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2)
- 2023(17086)
- 2022(14192)
- 2021(12863)
- 2020(10539)
- 2019(24061)
- 2018(23813)
- 2017(45632)
- 2016(24835)
- 2015(27781)
- 2014(27835)
- 2013(27424)
- 2012(25403)
- 2011(22979)
- 2010(22955)
- 2009(20910)
- 2008(20308)
- 2007(17950)
- 2006(16091)
- 2005(14463)
- 学科
- 济(109799)
- 经济(109690)
- 管理(71220)
- 业(69092)
- 企(55305)
- 企业(55305)
- 方法(46267)
- 数学(40154)
- 数学方法(39780)
- 中国(32587)
- 农(30178)
- 地方(27520)
- 业经(25774)
- 财(24681)
- 学(21697)
- 农业(20646)
- 制(18608)
- 贸(18577)
- 贸易(18563)
- 环境(18282)
- 易(17888)
- 技术(17366)
- 银(17126)
- 银行(17080)
- 融(16813)
- 金融(16811)
- 理论(16536)
- 和(16443)
- 行(16404)
- 发(16330)
- 机构
- 大学(354853)
- 学院(353802)
- 济(144317)
- 经济(141265)
- 管理(139641)
- 研究(121861)
- 理学(120444)
- 理学院(119132)
- 管理学(117184)
- 管理学院(116556)
- 中国(90733)
- 京(76572)
- 科学(74553)
- 财(65351)
- 所(60776)
- 农(58076)
- 研究所(55199)
- 中心(54724)
- 业大(52652)
- 江(52643)
- 财经(52330)
- 北京(48743)
- 范(48126)
- 经(47656)
- 师范(47655)
- 农业(45165)
- 院(44513)
- 经济学(43563)
- 州(43076)
- 经济学院(39365)
- 基金
- 项目(241512)
- 科学(190439)
- 研究(178235)
- 基金(174423)
- 家(151460)
- 国家(150159)
- 科学基金(129431)
- 社会(113170)
- 社会科(107352)
- 社会科学(107326)
- 省(95003)
- 基金项目(92340)
- 自然(82746)
- 教育(81389)
- 自然科(80837)
- 自然科学(80821)
- 划(79383)
- 自然科学基金(79373)
- 编号(72592)
- 资助(71534)
- 成果(58648)
- 发(55034)
- 重点(54028)
- 部(52830)
- 课题(50422)
- 创(50216)
- 创新(46835)
- 国家社会(46638)
- 科研(45593)
- 教育部(45493)
- 期刊
- 济(161454)
- 经济(161454)
- 研究(107587)
- 中国(70841)
- 学报(55172)
- 农(53541)
- 管理(52364)
- 科学(50980)
- 财(47451)
- 教育(42648)
- 大学(42047)
- 学学(39356)
- 农业(37213)
- 融(33194)
- 金融(33194)
- 技术(31508)
- 业经(27771)
- 经济研究(25857)
- 财经(25458)
- 经(21689)
- 问题(21444)
- 图书(19415)
- 业(19380)
- 技术经济(17569)
- 科技(17317)
- 理论(17002)
- 商业(16262)
- 现代(16164)
- 实践(15470)
- 践(15470)
共检索到5280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晓华 迟子茗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存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非线性影响的假设,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驱动了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2)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使用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作用;(3)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使用效率的调节作用还能够强化这一效果;(4)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工业智能化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使用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邓荣荣 肖湘涛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得以迅速发展,这为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精准决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以工业机器人发展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代表性指标,探究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在作用机制上,工业智能化通过技术进步、能源优化、多元化产业集聚等渠道促进了区域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工业智能化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人力资本雄厚、财政支持力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明显;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的绿色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各区域要加强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结合,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综合性考核指标,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间联合协作,不断畅通要素流动,增强市场活力,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悦琦 陈省宏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否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活力成为了值得探究的问题。选取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聚焦制造业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与绿色转型的关系,通过面板泊松分布固定效应和负二项分布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制造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且积极的作用,在考虑检验内生性、更换关键变量和处理极端值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成立。进一步地,在零膨胀模型中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和ESG两个零膨胀因子,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和ESG的提高均能在工业智能化对绿色转型的正向促进作用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工业机器人渗透率对企业绿色转型的质量与数量均有积极影响,但目前还没有对绿色转型效率起促进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建民 仇定三 蒋倩颖 张敏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动静分析;并结合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模型分析影响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别显著;技术进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率高,提升潜力大;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因素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具有抑制作用。最后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发展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蒋军锋 贾窦洁
工业智能化提供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溢出、共享和重组,还影响了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结构和绿色生态。在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过程中,政府干预扮演的角色愈加突出,本研究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地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政府干预正向调节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下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均质的,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阶段式增强”的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君安
中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面对工业能耗高、工业资源利用率低、工业环境污染严重及国际绿色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提高绿色工业技术水平、优化绿色工业组织结构、加速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并提高其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文章认为,中国工业绿色化发展的重点是要以创新驱动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培养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而关键在于强化制度激励、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深化国际合作。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 工业绿色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斌 彭星 欧阳铭珂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效率测度模型及结合ML生产率指数来测算分行业的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标准,同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间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门槛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工业分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非但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出现一定的倒退,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导致其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降低甚至为负,中国工业增长方式越发显现粗放和外延性特征。环境规制可以通过作用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影响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欢 方行明 苏梦颖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进特征、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产业集聚与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关系,并通过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考察在环境规制约束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间虽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高,但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类型转移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在提升本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同时,还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产业集聚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变化呈现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西龙 牛冲槐 刘佳
本文利用DEA-RAM模型,构建了包含环境效率、经济效率及创新效率的工业经济转型效率的测算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够测算出我国总体及不同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的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自2009年后,我国工业总体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有较大提升,绿色效率是推动其变动的关键性因素,其次是创新效率;各个省份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中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变动趋势明显,而西部地区工业绿色创新转型效率提升速度缓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骏 孙龙
利用动态StoNED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创新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提升空间,地区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创新发展效率未达有效且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显著;绿色与创新发展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虽整体稳步上升,但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应加强绿色转型政策引导,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建立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和协同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凯 李鹤毅 陆海曙
运用CCR模型和SBM模型分别测算了在期望产出视角下和非期望产出视角下我国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值,构建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东部地区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研究表明:(1)我国东部地区整体呈现较好的工业绿色发展状况,各省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较大异质型。(2)考虑非期望产出时,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制度、技术进步开放制度呈正相关关系,工业结构、环境规制、税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工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如下:强化非期望产出再次利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效利用绿色科学技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骏 孙龙
利用动态StoNED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11—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和创新发展效率进行测算,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工业绿色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提升空间,地区间呈现“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创新发展效率未达有效且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差异显著;绿色与创新发展勉强协调,耦合协调度虽整体稳步上升,但相互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应加强绿色转型政策引导,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建立工业绿色创新发展合作交流平台,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和协同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旭晓
工业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在工业领域的延伸和具体化。以广东为参考标杆,基于200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方法测算了青海、河南和福建的工业绿色效率,通过灰色GM(1,N)模型分析了区域工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青海、河南、福建的工业绿色效率均属于DEA无效;青海呈现波段式推进态势;河南和福建均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演化趋势,福建的波动性相对较大;促进青海和河南工业绿色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业结构,规模结构则是福建的核心驱动因素。提升青海、河南和福建工业绿色效率新路径的核心分别为调整规模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和优化产权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新蜀 李梦洁 张洪振
本文首先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核密度函数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然后构建包含集聚经济与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联立方程组,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等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偏低,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历年均值最高;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集聚结构轻化效应、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资源配置效应三种机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集聚技术反馈效应的正向作用尚未发挥;东中部地区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