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3)
2023(16432)
2022(13376)
2021(12264)
2020(10585)
2019(24052)
2018(23926)
2017(46017)
2016(24978)
2015(28125)
2014(28147)
2013(27692)
2012(25021)
2011(22060)
2010(21989)
2009(20544)
2008(20484)
2007(18588)
2006(16096)
2005(14535)
作者
(71948)
(60097)
(60074)
(57037)
(38328)
(28786)
(27432)
(23577)
(22755)
(21424)
(20287)
(20206)
(19034)
(18963)
(18634)
(18549)
(18337)
(17940)
(17384)
(17310)
(14887)
(14743)
(14711)
(13856)
(13558)
(13421)
(13412)
(13375)
(12087)
(12055)
学科
(108821)
经济(108702)
(96124)
(85769)
企业(85769)
管理(84812)
方法(51303)
数学(42119)
数学方法(41619)
(33423)
(33247)
业经(33065)
中国(26726)
(24359)
财务(24308)
财务管理(24267)
农业(23340)
企业财务(23014)
(20740)
技术(20315)
地方(19035)
理论(18987)
(18985)
(18691)
贸易(18678)
(18143)
(17844)
(17490)
(17170)
环境(15527)
机构
学院(360042)
大学(355070)
(149659)
经济(146776)
管理(144879)
理学(125047)
理学院(123801)
管理学(121762)
管理学院(121095)
研究(112894)
中国(88287)
(73735)
科学(69467)
(68543)
(63237)
(56326)
(55251)
财经(54938)
业大(54798)
中心(54001)
研究所(51049)
农业(49864)
(49858)
北京(45233)
经济学(45184)
(43291)
(43154)
师范(42805)
经济学院(41039)
财经大学(40518)
基金
项目(240770)
科学(191291)
基金(176208)
研究(174394)
(153172)
国家(151831)
科学基金(132354)
社会(111969)
社会科(106267)
社会科学(106232)
(95699)
基金项目(93714)
自然(86517)
自然科(84602)
自然科学(84579)
自然科学基金(83116)
教育(80538)
(79265)
资助(71277)
编号(70565)
成果(55460)
重点(53930)
(52957)
(52556)
(51848)
创新(48513)
课题(47646)
(47468)
国家社会(46587)
科研(46578)
期刊
(164313)
经济(164313)
研究(98234)
中国(66240)
(58187)
(57611)
管理(57046)
学报(54026)
科学(51034)
大学(41759)
学学(39682)
农业(39634)
技术(35161)
教育(32839)
(31110)
金融(31110)
业经(29272)
财经(27448)
经济研究(25591)
(23820)
(23658)
问题(22179)
技术经济(20582)
统计(17830)
财会(17638)
(17412)
现代(17178)
商业(17170)
(16848)
(16790)
共检索到524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华   诸鑫哲  
在数字经济与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工业智能化对实现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IFR机器人数据,从企业层面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提升了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水平,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双向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吸收能力效应是提升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效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生产率企业、低竞争性行业以及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正向效应尤为显著。最后通过界定企业贸易特征与智能化动机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主导型企业与主动智能化企业的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快智能化转型以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强化溢出效应、优化劳动与技术要素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工业智能化对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华   诸鑫哲  
在数字经济与国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叠加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工业智能化对实现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采用2006—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IFR机器人数据,从企业层面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对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显著提升了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水平,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双向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吸收能力效应是提升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效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异质性分析显示,工业智能化对高生产率企业、低竞争性行业以及一体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正向效应尤为显著。最后通过界定企业贸易特征与智能化动机进行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出口主导型企业与主动智能化企业的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加快智能化转型以形成竞争优势,通过强化溢出效应、优化劳动与技术要素配置,最大程度发挥工业智能化对要素国内外循环联动的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韦彩霞   刘倩  
本文从微观的企业角度,以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参与PPP项目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参与PPP项目能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显示参与PPP项目能够降低企业非效率投资程度,减轻融资约束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验证结果既为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积极影响提供了证据,又为如何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明了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玉松   董直庆  
碳排放绩效提升是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新一轮智能技术革命出发,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工业智能化发展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及可能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有助于碳排放绩效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优化配置是工业智能化提升碳排放绩效的有效路径;城市规模与资源依赖属性成为工业智能化作用存在差异的重要成因,适度的城市规模与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外部环境是影响工业智能化作用效果的关键,其中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增强了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而市场化环境却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暗示了环境规制在降低污染排放中的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永常  
为了推动知识构建(KA)的智能化研究进程,实现KA的创新发展,文章主要以信息、知识、智能及其之间有效转换过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杂适应KA系统构建及知识生态系统结构建立对智能生成机制的要求,通过文献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国内外的KA智能化研究一般都立足于Web 1.0和Web 2.0环境下,主要围绕着基于技术支撑的静态KA范式和基于用户体验的相对KA范式展开,很少从Web 3.0的视角围绕着基于知识网络的动态KA范式去探究;而且,无论哪种KA范式下的智能化研究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从Web 3.0综合集成的功能来对社会化媒体进行交互设计和适应性使用,才能规避各自的缺陷、整合各自的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艳燕  
目前中国正力争成为全球ITO和BPO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从企业层面看,服务外包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传统的成本优势上,还需要从竞争性成本、客户互动技能、地理吸引力、广博的行业知识以及经营观念等方面与做得较早和较好的印度、新加坡、菲律宾、巴西等国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提高中国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守坤   范文诚   万骞  
本文关注工业用地挂牌出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2007—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土地出让数据,研究发现县域挂牌出让工业用地的面积比例越大,辖区内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的抑制效应就越大。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的两阶段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同时,该抑制效应在中西部企业、远离省会城市企业以及高资产企业中会被强化。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挂牌出让会通过预算支出缺口效应、企业利润收缩效应和劳动力平均报酬下降效应这三种途径,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显示,工业用地挂牌出让还会加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离散程度,不利于缓解地方经济资源错配问题。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当持续推进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土地出让效果评估机制,从而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汤毅  尹翔硕  
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型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贸易自由化分为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同时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克服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即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的"正向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的"负向效应"。在区分企业出口状态、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大小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会对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非出口企业从贸易自由化中的受益要大于出口企业,私营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莉亚  何彦林  杨金强  
企业微观层面的大量研究表明,生产率决定了并购,那么一国整体的生产率水平是否对一国总体的并购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企业国内并购与跨境并购在微观决策方面的特征,构建国内并购和跨境并购完成数量的宏观决定模型,以此揭示宏观因素对企业决定进行国内并购或跨境并购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近十年的并购数据从宏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率提高对国内并购和跨境并购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国内并购同时受到国内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及市场规模的影响,跨境并购同时受到东道国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以及中国与东道国文化差异的影响;国内股市增长对跨境并购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具有较大波动性的国内并购,其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宗来  高琼  
本文基于新产业组织学中SCP分析范式,采用2004~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库,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规模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是有利于创新的。从企业产权特征来看,与其他所有制相比,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企业的创新投入激励要更大些,而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则无明显差异。此外,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研发积极性也更高,这表明研发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除了市场结构对创新投入影响外,市场绩效也影响着企业的研发强度,其中,企业的利润积累能促进研发支出,且研发支出也随新产品产值比重的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宇  谢杰  
笔者利用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非上市工业企业构成的截面数据,用培训费衡量人力资本投资,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绩效与人力资本投资成正向关系;企业绩效与物质资本投资成负向关系;不同省份,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波动较大,相对于西部地区来讲,中、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因此,国家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体系,并形成稳定的投资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志远  余淼杰  
Melitz(2003)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讨论了企业的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的影响。通过在Melitz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信贷约束,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的信贷约束如何同生产率一起影响着它的出口决策。本文发现,给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以下情况下企业更容易进入出口市场:(1)项目成功率高使得企业更容易获得来自金融中介的外部融资;(2)外商投资企业享有较小信贷约束。用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检测理论假设,发现了有力的证据支持本文的模型预测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宸宇  
加入WTO后,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进口贸易自由化。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主动扩大进口",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整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CEPII-BACI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造行业进口渗透率指标,系统分析和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抑制了其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竞争虽然促进了其创新投入,但并未获得规模效益,表现为创新效率的下降。另外,对于高生产率企业和国际化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大。文章结果还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会强化进口竞争对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琴  黄益平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性、是否获得政府贷款帮助以及企业所在省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信贷配给的显著因素,但没有发现所有制歧视的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