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1)
2023(8430)
2022(5950)
2021(4503)
2020(3195)
2019(6823)
2018(6622)
2017(13006)
2016(6991)
2015(7590)
2014(7710)
2013(7366)
2012(6552)
2011(5888)
2010(5532)
2009(4691)
2008(4482)
2007(4056)
2006(3665)
2005(3491)
作者
(20893)
(17611)
(17383)
(16655)
(10859)
(8170)
(7794)
(6761)
(6721)
(6036)
(5987)
(5793)
(5538)
(5464)
(5460)
(5419)
(5226)
(5214)
(5156)
(4980)
(4402)
(4222)
(4172)
(4072)
(3969)
(3829)
(3822)
(3727)
(3471)
(3442)
学科
(37462)
经济(37437)
管理(23310)
(19091)
(14038)
企业(14038)
业经(12684)
方法(12476)
中国(11706)
环境(11636)
数学(11169)
数学方法(11102)
(10400)
产业(9892)
信息(8878)
总论(8617)
信息产业(8555)
农业(7358)
(7230)
(7101)
(7024)
地方(6847)
(6539)
发展(5703)
(5698)
(5658)
金融(5658)
(5541)
银行(5532)
(5398)
机构
大学(104813)
学院(104742)
(48087)
经济(47340)
管理(39781)
研究(35794)
理学(34610)
理学院(34284)
管理学(33695)
管理学院(33513)
中国(25974)
科学(21155)
(21126)
(20749)
财经(17227)
(16984)
(16848)
经济学(16545)
中心(16350)
(15827)
业大(15510)
研究所(15477)
(15266)
经济学院(15199)
(13532)
农业(13268)
(13214)
师范(13067)
财经大学(12907)
北京(12656)
基金
项目(76600)
科学(61945)
基金(57865)
研究(55558)
(51067)
国家(50729)
科学基金(44215)
社会(39381)
社会科(37689)
社会科学(37684)
基金项目(29946)
(29361)
自然(26458)
自然科(25902)
自然科学(25899)
自然科学基金(25422)
(24362)
教育(23835)
资助(21758)
编号(21175)
国家社会(18368)
(17740)
重点(17314)
(16475)
(15897)
成果(15861)
创新(15009)
(14876)
发展(14528)
科研(14469)
期刊
(48786)
经济(48786)
研究(29744)
中国(18620)
学报(17311)
(16079)
科学(15281)
(14776)
管理(14414)
大学(13345)
学学(12438)
农业(11113)
经济研究(8985)
(8947)
金融(8947)
业经(8712)
技术(8604)
财经(8341)
教育(8035)
(7317)
问题(6839)
图书(6748)
(5980)
统计(5666)
技术经济(5502)
(5373)
(5206)
书馆(5050)
图书馆(5050)
商业(5038)
共检索到149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亚豪  金殿臣  曾昭睿  
文章基于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含有交互效应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工业数字化的减碳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数字化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会产生示范效应,进而带动本地区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从而产生减碳效应;同时,工业数字化程度提高会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的减碳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涛   沈曼莎   花海燕  
消费数字化是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体现,对于通过促进居民消费带动“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7和2019年两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了消费数字化转型对居民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消费数字化显著促进了家庭总消费和线下消费,说明消费方式的数字化转型并未抑制线下消费。消费数字化也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供动能支持,对七大类消费支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教育娱乐、衣着以及交通通信类支出的激励效应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消费数字化对不同收入、户主年龄和地区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支付便利性和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是消费数字化激励居民消费的重要传导机制。数字经济时代,积极推动消费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数据,系统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性纳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而局部波动的趋势,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跨过阈值,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的碳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雷玉桃   彭文祥   张萱  
以2000—2018年中国工业各行业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工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工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发挥效率提升效应与合作协同效应,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与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进而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数字化转型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行业和区域异质性,低耗能、低排放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碳排放表现为显著负向线性关系,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数字化转型与碳排放呈现倒U形的非线性关系,东部地区工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数字减排效果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递减态势。因此,应着力推动工业生产过程数字技术应用,行业间排放数据共享与传递,建立效率提升与合作协同机制,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工业尤其是高耗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为有序实现碳中和提供数字助力。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吴婷  
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抓手。利用2016—2020年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等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进程中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特定门槛值时,碳减排效应才会显著,且其效应呈现出递减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降低非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但对降低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实现城市碳减排。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李萝宇  蔡植锴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继绪  陈晓诗  
产业数字化是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也是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对珠三角城市群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但其影响效果具有非线性特点。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规模增长和效率提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随着产业数字化水平的逐步提升,产业数字化对流通业发展的驱动效果逐步增强;产业数字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流通业规模增长,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05%;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和流通业效率提升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26%。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冀雁龙  李金叶  赵华  
在系统揭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分地区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地区、在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地区带动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具有产业驱动效应,能够正向影响旅游产业效率以及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洪宇  
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我国零售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对零售企业成长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8-2022年A股109家零售上市企业样本数据,就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和机制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推动零售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消费需求、开展个性化营销、帮助零售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零售企业效率提升和供应链的优化等方式,直接对零售企业成长能力产生正向赋能作用,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地,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存在,具有进一步增强数字化转型对我国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正向赋能作用。同时,数字化转型对零售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会由于零售企业规模异质性、权属异质性和所处区位异质性而产生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对规模较大零售企业、非国有性质零售企业和东部地区零售企业的成长能力具有更强的正向赋能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国零售企业如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实现成长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启发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茹慧超   邓峰  
考虑到技术创新过程中潜藏技术锁定风险,基于多元数字化视角,探究政府环境管制是否有效遏制了技术锁定效应。结果发现:政府环境管制总体上遏制技术锁定效应,并且该影响遵循“有力遏制—遏制效果衰减”这一非线性变化轨迹;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环境管制对技术锁定的影响在不同区域、资源型产业集聚程度、制度创新水平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显著差异;数字化素养与数字化装备的非线性解锁效应成立,但数字化应用可能受技术扩散的时滞影响而失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超  王苗  黄健柏  
文章基于减排行为视角,将"绿色化"解读为全社会减排意识和减排意愿不断增强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减排意愿因子引入非参数模型,量化模拟"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并将减排意愿和碳排放绩效分别作为环境规制和技术的替代指标,运用动态模拟对"波特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绿色化"对中国碳减排进程的影响会经历一个"沉默→爆发"的过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在中位区间,"波特假说"得到验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萍   刘怡彤  
维护消费市场稳定,增强消费市场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对于一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支付数字化转型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研究了支付数字化对我国城乡消费市场韧性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支付数字化对我国城乡消费市场韧性会产生直接的正向赋能作用,相比较而言,支付数字化对维护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稳定的作用更强。同时,支付数字化也会通过电子商务发展渠道间接影响我国城乡消费市场韧性,表明电子商务发展的中介效应存在,具有进一步增强支付数字化对我国城乡消费市场韧性的正向赋能作用,且这种赋能效应在农村消费市场韧性中表现的更强。最后,本文从加快支付数字化转型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视角,提出了维护我国城乡消费市场稳定,增强城乡消费市场韧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楼润平  麦诗诗  张昊  
文章基于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6—2020年的样本数据,采用企业年报中数字化投资的量化指标,实证检验企业实施数字化投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效应和协同机制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投资能够直接显著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从协同机制检验来看,数字化投资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共同作用于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即“数字化互补理论”得到验证。从作用机制检验来看,数字化投资能通过增强企业竞争力来促进企业价值的增加,即竞争力在企业实施数字化投资影响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