产业(2235)
业经(2085)
结构(1877)
(1760)
贸易(1760)
(1717)
地方(1659)
环境(1591)
(1590)
(1522)
技术(1369)
(1265)
(1213)
产业结构(1202)
城市(1083)
理论(1074)
地方经济(1066)
(1060)
金融(1060)
总论(1046)
机构
学院(27576)
大学(27209)
(14991)
经济(14809)
管理(10700)
理学(9334)
理学院(9235)
管理学(9165)
研究(9133)
管理学院(9099)
中国(6483)
(6065)
经济学(5599)
(5431)
经济学院(5165)
财经(5158)
(4775)
科学(4240)
(4100)
中心(4028)
(4003)
财经大学(3910)
研究所(3652)
(3535)
(3375)
商学(3348)
师范(3347)
北京(3341)
商学院(3319)
(2947)
基金
项目(19428)
科学(16224)
基金(15049)
研究(14969)
(12687)
国家(12607)
科学基金(11376)
社会(10976)
社会科(10523)
社会科学(10523)
基金项目(7760)
(7256)
教育(6944)
自然(6666)
自然科(6557)
自然科学(6556)
自然科学基金(6464)
资助(6177)
(6146)
编号(5491)
国家社会(4959)
(4740)
教育部(4407)
(4395)
重点(4293)
人文(4267)
(4207)
(4183)
创新(3976)
成果(3866)
期刊
(15006)
经济(15006)
研究(8680)
中国(5721)
管理(4692)
(4545)
技术(3373)
经济研究(3033)
科学(3002)
学报(2849)
财经(2833)
教育(2708)
(2557)
业经(2528)
大学(2506)
学学(2408)
(2189)
金融(2189)
技术经济(1890)
问题(1876)
(1725)
(1670)
统计(1580)
世界(1468)
理论(1462)
商业(1459)
职业(1427)
(1402)
工业(1330)
经济管理(1318)
共检索到40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李思雨  
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迅猛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平均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渗透密度每增加1个单位,劳动力平均工资将增加215元,即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了明显的工资溢价。在不同区域,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的工资溢价具有很明显的差别,在东部区域、中部区域、东北部区域依次降低,在西部区域,工业机器人应用反而会对劳动力平均工资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促进技能升级这一途径产生工资溢价。本文结论对于促进智能制造和劳动力市场协同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参考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晟明  王林辉  董直庆  
工业机器人应用诱致生产环境复杂化且易偏向于技能劳动,但现有文献并未重视在不同情境中这种偏向是否会扩大不同性质劳动的收入分配差距。基于此,采用中国2006—2018年工业行业数据,以工业机器人密度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检验中国情境下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技能溢价的真实影响,并分类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诱发技能溢价的生产率效应、劳动岗位更替效应和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作用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正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这可归结于工业机器人应用更易于提高技能劳动生产率,并通过非技能岗位替代和技能岗位创造的非对称方式扩大劳动技能溢价,而且在资本密集型、高垄断程度和低劳动保护程度行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技能溢价效应更显著。同期,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扩大本行业劳动技能溢价,还能通过技术溢出效应诱发关联行业技能溢价,行业间技术关联性越强则溢出效应越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嘉辉  顾乃华  郑鹏  
基于城市面板数据,以行业分类的方法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因与高技能劳动互补而存在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服务需求效应”;与低技能劳动替代而存在负向的“就业转移效应”;在正负两种效应的相互抵消下,工业机器人对整体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地区高等教育强度的提高既有利于增强工业机器人的“服务需求效应”,也有利于减弱其“就业转移效应”,使教育强度与机器人交互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建议具有较高机器人渗透率而较低教育强度的城市适度扩张高等教育规模,以实现智能化背景下的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健  季康先  刘晓亭  夏炎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演化,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必对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劳动力收入分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使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影响技能工资差距进而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经济逻辑;然后利用IFR机器人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各城市工业机器人密度,并在匹配微观个体和城市变量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高了男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且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在初始性别工资差距较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制造业组别中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各省份基尼系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助于改善省份层面收入分配状况。本文研究不仅对国家引导产业数字化、自动化转型提供政策参考,还对缩小中国性别工资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为  吉萍  赵敏  
本文从劳动力特定技能视角探索了各国在劳动保护制度上的差异对工业机器人兴起的影响。我们在不完全信息的纳什博弈模型中构建了劳动力特定技能获取与企业的机器人决策模型,从特定技能提升效应和机器人替代效应两个角度建立了劳动保护与工业机器人兴起的理论关系,并采用1993-2019年的跨国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劳动保护对工业机器人兴起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对工业机器人兴起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加入劳动保护与行业特定技能依赖度的交互项后,劳动保护的提高在特定技能依赖度更高的行业中对工业机器人兴起产生了更突出的负向影响,提升劳动力特定技能也是化解工业机器人兴起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重要途径。这一结果在考虑变量测度、内生性问题并排除了其他竞争性假设后都是稳健的。此外,我们聚焦中国实情,利用《劳动合同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从微观企业层面探究劳动保护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兴起的影响,验证了本文理论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贸易开放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这种技术"追赶"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向,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提高技能溢价,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基于CGSS数据库,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两阶段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17.8%,即技术工人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2)关税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样本工人工资水平、非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将分别提高13.5%,8.91%和30.8%,即中国贸易开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但也是造成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陈登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劳动力(技能工和非技能工)和生产者的两部门"效率工资"拓展模型,试图从企业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如何影响技能溢价。理论分析表明,在最低工资制度的外生冲击下,企业生产率在技能溢价的形成中同时扮演着"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双重角色,进而本文提出两个基本命题。随后,利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展开了系列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与技能溢价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率越高,最低工资对技能溢价的正向作用越大;最低工资显著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从而扩大了技能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贯春  张军  陈登科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劳动力(技能工和非技能工)和生产者的两部门"效率工资"拓展模型,试图从企业生产率的视角理解最低工资如何影响技能溢价。理论分析表明,在最低工资制度的外生冲击下,企业生产率在技能溢价的形成中同时扮演着"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双重角色,进而本文提出两个基本命题。随后,利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251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展开了系列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最低工资与技能溢价显著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企业生产率越高,最低工资对技能溢价的正向作用越大;最低工资显著改善了企业生产率,从而扩大了技能溢价。由此可见,最低工资制度的执行不能抑制技能溢价,反而加剧了这一现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兰  邹薇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各因素在解释工资不均衡程度增加时的相互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霍灵光  陈媛媛  
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语言能力在劳动力市场很可能有一定的经济回报。文章采用CFPS、CLDS和CGSS三套数据,检验了英语的工资回报效应。总体上,英语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效应,且这种效应具有异质性。例如,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管理和技术职业以及东部地区劳动者的英语经济回报率显著,同时英语能力对城市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对城市本地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农民工。另外,在工资回报率上,英语的听说能力要明显大于英语的读写能力,而口语的作用又要大于听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邓仲良  屈小博  
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必须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转型。利用IFR国别数据总结了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如下"卡尔多事实":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动导致了"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应用加快了资本深化过程;主要国家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均基于本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并将其主要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重大技术突破主要依赖于行业内头部企业的长期技术积累。对中国代表性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头部企业的初始发展路径都具有相似产业背景;当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应用中存在过度推广问题,在附加值较高的零部件制造业中应用程度相对不高。理论和调查研究都表明,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优化要素配置结构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但其也会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产生交互影响。因此,相关产业政策制定应遵循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典型化特征规律,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引导推进工业机器人更多地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避免盲目实施"机器换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巍  夏海利  
在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背景下,基于生产过程的"资本-技能互补"性质,从人力资本加速技术扩散视角对制造业升级机制进行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拓展了制造业升级机制的渠道。理论模型将厂商和家庭最优行为纳入到Nelson和Phelps技术扩散模型,研究表明:制造业"资本-技能互补"导致的技能溢价提高了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是技术扩散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关键。实证分析采用2001—2016年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人力资本发挥了中介效应;技能溢价可以显著提高制造业人力资本水平;技术扩散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并于2010年发生了结构性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光菊  
本文基于拓展的技术扩散模型,理论分析人力资本结构对技术扩散的作用机制,并以2010-2021年我国25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技能溢价和流通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技能溢价影响人力资本的技能结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加速技术扩散促进产业持续升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正向促进流通产业升级,且表现出路径依赖特征;技能溢价通过“人力-技能”互补功能促进流通产业人力技能结构的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流通产业升级的正向促进存在地区异质性,高级人才比重低地区的正向作用衰减明显,高级人才比重高地区的技能溢价对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正向外部性作用更强烈。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申  杨红彦  李可爱  
本文分析了贸易、技术以及制度对1998年-2009年间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工业部门细分行业内部对熟练劳动需求缓慢上升;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净贸易额对熟练劳动需求的影响为正,而对非熟练劳动的需求具有负效应;计量分析显示,国际贸易具有扩大中国工业部门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效应,技术进步具有拉大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工资溢价的作用,而就业保护则降低了熟练劳动对非熟练劳动的工资溢价。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红旗  
在我国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逐步增强的宏观背景下,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资本—技能互补"与技能溢价1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物质资本与劳动技能互补性的增强,物质资本的积累扩大了我国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之间的工资差距(即技能溢价),而且这一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上升而下降。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弹性明显低于内陆地区,且沿海地区技能溢价对"资本—技能互补"效应的反应具有滞后性,而内陆地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这说明具有较高人力资本存量和较强技能吸引力的沿海地区会延缓技能溢价的上升,而内陆地区则不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