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64)
2023(17197)
2022(14861)
2021(13565)
2020(11384)
2019(25627)
2018(25149)
2017(48273)
2016(26318)
2015(29129)
2014(28818)
2013(28148)
2012(25604)
2011(22959)
2010(22337)
2009(19873)
2008(18889)
2007(16073)
2006(13702)
2005(11304)
作者
(76552)
(63874)
(63337)
(60081)
(40285)
(30715)
(28602)
(25339)
(24235)
(22246)
(21655)
(21494)
(20161)
(19821)
(19729)
(19450)
(19349)
(19133)
(18278)
(18238)
(16056)
(15469)
(15275)
(14504)
(14410)
(13979)
(13971)
(13944)
(12852)
(12747)
学科
(105013)
经济(104913)
管理(76913)
(71616)
(59111)
企业(59111)
方法(50972)
数学(45192)
数学方法(44627)
(27199)
中国(25276)
(24652)
(24045)
业经(22607)
地方(22566)
技术(20453)
环境(19963)
农业(18708)
(18604)
贸易(18598)
(18040)
(16634)
(16177)
财务(16103)
财务管理(16076)
理论(16052)
(15290)
企业财务(15238)
(15148)
(13155)
机构
大学(367312)
学院(367105)
管理(147150)
(143143)
经济(140186)
理学(129865)
理学院(128398)
管理学(125910)
管理学院(125269)
研究(121063)
中国(85792)
科学(80143)
(76752)
(65120)
业大(61718)
(60292)
(60114)
研究所(56055)
中心(55124)
农业(51666)
(50644)
财经(50468)
(47606)
北京(47040)
师范(47007)
(46235)
(44960)
经济学(42855)
(41126)
技术(40286)
基金
项目(271095)
科学(213063)
基金(197646)
研究(190027)
(175691)
国家(174340)
科学基金(149451)
社会(120382)
社会科(114293)
社会科学(114262)
(106627)
基金项目(106127)
自然(100656)
自然科(98355)
自然科学(98328)
自然科学基金(96527)
(90529)
教育(87301)
资助(80409)
编号(75604)
重点(61248)
(58618)
(57823)
成果(57526)
(56850)
创新(53182)
科研(52744)
计划(51607)
课题(51564)
国家社会(50020)
期刊
(142805)
经济(142805)
研究(96553)
学报(65567)
中国(61170)
科学(58408)
(56895)
管理(50609)
大学(48699)
学学(46490)
(44076)
农业(39869)
教育(35848)
技术(33481)
业经(24625)
(23475)
金融(23475)
经济研究(23271)
财经(23162)
科技(20633)
(20619)
(19808)
问题(18926)
技术经济(18559)
(18325)
资源(17801)
业大(17778)
图书(17166)
统计(16281)
商业(16113)
共检索到498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康娟  李申  俞安愚  
将工业技术进步依据来源细分为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包含技术消化吸收),并将二者纳入STIRPAT模型中的空间面板模型,分别研究两者对地区碳强度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结果发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有利于减少全国的碳强度;相对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更能减少区域碳强度;东部地区加强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强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  洪雪飞  
本文基于空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探讨经济发展约束下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对大气环境的空间效应作用机理,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经典最小二乘估计(OLS)、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和空间杜宾——可拓展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patial Durbin-STIRPAT Models)探索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污染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估计结果表明,能源碳排放与空气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能源强度与技术进步对能源碳排放与大气环境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在此基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轶  
基于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型,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各区域层面工业技术进步特征进行实证比较。结果表明:30多年来,除西部地区外,大部分区域工业技术进步均为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强,各区域劳动增强属性普遍强于资本增强属性,呈现相对劳动增强型特征,大体符合新古典理论关于稳态增长下技术进步主要为劳动增强型的论述。尽管对稳态增长的判断尚未有足够证据,但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工业的技术特征可视为中国特色经济背景下众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区域工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故针对性地调整工业技术进步方向和速度、控制过度资本深化、加强技术改造应成为主要的对策方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文章引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从"质"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国内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测度中国主要来源国乳制品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基础上,以技术差距模型思想为指导构建模型。得出结论为:中国与乳业大国开展乳制品进口贸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进口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法国、丹麦等欧盟成员国的乳制品技术含量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中国干乳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与新西兰和美国的乳制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魏艳骄  朱晶  
文章引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从"质"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乳制品进口贸易对国内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测度中国主要来源国乳制品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乳制品加工业技术进步指数的基础上,以技术差距模型思想为指导构建模型。得出结论为:中国与乳业大国开展乳制品进口贸易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进口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及法国、丹麦等欧盟成员国的乳制品技术含量产生了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中国干乳制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限制了与新西兰和美国的乳制品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发挥。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吴昊  
在考虑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基于DEA模型对2005-2011年中国省际工业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转移、技术水平对区域工业能源效率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效率的差异是造成综合工业能源效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存在趋同;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除东部地区以外,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能源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与技术水平的交互项对工业能源效率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推广、引导外资投向节能技术研发等方式带动区域能源效率的提升以及缩小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距。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闻雯  胡登峰  胡成宝  
针对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结论的不一致,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99—2008年工业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不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实证检验,得出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的结论。技术进步刺激国家引进技术,就长期发展而言,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鲁虹  
我国加入WTO后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全球化各个方面扩展规模的大小,是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本源。近年来,外商对我国的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它既促进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又对我国工业技术自主研发及创新能力起了一定抑制作用。本文分析了外资投向我国的原因,总结其投资的技术取向,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只有遵循“学习、合作、竞争”三步走的策略,才是提升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瑜  
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工业,在提高总体就业水平和工业增加值的同时,其带来的竞争对我国工业的行业构成和技术进步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包含了技术要素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测量模型,对我国39个工业行业数据进行了分组检验,从中测量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具体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自产业革命以来 ,许许多多新技术都是通过物化的技术装备对生产发挥促进作用的。其中 ,技术装备的生产部门——装备工业对技术进步的物化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印证装备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地提高技术装备的水平是我国经济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