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5)
2023(17565)
2022(14843)
2021(13683)
2020(11267)
2019(25643)
2018(25137)
2017(47878)
2016(26049)
2015(28986)
2014(28616)
2013(28377)
2012(25850)
2011(23395)
2010(22798)
2009(20662)
2008(19892)
2007(17079)
2006(14926)
2005(13089)
作者
(76646)
(63943)
(63355)
(60251)
(40354)
(30584)
(28469)
(25165)
(24256)
(22451)
(21766)
(21514)
(20113)
(20047)
(19664)
(19642)
(19097)
(19023)
(18373)
(18181)
(16062)
(15471)
(15333)
(14372)
(14372)
(14075)
(13990)
(13838)
(12771)
(12562)
学科
(106926)
经济(106814)
管理(72947)
(68322)
(54657)
企业(54657)
方法(48426)
数学(42690)
数学方法(42311)
中国(30935)
(29234)
(25116)
(23763)
业经(23741)
(21251)
贸易(21241)
(20678)
地方(20403)
环境(19721)
农业(19542)
(18305)
(16351)
技术(16262)
(15729)
银行(15662)
(15322)
财务(15252)
财务管理(15233)
(15146)
理论(15139)
机构
大学(373230)
学院(368984)
(153058)
经济(150185)
管理(144289)
研究(130634)
理学(126355)
理学院(124915)
管理学(122748)
管理学院(122123)
中国(95612)
科学(82598)
(79862)
(66553)
(65815)
(65349)
研究所(60938)
业大(59996)
中心(57359)
财经(54026)
农业(52675)
(50536)
北京(50283)
(49556)
(47920)
(47433)
师范(47373)
经济学(47300)
经济学院(42895)
(40854)
基金
项目(263616)
科学(207309)
基金(193964)
研究(186172)
(172673)
国家(171349)
科学基金(145739)
社会(120096)
社会科(114020)
社会科学(113991)
基金项目(103465)
(100413)
自然(96126)
自然科(93951)
自然科学(93923)
自然科学基金(92245)
(86219)
教育(83972)
资助(78887)
编号(72689)
重点(59603)
(58243)
成果(57239)
(56343)
(54759)
创新(51300)
科研(50800)
国家社会(50776)
课题(50052)
教育部(49461)
期刊
(158045)
经济(158045)
研究(106999)
学报(66247)
中国(65537)
(60070)
科学(59097)
管理(50974)
大学(49145)
(46755)
学学(46569)
农业(41792)
教育(35102)
技术(28683)
(28646)
金融(28646)
经济研究(27164)
财经(26055)
业经(25394)
(22647)
(22407)
问题(21395)
科技(19182)
(17935)
图书(17767)
(17474)
技术经济(17341)
业大(17228)
资源(16883)
理论(16259)
共检索到522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秋  陶思佳  
“30·60”的双碳目标提出后,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基于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多维度实证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发展能够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2)工业智能化能够依靠技术进步和抑制能源强度提升工业碳排放效率;(3)空间效应上,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能够提升本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但对周边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4)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发展能够带动东部地区工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而对中西部地区工业碳排放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效补充了有关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为工业智能化驱动工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工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倩倩  李石强  
提高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市场分割作为一个重要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少。论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市场分割对于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会显著降低本省工业碳排放效率,且这种影响带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即就碳排放效率而言,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损人不利己"的。同时,市场分割会通过技术、规模以及竞争三种机制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尽快打破地区壁垒,为省际间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环境;中央政府应适度加强对各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集中环境目标制定权力,并鼓励各社会主体共同监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洪倩倩  李石强  
提高中国工业碳排放效率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市场分割作为一个重要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较少。论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市场分割对于工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市场分割会显著降低本省工业碳排放效率,且这种影响带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即就碳排放效率而言,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实质上是"损人不利己"的。同时,市场分割会通过技术、规模以及竞争三种机制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尽快打破地区壁垒,为省际间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环境;中央政府应适度加强对各地方政府的环境管理,集中环境目标制定权力,并鼓励各社会主体共同监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唐晓华  迟子茗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存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以及非线性影响的假设,利用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驱动了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2)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使用效率两条路径,间接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产生正向作用;(3)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并且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使用效率的调节作用还能够强化这一效果;(4)工业智能化对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琦   蒋军锋   贾窦洁  
工业智能化提供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溢出、共享和重组,还影响了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结构和绿色生态。在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过程中,政府干预扮演的角色愈加突出,本研究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地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政府干预正向调节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下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均质的,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阶段式增强”的特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春蕾   佟继英  
基于1993—2019年51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工业智能化对全球碳减排的影响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推动全球碳减排,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可以通过制造业高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渠道推动全球碳减排。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全球碳减排不仅受工业智能化自身发展水平的动态影响,工业集聚度在其中也发挥着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更大幅度降低全球富裕国家和富裕群体的人均碳足迹,有助于缓解全球碳排放的不平等。因此,应当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跟踪碳足迹评估政策的实际环境影响,推动工业智能化与碳减排领域的国际合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兵   韩天轮  
在世界范围内气候危机和逆全球化思潮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关税壁垒、制造业智能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于统筹实现“双碳”目标、经济增长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06—2019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WITS进口国关税数据和IFR工业机器人应用数据进行合并,以此为基础考察了关税壁垒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并研究了以工业机器人应用为代表的智能化转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发现:关税壁垒在减少资本密集型行业碳排放的同时增加了非资本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关税壁垒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影响制造业碳排放,但其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此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以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促进减排技术进步两个维度驱动制造业在面对关税壁垒时降低碳排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资本密集型行业、高能耗行业和机器人渗透率较低的行业,工业机器人的作用更为显著。上述结论从行业层面拓展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研究,为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如何“先立后破”地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杰琦  韩颖  林洪  
在Antweiler分析框架基础上,引入FDi技术溢出、自主技术创新及对外资技术的吸收能力三种影响环境质量的技术因素,将FDi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分解为规模、结构及技术溢出效应,并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不同的样本、工具变量策略和估计方法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无论从全国还是高排放区域来看,FDi降低了工业CO2排放效率,但有利于提高低排放区域的工业碳排放效率,进一步测算表明这是由不同地区FDi的规模、结构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的强弱关系所导致。此外,目前中国外资利用水平与以环保为目标的最佳水平之间尚有差距。以上结果意味着应引进掌握环保技术的外企,推行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晓梅   赵瑞丽  
工业智能化转型正在推动新一轮绿色贸易革命。利用各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探究了工业智能化转型对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出口隐含碳强度;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工业智能化转型主要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价值链分工效应三个渠道影响出口隐含碳强度,且工业智能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对出口隐含碳的作用机制呈“倒U型”。分行业、分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低技术制造业和高耗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降低出口隐含碳排放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受工业智能化发展阶段和贸易发展目标限制,对出口隐含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对于中国充分利用工业智能化转型促进外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田晖  秦佳奇  郭明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减排目标实现任重道远,研究进口产品质量提升、工业智能化推进能否有效提升碳效率对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贸易国别异质性基础,选取各省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产品技术属性作为高质量进口代理,并从基础投入、生产应用和竞争力与效益三层面测度中国30个省份工业智能化水平,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质量进口对碳效率的影响。并将工业智能化作为调节变量纳入二者研究框架,尝试解构高质量进口对碳排放的外部传导路径。研究发现:高质量进口和工业智能化均能够显著提升碳效率,工业智能化正向调节高质量进口与碳效率二者间的关系,区域间调节作用相差较小。而且高质量进口对碳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高质量进口对碳效率的提升不显著,中部地区的碳效率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邓荣荣   肖湘涛  
在第四次科技革命背景下,以工业机器人为表征的工业智能化得以迅速发展,这为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精准决策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利契机。以工业机器人发展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代表性指标,探究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在作用机制上,工业智能化通过技术进步、能源优化、多元化产业集聚等渠道促进了区域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工业智能化对绿色生态效率的提升效应在人力资本雄厚、财政支持力度较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明显;工业智能化发展对城市的绿色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各区域要加强智能化技术与传统工业制造结合,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协调的综合性考核指标,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区域间联合协作,不断畅通要素流动,增强市场活力,助力区域绿色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宏伟  易丹辉  
以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区域层面构建了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扩展STIRPAT模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了各驱动因素对区域工业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影响的时空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区域间工业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驱动因素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碳排放,除能源强度、能源价格、对外开放因素外,其他影响因素均表现出显著性。因此,要实现区域工业碳减排,必须充分考虑区域工业空间相关性、异质性和外溢性,适当扩大低碳工业投资规模,完善工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有效规划...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慜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产模式越发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工业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经济建设重心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变,为工业与经济增长提供了条件支撑。结合当前背景,智能化技术在全球范围领域逐步形成可控化的标准状态,同时企业生产加速智能化,这些对地区性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依照工业智能化以及贸易高质量发展内涵,结合相关模型,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样本,分析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造成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石晓婧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国争相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这将为经济和社会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现有文献关注劳动市场和企业行为不同,文章利用微观调查数据从消费端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会显著扩大居民的消费支出。高技能、正规就业以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劳动力家庭消费支出受到的正向影响相对更大。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度的加深会使居民的发展型消费和享乐型消费支出增加更多,从而优化消费结构。更进一步地,文章从居民的就业、工资收入情况以及商品生产角度展开,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总体上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更高水平的工资收入,并且促使企业提高商品质量,从而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研究结论对促进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的培育,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