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2)
- 2023(18255)
- 2022(15141)
- 2021(13750)
- 2020(11890)
- 2019(26979)
- 2018(26626)
- 2017(51179)
- 2016(27644)
- 2015(31507)
- 2014(31712)
- 2013(31096)
- 2012(28633)
- 2011(25809)
- 2010(25789)
- 2009(24131)
- 2008(23744)
- 2007(21378)
- 2006(19092)
- 2005(17479)
- 学科
- 济(129797)
- 经济(129649)
- 管理(88085)
- 业(83786)
- 企(69964)
- 企业(69964)
- 方法(53003)
- 数学(46406)
- 数学方法(45858)
- 财(33862)
- 中国(32843)
- 农(32345)
- 业经(27731)
- 地方(26864)
- 制(25845)
- 学(24992)
- 农业(21815)
- 务(21457)
- 财务(21383)
- 财务管理(21331)
- 技术(20821)
- 企业财务(20320)
- 贸(20169)
- 贸易(20157)
- 易(19515)
- 银(18829)
- 银行(18780)
- 融(18464)
- 金融(18459)
- 体(18457)
- 机构
- 大学(404891)
- 学院(404106)
- 济(174562)
- 经济(171012)
- 管理(154683)
- 研究(137102)
- 理学(132904)
- 理学院(131444)
- 管理学(129064)
- 管理学院(128310)
- 中国(104247)
- 京(84606)
- 科学(82271)
- 财(80644)
- 所(69301)
- 农(65557)
- 财经(63755)
- 中心(63091)
- 研究所(62502)
- 江(62307)
- 业大(58693)
- 经(57728)
- 经济学(54747)
- 北京(52957)
- 范(51266)
- 农业(51091)
- 师范(50724)
- 院(49199)
- 经济学院(48978)
- 州(48541)
- 基金
- 项目(266119)
- 科学(210615)
- 基金(194722)
- 研究(193085)
- 家(169399)
- 国家(168026)
- 科学基金(144913)
- 社会(125193)
- 社会科(118706)
- 社会科学(118676)
- 省(103798)
- 基金项目(102602)
- 自然(93136)
- 自然科(91042)
- 自然科学(91019)
- 教育(89855)
- 自然科学基金(89391)
- 划(86965)
- 资助(79694)
- 编号(77003)
- 成果(62623)
- 重点(60346)
- 部(59499)
- 发(57155)
- 创(55526)
- 课题(53626)
- 国家社会(52297)
- 创新(52094)
- 教育部(51514)
- 科研(50870)
- 期刊
- 济(197973)
- 经济(197973)
- 研究(119471)
- 中国(82674)
- 财(65622)
- 学报(62284)
- 管理(60291)
- 农(59936)
- 科学(58190)
- 大学(48174)
- 学学(45686)
- 教育(40483)
- 农业(39871)
- 技术(38637)
- 融(37954)
- 金融(37954)
- 财经(33022)
- 经济研究(31858)
- 业经(30108)
- 经(28480)
- 问题(25690)
- 技术经济(22218)
- 业(21263)
- 统计(20298)
- 贸(19723)
- 版(19234)
- 策(18769)
- 理论(18375)
- 科技(18365)
- 世界(18137)
共检索到610665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盖凯程 李孟杰
本文借由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所生发出来的“技术-劳动过程-劳资关系”三维作用机制,探讨了智能化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属性。经智能化技术重塑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智能化生产继承和发展了机器的技术逻辑,生产系统的智能化和柔性化并未消除劳动异化,资本对劳动的控制越来越隐蔽和高效。以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为限度的劳资关系呈现出以下这些新特征:从事简单劳动的低技能工人将变成“无用阶级”,资本家有动力对工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劳资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新技术只有在超越了资本主义应用的狭隘界限后才能成为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劳动过程 劳资关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唐湘
快速发展的智能经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在人工智能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过程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文章以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新变化,以及生产力基本要素变化对智能劳动过程的影响。在智能经济中,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是统一的,只是智能生产的“无人化”趋势正在改变着使用价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创造方式。同时,随着智能设备和工具的大量使用,智能劳动过程中的监督越来越精准化和隐形化。为减缓智能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的不利冲击,需要充分发挥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协同治理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文章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政府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先降后升的"V"形走势。研究发现,劳资关系推动了政府债务的发展演变。在劳方地位强化阶段,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并且"上层建筑"表现为"加强管制",政府负债率相应地由高变低;在劳方地位弱化阶段,劳动生产率飙升,而实际工资停滞,同时,"上层建筑"的体现是"放松管制",并诱使债务杠杆部分地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转化,政府负债率进而由低变高。文章还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猛
文章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政府负债率在全球范围内先降后升的"V"形走势。研究发现,劳资关系推动了政府债务的发展演变。在劳方地位强化阶段,实际工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过剩问题并不突出,并且"上层建筑"表现为"加强管制",政府负债率相应地由高变低;在劳方地位弱化阶段,劳动生产率飙升,而实际工资停滞,同时,"上层建筑"的体现是"放松管制",并诱使债务杠杆部分地从家庭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转化,政府负债率进而由低变高。文章还利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率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长是很多政策手段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但从具体对应关系看,防范债务风险的关键不在于刺激经济增长,而在于改善收入分配。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劳资关系 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涛
劳资关系是中国当前最主要的劳动关系,实现共享的发展理念应当深入开展劳资关系研究。西方经济学忽视了劳动和资本的实质,其在劳资关系研究方面存在较大缺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深入地探讨了劳资关系的实质,但马克思并没有提出解决劳资冲突的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解决劳资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开辟了劳资关系研究的新领域:以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劳资关系研究提供指导;以劳资两利为目标对劳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探讨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劳资冲突解决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
关键词:
劳动时间 异质性 总体突变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瑞琳
本文围绕着劳动时间这一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变量,使用数理推导和数据模拟的方法,仅利用异质劳动者、生存需求和劳动时间的生理界限这三个假设便推导出主流经济学在主观效用函数的基础上进行复杂的边际分析才得出的向后弯曲的倒C型劳动供给曲线,同时还模拟出了只在关于家庭/联合劳动供给的最新研究中才发现的倒S型劳动力供给曲线,实现了对经典劳动理论的拓展。这个过程说明分析微观经济决策时,客观约束比主观偏好的影响更直接。总体劳动供给函数的得到并不依赖于"效用最大化"这一理性假设。在总体存在异质性的情况下,微观层面的结果可能完全与宏观现象相反,横向加总可能会产生突变性质。只有通过进一步加深对总体突变性的理解,人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宏观趋势。
关键词:
劳动时间 异质性 总体突变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娟
本文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框架下,从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去商品化的双维视角,从劳动力流动制度、就业制度、工资决定制度及社会福利供给水平四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并探索劳动力市场的演变机制。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的演变中发挥主导作用,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使劳动力市场在每个阶段的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程度呈现差异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是在坚持市场化取向的前提下,通过渐进式改革推进的。展望未来,劳动力市场演变将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下推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和非雇员的剩余劳动极大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力量;不变资本由于超越平台公司产权边界而泛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从而具有无限性;资本逻辑中的劳作将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从而倒逼休闲劳作化;依托于虚拟物理信息的生产和实体生产的时空分离将成为常态,这使物质生产虚拟化:资本逻辑中难以摆脱物质生产的困窘,并导致收入、城乡、发达与发展国之间以及数字精英与"无用阶级"之间的阶级分立绝对化。由此产生一种基本趋势,即人工智能机器运动取代必要劳动使得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趋于坍塌,剩余劳动的泛在化使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基础趋于崩溃,而为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建设一个并非基于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平台公有制的新世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策划
对数字劳动的辨析需要研究代表生产力物质基础的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塑造了"前生产阶段",改变了劳动原料和组织方式,形成了非物质化的数字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前生产阶段"的数字劳动生产出数据商品,并通过物化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互联网时代,数据商品化成为资本积累的新方式,为了获取垄断利润,利用知识产权对"前生产阶段"进行垄断。互联网时代,数字劳动没有改变劳资矛盾,而是通过模糊工作日界限,极化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加剧劳动剥削。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玲娥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及研究方法,结合笔者对山西省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研,对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属性及特点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劳资关系具有雇佣劳动、生产关系的从属性和依附性、政治法律地位平等和非对抗及共存共赢共享等属性,且具有非平衡性、非稳定性、非规范性及非协调性的特点。目前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基本呈现出和谐发展的态势,私营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总体上比较融洽。但私营企业中仍存在员工工作时间普遍超过国家法定工作时间、薪酬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较窄、福利待遇区别对待、劳动保护有所欠缺、劳动合同签约率较低、工会的组建流于形式等问题。政府、企业、员工及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制度机制等多种渠道来促进和谐劳资关系的构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蔚 刘刚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过程的数字化演化是技术形式演化与社会组织形式演化的统一,其在技术形式上表现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数字化变革,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则表现为技术形式数字化影响下,劳动方式的数字化演变。数字化条件下,随着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与直接劳动过程的不断分离,劳动方式的演变在不同产业部门间出现了分化。数据要素生产中的劳动方式演化呈现出集中化趋势;物质资料生产中的劳动方式趋于分散化和网络化;数字内容产业和“零工经济”等新业态的劳动组织方式则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数字化条件下,劳动方式的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的演化趋势,增强了劳动者对资本的依附性,同时亦使数字化条件下的价值增殖过程呈现出复杂性、非线性和隐秘性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善奇 刘岩
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只有经过智能算法处理过的数据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信息。智能算法具有二重属性,既可以充当生产资料提升劳动效率,也可以充当监控手段,成为资本控制劳动的工具。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从任务分配、劳动过程监管、绩效考核和非雇佣化无酬劳动四个方面考察智能算法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和重塑,智能算法就像是一个隐形的大脑和与之串联的"神经系统"监管和支配着劳动者的一言一行,充当虚拟管理者的角色主导并控制整个劳动过程,深化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因此,应该反思数据和智能算法技术的资本主义过度使用,对数字垄断资本进行引导和规制,保护数字劳工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数据 算法二重性 劳动过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任洲鸿 王月霞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服务的广泛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共享经济成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营模式。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不仅使传统劳动关系发生了很多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劳动关系的传统认识,而且使共享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法律界定面临困境。目前,"滴滴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形式,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发现,共享经济不仅没有改变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反而使资本对劳动剥削的手段更加隐蔽化、过程更加碎片化,并由此导致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更加深化、更加广化。我国有必要加快《劳动法》的修订日程,以适应这一新变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筱璐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