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4)
- 2023(8637)
- 2022(7317)
- 2021(6779)
- 2020(5539)
- 2019(12683)
- 2018(12756)
- 2017(22265)
- 2016(12688)
- 2015(14309)
- 2014(14855)
- 2013(13764)
- 2012(12527)
- 2011(11143)
- 2010(11391)
- 2009(10270)
- 2008(10091)
- 2007(9741)
- 2006(8507)
- 2005(7435)
- 学科
- 管理(40789)
- 济(38272)
- 经济(38222)
- 业(36964)
- 企(32618)
- 企业(32618)
- 技术(16404)
- 中国(13999)
- 方法(13358)
- 农(12468)
- 理论(12023)
- 技术管理(11672)
- 业经(11163)
- 制(11091)
- 财(10797)
- 数学(10393)
- 数学方法(10161)
- 教育(10090)
- 学(9806)
- 教学(9593)
- 地方(9552)
- 体(8369)
- 银(8023)
- 银行(7994)
- 农业(7958)
- 行(7653)
- 和(7343)
- 划(7324)
- 融(7028)
- 金融(7021)
- 机构
- 学院(169973)
- 大学(165526)
- 管理(63040)
- 济(58895)
- 经济(57078)
- 研究(57002)
- 理学(52432)
- 理学院(51827)
- 管理学(50822)
- 管理学院(50501)
- 中国(42481)
- 科学(36586)
- 京(36128)
- 江(30226)
- 所(29218)
- 农(28688)
- 财(28585)
- 中心(26403)
- 研究所(26227)
- 业大(25453)
- 技术(25131)
- 范(24517)
- 师范(24204)
- 州(23850)
- 北京(22783)
- 农业(22142)
- 院(21957)
- 财经(21501)
- 省(21153)
- 职业(19758)
- 基金
- 项目(110685)
- 研究(85870)
- 科学(85493)
- 基金(72916)
- 家(63759)
- 国家(63107)
- 科学基金(53474)
- 社会(49933)
- 省(49363)
- 社会科(46967)
- 社会科学(46957)
- 教育(41924)
- 划(39843)
- 基金项目(38615)
- 编号(37066)
- 自然(33365)
- 自然科(32601)
- 自然科学(32586)
- 自然科学基金(31974)
- 成果(30813)
- 创(28866)
- 课题(28580)
- 资助(28474)
- 创新(25888)
- 重点(25567)
- 发(24673)
- 年(23370)
- 部(22628)
- 项目编号(22387)
- 规划(21353)
共检索到273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鑫鑫 黄红选
基于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设计三个层次的工业工程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调研分析,获得评价体系中各层次评价指标间相对重要性数据,并选择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和某个偏重于学术研究的工科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引入可测指标层、人才矢量以及创新型人才面等概念,说明设计可测量指标以及人才培养激励的原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月征 袁乐平
文章首先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然后针对模型的权重设计问题,对综合模糊评价方法主观性太强的缺陷做出了较大的改进,使综合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情况,并应用该方法结合所提出的模型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正确可行,并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波 周朋红
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误区,紧扣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在要求,以山东职业学院为例,阐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性培养与共性培养相补充的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并分析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 人才培养 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业东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关键是按照创造的规律办教育。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个人、家庭和社会为教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培养出的杰出创造型人才的几率太低,把本应成为优秀的动力性人才培养成为普通的螺丝钉,造成中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探索创造规律,实践创造教育的时候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金创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它是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模、培养途径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整体,涉及师资建设、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和质量监管等各个过程环节。以突破旧的人才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陆刚 孙宇博 卢明银 韩可琦
根据工业工程持续不断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通过对毕业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关系的分析,认为毕业设计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模式及其特点,详细讨论了工业工程毕业设计实习、选题、论文撰写检查、论文答辩、论文成果反馈等诸多环节的做法和要点,最后结合工业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工业工程学生 毕业设计 创新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裴晓敏 张增常
以完备心理品质评价体系为指导,对"行商"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从行商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了集智商、情商、行商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评价和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为一体的完备素质教育结构,对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商 行为 技术素养 创新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毛叔平
随着汽车制造工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维修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这要求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突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注重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培养并重,并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专业实训教学中,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教学,对教师实行绩效激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玉祥 刘颖楠 石华敏 艾红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工程人才培养大国,却远不是人才培养强国,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需要。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我国"合格的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位第48。合格工程科技人才的短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走"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按照高等工程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洁 徐明华 徐守坤
在"教育链、产业链及创新链"三链融合背景下,行业背景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实现行业发展需求与地方发展需求的融合与满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求牵引与响应,创新型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的意义再造与构建,产学融创协同育人平台的边界突破与协同共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眭依凡
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世界范围内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此,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就大学而言,总书记的讲话不仅要求大学认识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平 胡家秀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质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由"创新教育课程平台"、"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平台"、"创新素质师资平台"和"社团活动平台"构成的"四平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培养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加以实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创新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赫冀成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有的学校教育仅仅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阶段,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氛围,携手“造就”人才。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冯万军 杜慧玲 贺立恒 冯伟
针对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涉及学科领域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探讨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定式,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满足区域种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与企业合作以及专业间交流、建立多样性开放式实验等措施来开展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水平,培养创新型种业人才。
关键词:
种子科学与工程 实践培养体系 创新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元芳 严玲 尹贻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系统论述高等工程造价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案、模式、机制,并构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程造价 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